许欣 胡珊
摘要:在网络这个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青少年作为我国网民的最高占比,网络欺凌现象也时常发生,我国在面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现象的干预对策都尚未完善,在社会支持的理论框架下,使用各种支持资源,组织教师、同伴、家庭、学校等社会支持群体来处理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欺凌 社会支持 干预对策
引言
我国于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全面营造良好绿色网络环境,网络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也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必然趋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推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空间的匿名性、虚拟性、传递性、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注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能提供我们无限好处的同时,网络的恶意攻击也在悄无声息的慢慢侵入,网络欺凌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比重也日趋显著,不仅会影响青少年健康心理发展甚至会延伸到青少年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正处于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的时期,青少年群体正确使用网络以及正确面对网络欺凌行为也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凭借一人之力,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概念的界定
1.网络欺凌
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得到了广泛的應用,随之而来“网络欺凌”一词也相应而生,各专家学者对“网络欺凌”一词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网络欺凌,又称网络欺负,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欺凌行为,即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平台、游戏平台和手机等,以恐吓、激怒或羞辱他人为目的的重复行为,造成受欺凌者身心遭受创伤甚至影响其正常生活。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从功能、来源、作用和分类四个方面进行界定。20世纪70年代,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Cobb(1976)按照功能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它包含使个体相信被关心和爱的信息、使个体相信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和使个体相信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三个信息层次[ 1 ]。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Sarason等(1991)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 2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支持所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应用也十分复杂化,既包含了环境因素,也包含了个体认知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网络欺凌现状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大环境下,青少年的是非对错判断能力也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很多数据证明,青少年对网络欺凌的形式和概念都并不十分明晰,大多数青少年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网络欺凌甚至还有些青少年网络欺凌过他人,他们并不明确在网络中实施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欺凌行为。青少年作为占比最大的网民,网络欺凌的出现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网上欺凌的严重性绝对不能低估,虚拟网络成为一些未成年和青少年欺凌其他人的空间。
网络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中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最显而易见的恶意攻击行为。而社会支持与网络欺凌行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显著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虚拟网络中,青少年与他人在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归属感以及对环境和他人的认同感,具体体现社会支持的各个方面。网络社会支持能够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外部条件,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
社会支持缓冲器模型中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减少潜在压力性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因此当发生网络欺凌行为时,青少年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而足够的社会支持会给受欺凌者提供一些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以及提供在情感上的安抚等,以此降低网络欺凌行为给青少年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
根据社会支持理论,可知当一个人所具备的社会支持越多,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的各种问题,能够更加正确地面对以及处理。笔者通过社会支持的来源角度进行分析,可分为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三方面,分析这些支持对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
1.家庭支持方面的影响
从家庭环境中分析,有良好家庭,教养的青少年都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家庭氛围良好,家庭和睦,这样的青少年往往积极向上,能够在网络的大环境中不迷失自我,也有着很好地自我约束能力和较强的道德认识,说明这一类青少年拥有很好的家庭支持,同时青少年的适应能力也会越强,在面对网络欺凌行为时也能更好地处理与解决;然而有一些父母因工作原因无法经常与子女共处,缺少沟通,青少年缺少父母正确地指引,往往会产生消极不被重视的心理,他们缺少关心和爱,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缺少家庭支持,也很容易将这些情绪通过网络空间进行发泄,一旦言辞激烈或情绪过于消极,容易形成对他人的一些网络欺凌行为。
2.学校支持方面的影响
在学校青少年可以获得同伴支持、教师支持等,研究发现,很多学校将学业成绩摆在了第一的位置,往往会忽视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治的普及,青少年缺少对这方面的认识,甚至不够重视,很难有着对自我网络行为的一些把控和约束,在网络环境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青少年所获得同伴支持和教师支持较低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欺凌行为和被欺凌行为都会愈演愈烈,而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系统,也无法对青少年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如若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获得较多的同伴和教师支持,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欺凌行为时就有能力更好的去面对和处理。同时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变化,低年级青少年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一些学者却发现社会支持随着年级的升高,社会支持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但有一些学者并未发现年级的增长和社会支持有明显相关性。由此学校要关注到不同年级层青少年的发展,给予不同的社会支持,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减少甚至消除网络欺凌行为。
3.同伴支持方面的影响
青少年在校时间要大于在家时间,多数情况下与自己的同伴接触交往较多,善于沟通有良好的通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欺凌行为时,可以与同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降低减少甚至阻止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同伴可以成为阻止欺凌发生的正义者。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处于青少年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在校学习时长大于在家时长,良好的在校同伴生活能够带给青少年很多积极影响,经常的沟通交流,也能够促使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减少被欺凌或欺凌现象,即使当青少年受到了网络欺凌现象,如若青少年有足够的同伴支持,这能够减轻青少年心理应激、可以有效缓解青少年紧张状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这都离不开同伴在心理或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四、社会支持影响下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对策
1.提升教育能力,加强家庭支持
在中国教育进程中,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支持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当青少年遇到网络欺凌行为时,很多家长不够对此引起重视,也很少反思自己在担当家长角色过程的缺位和冷漠。对孩子心理需要关注不足,缺乏情感支持也是目前很多家长在教育上的不足与缺失。家长应以身作则地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具备良好氛围的家庭环境。
2.建立青少年、家庭和学校三者关系,巩固学校支持
教师作为管理青少年的主体,也要承担起对青少年网络方面的教育,也要积极关注学生除学业以外的生活,遇到青少年有网络欺凌行为情况时,及时与学校以及青少年家长建立联系,积极处理应对,对受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欺凌者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加强青少年对网络欺凌行为的认识,意识到此行为的危害性,家长同时配合学校和老师对青少年进行沟通和处理,矫正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学校定期开展有关网络教育的公开讲座,大力宣传网络教育,及时防范杜绝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同时学校应该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并加强学校网络的监控,对外来的不法网络信息直接过滤,保证校园网络的合法安全。
3.提升自己道德法律意识,建立密切的同伴支持
增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从自身做起并坚决杜绝网络欺凌行为的侵害。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此类事情,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建立心理支撑。而且也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隐私加以保护,切勿随意留下自己的通讯地址或者联系方式。登陆各种社交网站时,也要设置好相应的密码,提高安全意识,防微杜渐,把一切危险降低到最小。
五、结语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青少年肯定会对这些欺凌行为感到茫然与无措,甚至受到欺凌时不知如何处理。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希望在未来能够打造更加良好绿色的网络环境,社会支持的全面启动,让青少年更加重视网络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也希望通过本文,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种现象,来帮助和保护青少年在安全健康的网络中成长,全面支持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研究。不断完善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既在网络平台上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又要使他們获得更多现实社会的支持,并对网络欺凌行为中产生的一系列负性影响进行积极的再评价,以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艳.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陈启刚,谢莉,李娟.高中生网络欺凌与心理健康: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4):4-8.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