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艺术》对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研究

2022-03-17 12:27宋憶冰谷雪峰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弗洛姆大学生

宋憶冰 谷雪峰

摘要: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明确指出“爱”是关乎人类生存问题的重要要素。他分析了现代人对于爱的误区,对人类克服分离意识的方式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给出了实现爱的艺术实践的要求。他认为掌握真正爱的方法才能使人脱离异化状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强调每个个体对于其他个体的爱,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弗洛姆 爱 爱的实践 大学生

当前,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又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要求质的变化,人才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高校的重要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愈加丰富。但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思想上所遇困顿和现实生活中压力对精神上的压抑成为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阻碍。近年来,校园霸凌、在校大学生抑郁等事件的出现提醒人们关注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是一种艺术,是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技巧训练进行掌握的。他相信人可以通过对爱的掌握而解决精神层面上的压抑问题。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加强“爱”的教育,以爱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对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最好的办法。

一、关于爱的几种误区

声明爱是一种艺术的前提在于大多数人不认为爱是艺术,认为爱是不用或不需要学习和掌握技巧的。弗洛姆批判这种对“爱”存在的误区:第一个误区,认为爱是被爱、可爱。弗洛姆指出,认为爱就是可爱、被爱的是否定了爱是一种能力,因为他们或幽默风趣或美貌优雅,不过是讨好大众的爱慕与性吸引力的融合,仿佛某种值得大众消费的商品。这不是真正的爱。第二个误区,认为爱的问题是关于对象的问题。这一误区在现代人中越发凸显,不同于曾经男女婚嫁过程中先结婚后相爱的情形,现代的爱与婚姻基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所显现的“购买欲望”与“互利交换”思想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满足“购买欲望”与“互利交换”的就是“吸引力”即讨好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人与人之间的爱、婚姻关系仿佛转变为买卖关系,正如弗洛姆所说:“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 1 ]。第三个误区,错认为爱是永恒的。弗洛姆认为,在爱的开端,由于新鲜感与性吸引力的存在,人们感觉到爱的激情与热烈,认为爱是永恒存在的。但当这些促使人体兴奋的吸引力消失或对这些吸引力习以为常后,曾经亲密、热烈的爱便会被对立、失望和相互厌倦所替代,最初的激情消失了,爱也随之消失了。

对爱的误区使人们认为爱是不需要学习和钻研的。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潜能,是一种人格倾向,爱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因此爱更像是一门艺术。爱这门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并非是纯粹的精神层面的存在,而是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技巧的练习掌握爱的能力并应用于日常实践活动中。

二、爱的问题: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

弗洛姆认为爱的问题是关乎人的生存的问题,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要素,而爱是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人类的爱不同于动物出于本能的爱,尽管人类的爱仍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更多的则是理性的爱。人知道生老病死,了解自己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经历的孤独和分离。正因为人的孤独和分离使得人们需要爱的存在。真正的爱使人克服分离孤独之苦,没有克服的分离的意识则会产生羞耻感、有罪感和焦虑,这些情感的生发会阻碍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人需要克服产生羞耻感、有罪感和焦虑的分离意识。

人类在克服孤独、分离之苦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迷狂状态”。部落时期的迷狂状态多是肉体层面,到了现代则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如酗酒、药瘾、网瘾等。迷狂状态不能使人类摆脱孤独、分离之苦,只是短暂的缓解这种痛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群体开始积聚,部落发展成为城邦,人们发现了新的克服分离、孤独的方法:群居。群居又慢慢地发展到民族、习俗、衣着,最后到从众,“跟大多数人一样”使个体更容易融入到了群体之中,使个体感觉到与其他个体、某一群体相联系进而消除孤独分离的感觉。

对于现代人来说“离群索居”是可怕的。人们努力消除差别倾向,进而产生平等的观念。不同于启蒙运动中的平等,尊重个性发展的思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篡改了平等的含义。资本主义制度下平等“意味着抽象化的雷同,意味着做着同样的工作,有同样的乐趣,读同种报纸,有相同感情及相同观点的人。”[ 2 ]这种雷同还出现在性别上,当代资本主义大肆鼓吹没有个性差别的平等思想,将人视为资本所需的原子。但尽管资本主义使每个人都雷同,但這种雷同一致的方式仍然不能彻底地克服分离的意识。

弗洛姆认为创造性活动能够克服人的分离意识。艺术家或是工匠,在创造性活动中,依靠创造性实践将自身与世界联系起来。这种创造性的生产性劳动不同于职员、工人的虚假协调,而是真正达到了人际的协调。在弗洛姆看来,不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克服分离意识的方法就是掌握爱的能力,实现与其他个体的交融,这是关乎他们生存的重要问题。

三、爱的艺术的实践:消除异化的途径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实践活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爱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和技巧的练习掌握,无论理论学习还是技巧练习都是一种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关于爱的掌握其目的在于现实实践,在于社会关系的构建。关于爱,弗洛姆强调的是一种普遍的爱,认为兄弟之爱,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兄弟还包括所有人,是最基础的爱。一个人想要真正地爱自己的母亲、伴侣、孩子和自己的前提就是可以真正的爱所有人。而人这种普遍的爱在资本主义世界瓦解了,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完全利己主义和异化,在这里人沦为资本的奴隶,变成了推动资本帝国不断运转的原子。不仅在生产领域,在生活领域人的交往也基于商品交换思维,谈婚论嫁的情侣思考对方的价值而不是真爱的相爱,这无非就是把生命的体验当作商品进行交换,人们生活的目的不在于追寻幸福与愉悦,仅是生存而已,这是完全异化的。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认为只有实现爱的实践才能使人脱离这种异化的状态。他给出了实现爱的艺术实践的四个要求:首先,“艺术的实践要求有规范”。规范是实践的前提,对于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不能是一时兴起,对于艺术的学习是要贯彻一生的,否则永远都无法掌握这门艺术。其次,想掌握一门艺术必须专心。弗洛姆认为当今社会最缺乏专心这一要素,“人们可以一下子做许多事情”但只有专心地做一件事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它。再次,耐心是精通一门艺术的第三个因素。现代社会大机器生产追求的是更快的效率,所有领域都在追求快、更快,在这种要求下人丧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沦为效率的奴隶,成为了异化的存在。最后,要对想精通的艺术报以最大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条件。学习爱的艺术不能是浅薄的涉猎,而是真的学习、钻研、练习进而掌握爱的艺术。此外,在学习爱的艺术时还要摒弃自恋的态度,弗洛姆认为自恋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格,自恋的人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而真正地爱其前提是爱他人,是一种普遍的爱。同时,在学习爱的艺术的过程中,还应有信仰,一种源于自身的理性与感性相交织的信仰,相信自己可以爱,只有具备这种坚定的信仰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

四、《爱的艺术》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价值

进入十四五时期社会整体更加注重质的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则是高校的责任。德者,仁爱、善行。立德树人首先应做到爱。新时代大学生能学会爱,在生活中实践爱,那么德的基础就已经具备了。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强调,爱的基础是爱所有人,做到爱所有人才能真正做到爱父母、伴侣和自爱。在一定意义上,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与立德树人的目的是一致的。

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夯实专业知识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弗洛姆认为爱是可以学习、掌握的艺术,并对爱的理论、爱的对象以及爱的实践进行了详尽且辩证地论述,对于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JGSY2020029。)

【参 考 文 献】

[1][美]弗洛姆著.爱的艺术[M].刘福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第5页.

[2][美]弗洛姆著.愛的艺术[M].刘福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第19页.

(责任编辑:姜秀靓)

3165501908251

猜你喜欢
弗洛姆大学生
给,永远比拿愉快
走过独木桥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论爱之人:弗洛姆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不乐多冤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