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向下初中思政课育人体系的构建

2022-03-17 13:26陈丽儿
天津教育·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立德课外思政

陈丽儿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初中思政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通过教学素材的挖掘、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平台的构建及教学评价的运用等创新举措,着眼于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探索思政课程课内外结合的育人格局,力求走出一条立足初中思政课育人发展的新路,以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把握好思政课程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而且要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立德树人转化为思政课程的主线与核心思维。初中思政课程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既要从课程体系的视野思考教学改革与创新,彰显立德树人要求,更要站在新时代背景下,思考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整体建构,形成一个有内容、有方式、有活动、有实效的育人体系加以实施,从而在促进思政课程教学的同时,为思政课程育人体系构建做出积极的探索。为此,笔者结合实际,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从信息化时代下的初中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及过程等要素,探索初中思政课程教学育人体系的构建。

一、把握课程性质,育人于备课设计

从性质来看,初中思政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活化、法治化、道德化等特征,主要以切入学生现实生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使思政课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实际上,这就决定了初中思政课是一门生活型、综合性的公民素质课程,即其内容以道德、法治为核心,以公民素质提升为目标。把握了这一性质,就要把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落实到教学设计、教学备课中,把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等环节都渗透到立德树人要求中,才能使初中思政课程性质得到体现与彰显。在部编版教材中,这一特点尤为明显,从社会道德到做人做事、从基础法治教育到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教育整合为一体的立体式课程,并以此明确了立德树人作为初中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与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课程性质与学生特点的结合,即课程育人特质中的关键性作用与学生生活化故事叙事的有机结合,是初中思政育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立德树人具体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初中思政课才能把育人体系的设计、构建真正地融入其中,突出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性质。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为例,整个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着青少年作为“社会人”这一角色设计责任、义务、担当及公民素质方面,突出八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以此彰显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性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备课设计中,首先就要把教学设计构建成一个公民教育的育人体系,即立足于公民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典型做法的生活化设计,形成一个有延续性的育人体系构建过程加以实施。笔者在教学备课中,通过课程性质与整个学期内容的提炼,精心设计了14岁少年林达社会历险的故事记录,编制了初入社会、网络探索、社会规则、守法公民、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热爱祖国等多个生活故事,形成一个主角融入内容、故事渗透育人的教学设计。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找到实际案例进行演绎,并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生活化特征,符合当下初中八年级学生的思想现状、生活现实,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备课,就能把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转化为学生对案例的自我剖析过程,形成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德育,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这种从课程性质入手,以教学备课设计为顶层设计的方式,不仅有连续性的故事连接,还契合了当代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化的公民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使备课设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把初中课程性质与育人体系的构建统一于教学备课设计,其本质在于通过把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相融合,使备课设计具有更强的育人性目标,体现初中思政课程在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性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育人于教学过程

运用适当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初中思政课程育人功能实现、育人体系构建的关键点之一。一方面,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调动和提高,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育人体系才有可能得以构建并实施,从而实现育人于教学过程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育人体系渗透,实现教学设计与备课所制定的目标,体现初中思政课育人体系与立德树人的统一性。作为伴随着信息化成长起来的初中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新媒体的认可,会比其他群体更乐于接受、更易于接受。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而是立足于教学内容与育人需要,将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进行混合灵活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富有层次性、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因而運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立足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实现育人于教学过程,使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更好地作用于中学生。这就要求初中思政课堂要立足于现实,通过信息技术各种手段的运用,在贯穿教学内容的同时,起到活跃课堂、调动学生、渗透育人的作用。

如人教版部编九年级教材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播放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与“中国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唐宫夜宴”引发学生思考唐宫夜宴舞蹈的霸屏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在精妙绝伦的舞技表演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下,打动了学生的内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一个接一个侃侃而谈:“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思维的碰撞迸发出耀眼的火光,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每个学生更有底气、更加坚定地从内心呼唤“要做一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公民”。最后,通过一个微课小视频引导学生回归到守望精神家园的整课内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生发出对中华文明、当代文明的自信之情,从而实现了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基础上育人于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而且从育人的角度来看,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是育人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学实效保障的基础。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引入新媒体、微课等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育人的目标,为构建起育人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挖掘教学资源,育人于学思践悟

无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还是育人体系的构建,都是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的工作,而是长期坚持培育的结果。只有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从课堂教学走向课外实践,才能从“纸上得来终觉浅”走向“绝知此事要躬行”,促进中学生更好地学习思考,形成一个体系性的育人过程,使之对学生有长期的影响。因此,初中思政课程要挖掘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以构建育人平台及体系为基础,把育人过程转化为学生学思践悟的过程,才能实现育人于教学、育人于实践、育人于过程的目标。在当前条件下,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把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融入其中,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育人体系对学生德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微信公众号把与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云上实践进行链接及安排,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虚拟的云空间实践,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云上虚拟青少年法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法官、律师、受害人等进行模拟实践,把学习的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并充分观察在云上虚拟青少年法庭实践结果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而使学生的云上实践更富有思考性与建设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地思考复杂的社会问题及处理意见,感悟学习实践内容,形成一个学思践悟的过程,使育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堂内外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调动,才能使其实践具有较好的思考意义。除此以外,要开展好线上网络实践活动,更要注重相关实践内容的选取,通过典型而富有影响力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不同的视角观察并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将思政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实现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目标。这样一来,不仅填补了学生课外实践不足的缺陷,而且激发了学生完善云空间实践活动的热情,从而使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实现了有机联动,推动了育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云空间、云平台的利用,是未来初中思政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内容。只有用好这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资源,才能在进一步丰富素材的基础上,使育人体系得到创新和发展,才能使之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整合课内和课外资源,立足学生现实,构建初中思政课程的育人平台,谋划育人体系的初步建设,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融为一体,促成课内课外学习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走向深度学习,最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进而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生根。

四、构建育人体系,育人于体系制度

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要从育人平台的建设中提升为育人体系,通过平台的系统性联动,把思政课程内容统一于育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指导性的纲领性机制,才能对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行有效统筹,从而在突出思政课程特色中彰显立德树人。从学科层面来看,育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青少年公民教育过程,其不仅是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内容,还是学生自我对社会多样化发展的理性认识,是一个公民素质教育由浅到深、由学到行的渐进性过程。只有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等不同年级的育人目标融入育人体系中,通过可视的指标进行检测,才能使育人体系贯穿于整个初中思政课程中。从学生层面来看,育人体系是一个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对应的指标或目标实现,尤其是数据性指标的落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进一步学习,才能使思政知识转化为育人实践,形成学习到实践、实践到学习的闭环螺旋式提升过程,从而促进育人体系的实施与发展。从这两个层面的意义上而言,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实施过程、发展过程。构建是指标体系的确立,而实施是指标体系的完成与完善。只有加强两者的交互融合,才能促进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建设,使思政课程体系得到较好的发展。

笔者从部编版教材编排原则出发,立足于思政专业发展的要求,通过信息化平台探索育人体系的构建——即学生成长育人档案的建立。具体做法是:把初中每一个年级所对应的课标要求、素养要求及教学内容要求具體化为学生的日常成长育人标准,并进行对应的细化分值分配。如完成一次志愿者实践活动,对应爱心操行加1分;完成一次云空间实践,对应实践操行加1分。把学生育人体系划分为成长性与进步性两大内容,既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又让学生看到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平时以周为单位,每周将学生的成长育人档案通过加密文档的方式,上传到学生微信群。学生及家长通过自己掌握的密码可以查看自己的情况,也可以结合成长育人档案的记录与教师进行讨论、请教等。每个学期对学生的成长育人进行总结,表彰进步、查找问题,完善育人体系,从而形成体系育人、制度育人的新格局,促进初中思政课程的课程改革深化。这种动态化的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不仅还原了学生育人过程的成长性成果,还能直观看到学生进步的情况,突出了育人过程中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成效,有相应数据进行支持。这对初中思政课程改革而言,既是基础更是育人体系制度建立健全的依据,也是育人成效的集中体现。

五、结语

总之,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探索,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并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意涵加以渗透,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渗透过程,从而保障其效果。在这一基础上,还要着眼于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整体育人体系构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关键性作用,使初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更具有实际价值。

(吴淑媛)

3819500589215

猜你喜欢
立德课外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