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定义、定理、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做题的准确率。但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依旧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出题意图及题目内涵的问题经常出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开展数学阅读课堂,传授正确的数学学科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阅读能力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明确解题思路,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数学问题,并且对题目进行更加细致、更深入地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答案。另外,阅读能力培养教学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数知识的理解,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公式背后的逻辑原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学科能力的培养也正是数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数学问题而言,最高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源头出发,而阅读教学能促使小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内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合适的解题办法。
(二)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要以他们的真实学习需求为主,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创设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能力教学时,就要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创设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主动分析数学原理的兴趣。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项个人行为,所以,阅读意识强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更好,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还能促使教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學活动,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求知需求,进而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可知,影响小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考试题目的理解程度,凡是能真正理解题意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都普遍较高。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明白题目的意思而答错方向,进而导致成绩不太理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阅读教学,从而有效提升班级整体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阅读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科学选择阅读时机
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时机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科学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科学选择阅读时机。比如,对文字表述较为容易理解的、不太抽象的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从而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表达较为抽象、内容较为难懂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采用讲解后阅读或边讲解边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阅读素材的内容。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尽量避免阅读教学形式化的出现,如果阅读时间较短或没有任何阅读计划作为指导,会导致阅读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数学学科的阅读与文科阅读不同,不要求速度,更重视分析、思考和领悟。所以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估算好阅读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边讲解边阅读的教学方法。因为数据分析题目会设计较多条件,且很多情况需要配合图表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难度大,所以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阅读。如本册教材第84页的习题,教师可以先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再读题,使学生明确出题意图,接下来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折线统计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巧用问题引导法
有效的数学阅读的过程一定伴随着思考,而问题是思考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数学阅读,引领阅读方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巧用问题引导法。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挑战性、启发性和概括性,也就是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基础水平,也要充分融合教学重难点,注重设问形式的多样性,如填空式、表格式、问答式等。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梯度性数学阅读文题,即基础题、提升题和发展题。基础题的内容和形式不宜过难,可以简单围绕一个公式、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句话展开。提升题应该发展基础题型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概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发展题的设计应该立足于新角度,采用新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进行独立判断。综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目的会更加明确,思路会更加清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可以立足于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三个等级的题目。可以将分母相同,分子进行简单加减的算式设为基础题,比如,2/4+1/4=?3/4+3/4=?可以将需要进行分母约分的算式设为提升题,比如,2/4+1/2=?2/3+1/4=?可以将带有带分数的算式设计为发展题,比如,22/4+1/4=?12/3+2/4=?引导学生立足于以上问题,开展独立思考,逐一攻破各种形式的分数算式,也可以将分数算式变换成图形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想要正确解题,必须能读懂题,理解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和出题目的。但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审题环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理解数学题目的时候经常出现歧义。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时,可以以培养审题能力为切入点。审题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的过程,阅读题目是学生进行解题的第一步骤,但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题目时采用走马观花的方式,只读不思。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比如,如何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何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如何将题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互译,如何将数学知识进行相互转换,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和作用。在明确解题思想和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骤的解题根据,并且思考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在空白处做出批注或标记,进行简单的说明,也可以巧用数形结合思想,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做题准确度和做题效率。
(四)培养阅读兴趣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转变原本的被动阅读方式,让他们主动投入阅读过程,培养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充分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较低,难以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与日常生活存在较多关联的阅读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在阅读内容中加入一定的图片和音乐,强化阅读过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阅读获取信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以小学数学中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方程知识是数字间的替换和等式变换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搜集古今中外与方程有关的趣味故事,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故事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叫作丢番图,在他的墓碑上写着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但同时故事中也蕴藏着他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理解,大家一起读一读好不好?”以简要介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投身阅读过程中。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先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同学们,你们知道丢番图到底活了多久吗?大家思考一下哪些知识可以被应用到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中呢?”在短暂的思考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提出让学生尝试使用方程法解答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材料中的条件,发现所有的条件都与丢番图的岁数有较多关系,例如,童年时间是整个人生的六分之一,青少年时间是人生的十二分之一,据此引导学生将丢番图寿命设为X,并结合具体条件设计方程,完成整个阅读内容。丢番图的墓志铭简要介绍了丢番图的一生,在其中蕴涵丰富的方程知识,这种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现实概念有效降低阅读理解难度,让学生在阅读结束后,不由自主地对其中的问题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学习,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读画结合启发思考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既是一种解题方式,也是一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理念将阅读与图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图画的方式,将文本中的内容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阅读,将阅读成果抽象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为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在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几何内容和应用题内容为基础,根据具体需求设计阅读材料,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以“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常用练习题,适当进行展开作为阅读内容。例如,小明和小王是两个好朋友,这天下课二人比赛跑步,为了保证公平,避免在转弯时处于外圈的人吃亏,二人决定在同一个起点背向出发,起点位置是在操场的正北方向,小明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跑步,小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跑步,二人第一次相遇是在南偏西20米距离处,此时两人谁的速度更快?为什么?两人相遇后继续跑步,很快第二圈结束,这一次二人是在操场的北偏东100米处相遇,这一圈两人谁的速度更快?两人在这次跑步过程中,谁的平均速度更快呢?此阅读题目将多个知识点融入其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概念、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常识性的方向知识等。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中的知识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进行画图,在画图过程中从结果出发,模拟二人跑步的过程,发现两人背向而行每次相遇时,所跑的总体距离都是操场一周的长度,结合东南西北知识,将操场分为距离不等的四段,求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已知操场一周的距离是800米,是否能求出二人在第一圈时的速度呢?如果不知道操场一周的长度,我们是否有办法知道二人的速度大致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解题的趣味性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学会利用图形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对数学文字的理解不應该仅仅停留在“读”的表面,更应该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和数学语言应用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阅读课程,把握好正确的阅读时机,传授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巧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阅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邱瑞玲)
383950058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