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探讨

2022-03-17 01:27:39邵英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

邵英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方法: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分为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对照组(45例)和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护理联合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的观察组(45例),在干预前后,采用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前,观察组与其Fugl-Meyer评分你是谁、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给其配合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认知障碍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认知训练;体位干预;脑卒中;偏瘫;认知障碍

【中图分类号】 G6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脑卒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是由各种血管性疾病引发,大部分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者急躁性脑功能障碍,并且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有研究人员发现,对脑卒中后出现偏瘫及认知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实施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认知障碍及运动功能的改善[1]。本次研究选取了90例脑卒中患者,详细的探讨了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且经头颅CT或者MRI诊断被确诊;(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伴生偏瘫;(3)合并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严重失语;(3)意识障碍;(4)其他重要器官损害;(5)合并精神疾病。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女=23:22,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平均(62.28±5.33)岁;观察组中男:女=24:21,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62.11±5.08)岁。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对其实施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指导患者行日常生活训练。

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护理联合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认知训练:康复治疗稳定后1周可对患者实施,护理人员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明确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受损范围等。认知训练30~40分钟/次,2次/天。体位干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对患者实施体位干预,健侧卧位,首先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枕头上,上身稍微前倾,将患侧肩关节前伸,指、腕和肘关节自由伸展放在胸前,使上肢与躯干呈现为100度夹角,外侧膝关节与臀部略微弯曲,健侧上肢和下肢均以舒适为主;患侧卧位,头部固定,患侧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展,掌心朝上,在前臂和手下垫上软枕,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自由弯曲,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自然屈曲,垫上软枕,身体稍微后仰,背部垫上软枕;仰卧位,头部固定,在患侧肩胛骨下垫软枕,首先处于半握拳状态,掌心向下,臀下、膝关节窝垫软枕;坐位,在患侧上肢下放上枕头,患侧肩膀前伸,手肘伸直,背部挺直,臀部90度屈曲,脚部放平。每两小时左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变换一次体位。

1.3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采用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与运动功能成正比,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与运动功能成正比,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x±s)表示各项评分,检验采用t。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前,观察组与其Fugl-Meyer评分、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讨论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脑卒中已经成了致残致死性疾病重的一种,大部分患者發病后,会合并一些认知障碍、偏瘫等症状,对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均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3]。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的因素较为复杂,脑血管疾病因素为主要的一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通过药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但是在运动功能的恢复方面欠佳。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执行力、定向力等能力降低,导致预后不佳。

本院实施的认知训练中,通过对患者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执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训练,让患者能够具备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MMSE评分均更高,进一步提示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更好。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给其配合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认知障碍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航,钟晓明,任丹,等.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8):52-53.

[2]李宣宣.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8,29(06):618-620.

[3]付晓燕,李爱丽.认知-运动控制双重任务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01):43-45+49.

2121500520295

猜你喜欢
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6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4:06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4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