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著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要精心选择导读内容,注重阅读过程体验,并根据文体特点巧妙设计阅读任务,尝试读写融通,建构有层次、有深度的课堂学习任务链,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名著导读;高阶思维;读写融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1-0076-05
【作者简介】樊智涛,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江苏东台,224200)副书记、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它是数字化时代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科学处理分析庞杂信息、整合评价阅读资源的重要能力。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主张“随文写作·读写融通”的教学理念,构建读写共生的桥梁,力求在读写融通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以执教的名著导读课《骆驼祥子》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助读系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精心选择导读内容,注重阅读过程体验,生发高阶思维
无论单篇阅读,还是整本书阅读,只要纳入语文教学中来,就应当属于教学行为,而非单纯的自由阅读行为。[1]一堂名著导读课无法承载太多的内容,导读课的主要使命还在于激趣、导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出丰富的内涵意义。
作为教师,要有鲜明的课程意识。我们要眼中有“材”,无论是课本教材还是名著教材,都要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我们还要眼中有“生”,基于学情,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立体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发展高阶思维,首先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导读内容,不妨聚焦某个专题展开深度研讨。笔者认为,这些专题应具有四个鲜明特质:能够撬动“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够生成跨越时空的生命感悟,能适合读写融通开发写作训练。这样的专题研讨,才有可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将思维引向高阶,既读出那时那地那境的情与理,又能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
名著阅读高阶思维的训练离不开文本回归,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字里行间”的风景。语文归根结底还是基于言语的活动,我们不能抛开文本而凭空想象,所有的赏析与评价都应是建立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脱离了文本的细致研读,赏析与评论也就失去了根基,甚至会出现偏颇。
《骆驼祥子》的体裁是小说,祥子是小说的主角,分析其人物形象是导读的主要内容。常规做法是结合文章内容,了解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也可以另辟蹊径,走近与祥子相关的那些人物,探究他们眼中的祥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笔者建议学生回归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圈点批注,发现他人眼中的祥子形象。学生讨论如下。
生1:在虎妞眼中,祥子是一个老实人,是个傻大个子。她说什么,祥子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祥子勤快节俭,不喝酒,不赌钱。
生2:在虎妞眼中,祥子是个硬汉,有理想,积极进取,是个不易再得的宝贝。
生3:在刘四爷的眼中,祥子勤快,什么活都帮着干,所以他愿意祥子住在人和车厂。
生4:他还觉得祥子老实,即使生气的时候,也觉得祥子老实。
生5:但是祥子是个臭拉车的,没钱、没地位,他绝不允许女儿嫁给他。
生6:在老马眼中,祥子是个善良的人。在他饿晕的时候,祥子送给他十个羊肉馅的包子。
生7:在曹先生眼中,祥子是个勤快的人、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他愿意帮助他。
生8:在小福子的眼中,他是个有家庭责任心的男人。小福子的丈夫抛弃了她;小福子的父亲二强子打死了自己的老婆。所以小福子觉得祥子很好,她也想嫁给祥子。
生9:在孙侦探的眼中,祥子是个低贱的人,无足轻重。
生10:孙侦探还认为祥子是个傻子,好欺负,好敲诈,是个倒霉鬼。
借助小说中他人的视角去分析评价人物,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高阶思维就是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桎梏,寻找到更灵动的阅读路径。但是这些路径都必须建立在回归本文的基础上。比如同样是“傻”,虎妞眼中祥子的“傻”是憨厚、可爱、淳朴,一个“傻”字流露出她对祥子的爱意;而孙侦探口中的“傻”则是“愚蠢”的意思,表现了孙侦探对祥子的鄙视。我们可以借助圈点批注将散落在文本中的精华细细采撷,将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深有体会的词句标出来,并在字里行间做批注,或是对文本内容分析,或是联想、想象,或是补充内容。这种任务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踊跃尝试的热情,也能综合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解析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解读名著,从而提升高阶思维。
二、创设生活情境并结合阅读任务探究,提升高阶思维
调查显示,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比例不高,尤其是名著閱读,囫囵吞枣的多,深入研读的少。原因何在?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都较为缺失;一方面与教师相关,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流于形式,未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遑论引领学生去感悟名著的精髓。
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因之一是名著内容远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找不到共鸣,无法与作品实现顺畅的对话。因此,我们在名著导读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生活的情境,设计科学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提升高阶思维。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不是单一的问答式,教师切忌“碎碎念”,要相信学生,学会等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让学生完整表达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成任务。
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布置了相应的任务,以任务带动高阶思维的训练。
1.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可以直观形象地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学生在各种图形创意中提炼概括,重塑更加有序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完成这一阅读任务时,需要调动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理解感悟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
《骆驼祥子》导读课上,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笔者建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概括祥子的人生经历。课堂上展示三名学生的思维导图,并让学生自由评价。学生评价如下。
生1:甲、丙同学的思维导图设计感强些,用曲线表现了祥子命运的起落;而乙同学的思维导图是直线型的。
生2:甲同学勾画了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祥子起落的原因。同时用精练的语言发表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一个积极的人因生活堕落的全过程;一个旧社会统治者对老百姓压迫的缩影;一种生活对人无情碾压的无奈。
生3:丙同学同样勾勒出了祥子的三起三落,不同的是还梳理出了祥子的人物关系图。
运用思维导图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深入到作品和作者的精神内核。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
2.展开勾连比较。
勾连比较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高阶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投入,形成学科素养的学习过程,其间,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意志以及价值观全程参与。[2]学生可以在内容、主旨、写法等比较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何比较呢?方式是多元的。
可以将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进行比较。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的编写是以专题为纲,选读名著的编写是对必读名著的补充。比如《骆驼祥子》(必读)与《创业史》(选读),都写出了主人公的奋斗史。主人公都是勤劳、坚韧、顽强的,都有着改变贫穷命运的愿望,结局却是相反的。这就可以让学生探究人物命运的异同点,加深其对人物性格以及社会背景的认知。
可以将小说与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通过文字与画面的跨媒介比较,引导学生梳理探究。事实上,绝大部分名著搬上荧屏时,导演都进行了改编,探究的内容如下:与原著相比哪些地方进行了改编?为什么做这样的改编?你喜欢哪种表现方式?通过跨媒介文本比较分析,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还可以将名著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一部作品都离不开作品所表现的那个时代。我们在阅读名著时,就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去比较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言行举止,进而找到名著对现实生活的映射,读出名著阅读的现实意义。
笔者尝试在《骆驼祥子》导读课上,引导学生比较影视版《骆驼祥子》与小说版《骆驼祥子》的结局,并探究差异,分析原因。课堂对话如下。
生1:两个版本的祥子结局都是穷困潦倒的、懒散的、邋遢的,他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生2:不同点是影视版的祥子还心存善念,还会去关心他人。但是原著的结局却不同,他成了无赖,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
生3:原著的祥子还是个骗子,整天想着骗别人的钱,直到无人可骗。
生4:原著的祥子丢失了灵魂,为了钱,他可以出卖人命。
师:导演为什么做这样的改编呢?
生5:导演让祥子还保留了一份善良。导演不忍心让原本好强上进的祥子变得那么扭曲,那么丑恶。
生6:导演更多的是谴责批判那个黑暗的社会,旧社会将人变成鬼。
好的教学设计,能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处,让学生向作品更深处漫溯。本堂课把小说版结局与影视版结局进行比较,学生发现《骆驼祥子》的电影版无论是情节还是结局,都多了温情和亮色,少了冷酷和堕落。学生在比较中更能理解作家老舍为什么给祥子安排了一个沉沦扭曲的结局。作者写祥子的堕落,实际上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普通劳动者的命运与出路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他们苦苦挣命却依然无法生存。通过比较鉴赏,学生对祥子的形象和作品的社会价值了解得更透,也培养了学生同中求异的思辨能力。
由此可见,勾连比较既能使学生完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在异同点的比较中提炼概括,辩证分析,实现思辨、批判、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事实上,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生命,释放出埋藏的潜能,升腾出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为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可能。因此,笔者主张创设探究式和开放式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想象,在经验分享中形成思维碰撞,摆脱以往的浅表阅读。
三、创新读写融通路径,注重阅读生成创造,达成高阶思维
名著是写作的样本,也是训练学生写作的素材。读写共生是达成高阶思维的有效举措。阅读和写作不是一种简单的输入和输出,而是彼此滋养的过程;从阅读中习得技能,在写作中举一反三;从写作中提炼思想,在阅读中加深体悟。我们就在这样的相互促进转化中提升高阶思维。
经典名著之所以“永流传”,就在于其丰富的文学养分和积淀的人类文明,它为写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開展随文创意写作,强调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共生,是一种适时的迁移,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
随文写作的样态是多元的。可以随文评论,写读后感,这些是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读写融通的便捷路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文阅读的基础上选择评论角度提炼观点,需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阐述,需要联系生活反思作品的意义价值,或者提出新的见解主张……这样先读后写,不仅提升名著阅读的思辨性,也在实践练笔中提升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骆驼祥子》导读后写读后感,学生试图从多个角度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小组讨论观点如下。
小组1:军阀混战带来的灾难。祥子因为战乱来到城市,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此他拼尽全力。可是他千辛万苦买的第一辆车,却连人带车被大兵掳走了。
小组2:官僚走狗的欺压。祥子准备买第二辆車的积蓄被孙侦探敲诈去了。这件事情的发生非常突然。孙侦探跟踪的是曹先生,本与祥子毫无关系,可是祸从天降,祥子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说没了就没了。它们来得越是偶然,越能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出底层劳动人民悲剧命运的必然。
小组3:车行老板的压榨。车夫辛苦拉了一天车,三分之一的收入要被车行老板拿走,而且还经常遭受车行老板的苛责刁难。
小组4:婚姻的摧残。虎妞欺骗他,压榨他,失败的婚姻加速了祥子悲剧命运的进程。
小组5:爱情的幻灭。祥子与小福子是彼此爱慕的,他们同病相怜。但小福子的自杀让他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小组6: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刘四爷与虎妞这对父女是典型代表,亲生父亲尚且如此无情,更不要提陌生人之间的冷漠。
一篇好的读后感是建立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的,毫无疑问,这是对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训练。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理性的角度溯源人物的悲剧命运。人物命运固然离不开个人的性格,但祥子的堕落更是来自无情社会的多重碾压。在读写融通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人物命运,分析社会根源,综合理解作品的意义,对文本进行了多维评价、多维拓展。
我们还可以随文改写,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在改写中,学生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融通读写的渠道,学会创意的表达,读出名著阅读的现实意义。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假如祥子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当下,他的人生又将如何呢?有学生表述如下。
生1:他一定会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
生2:他的梦想会实现,不仅拥有自己的车,甚至还可能成为车行老板。
生3:他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并有能力营造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名著阅读给随文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文仿写、随文评论、随文改写、随文补写、随文续写等等。读写融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能。学生通过再创造,也可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意义。但我们也看到,当下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割裂,导致学生无法在读写融通中自由转化。因此,在名著导读时,我们也要突出随文学习的实效性。从阅读文本中挖掘重要的写作因子,开发出实际可运用的写作课程资源并组织随文写作训练,既力促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又力促语文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行走方式,逐步提升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高阶思维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具有整体性、发展性特征,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之中。同时,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对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语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名著导读课上,我们要主动作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读写的有效尝试,在读写中实践,在读写中体验。我们期待在读写融通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翔.从“整本书阅读”的学科定位谈起[J].中学语文教学,2017(1):8-11.
[2]袁爱国.高阶思维与语文深度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1):5-11.
31475019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