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绿色信贷发展模式研究

2022-03-17 01:18谢飞张宇婷于露露盛忠伟丁艺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SWOT分析

谢飞 张宇婷 于露露 盛忠伟 丁艺洋

摘要:文章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将丹阳作为江苏的缩影,利用SWOT分析对当地绿色信贷模式进行探究,从各个角度对该绿色信贷模式进行解读,并针对该分析中的劣势及威胁,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合理建議。文章以丹阳见江苏,在调研收集的数据基础上,结合整个江苏发展实况,凝练出适合在江苏推广的绿色信贷模式。该模式有融资机制、资金使用和政府作用三大部分。其中,最鲜明的创新特色是:信贷评估机制、法律保障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三大机制协同共作,保证融资的安全性;分级引流的方式让资金的使用过程更加合理高效;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该绿色信贷模式进行长期高效地运转。

关键词:绿色信贷;江苏丹阳;SWOT分析

一、前言

“三农”政策推动下,绿色信贷助力乡村绿色经济振兴发展,多地模式已初具成效,值得借鉴。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苏丹阳市的绿色信贷模式为核心研究对象,最终凝练出适合江苏全省推广的绿色信贷模式,重点阐释该模式在江苏发展的可行性及优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绿色信贷是指用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及其相关金融产品,主要涵盖农业。

二、绿色信贷的国内外应用

(一)国外主要国家的绿色信贷发展

2003年国际商业银行推行“赤道原则”后,绿色信贷开始迅速发展。“赤道原则”是评判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准则之一。美国花旗银行作为“赤道原则”的发起人,将ESRM(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与银行原有的信贷系统相结合,对环保和社会风险评估实行更为严格的信贷流程。ESRM体系将相关交易分为三种环境与社会风险类型,A类:预计交易收益会对环境与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B类:预计交易收益对环境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具体且可逆转;C类:预计交易收益对环境与社会的负面影响非常小。

德国政府是绿色信贷的大力支持者,除了成立全球首家政策性环保银行——“生态银行”,还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节能环保项目。例如向环保节能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环境友好型项目提供低利率信贷支持。

英国巴克莱银行在2007年推出了“绿色呼吸卡”,为购买公司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提供低息利率优惠和延期还款权利,并将该卡税后利润的50%以及消费金额0.5%用于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

日本在绿色信贷发展方面也融入很多创新机制。瑞穗实业银行是日本绿色信贷发展的先驱,在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发行碳排放量期货、大宗商品衍生品和专门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结构性产品来实现融资目的,再将融资以绿色信贷的方式反哺可再生能源行业。

(二)国内绿色信贷政策及模式发展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各级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中要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要将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有机结合,严格贷款的审批、发放和监督,以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在此期间,国内部分银行开始执行绿色信贷政策。

兴业银行是我国最早开办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它搭建中小银行合作平台,开创普惠金融实践新模式,优先支持绿色信贷实体及中小微企业,在绿色信贷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推出国内首个养老金融服务方案,将业务延伸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大领域。

中国农业银行在2008年便率先推出以CDM(清洁发展机制)为代表的碳金融服务,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来促使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减排并从中获益,此举开拓了国内节能减排领域的金融服务市场。另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金投向引导、构建指标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产品创新、提升绿色经济服务水平。

2018年10月,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成立了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不仅推出“美丽乡村贷”来突破绿色转型,而且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清洁能源、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民生类项目的绿色信贷。截至2020年9月,其绿色贷款余额为349.16亿元,增长42.89%。

三、江苏丹阳绿色信贷模式的具体分析

(一)江苏丹阳绿色信贷模式简介

相比于国内其他地区,丹阳的绿色信贷起步早,发展现状较好,主要面向农户、合作社与企业。截至2020年7月月底,丹阳以个人名义发放的绿色信贷贷款总额已达到240亿,平均农户贷款金额在三四十万,覆盖范围较广。丹阳农商银行主要通过各项贷款产品与优惠政策,辅以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激发贷款需求;同时,通过省农担的担保,贷款者可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金地顺利流通。贷款发出后,银行将进行资金跟踪工作,了解贷款去向,避免贷款无法收回。

(二)丹阳绿色信贷发展SWOT分析

1. 优势

(1)地方政府支持——惠农政策。为响应国家“三农”政策的号召,丹阳地方政府同银行密切合作,出台贷款优惠政策与惠农政策。2020年7月,丹阳农商银行与地方政府共同召开“农商银行战农行动,党建引领金融惠农行动”发布会,旨在将更多的金融活水注入农村,引领丹阳走好绿色转型道路。

(2)担保支持——农业部门和省农担担保。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苏农担”),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其为农担保,勇担惠农富农使命,服务对象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帮助绿色信贷项目进行担保。

(3)金融机构支持——丹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阳农村商业银行以“服务三农、惠及丹商”为市场定位,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特色化的金融产品、精细化的内部管理和差异化的服务方案,是丹阳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之一。其2019年存贷款实现稳步增长,在存款方面: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5.80亿元,较年初增加35.77亿元,同比多增33.42亿元,增幅14.31%,在贷款方面: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15.02亿元,较年初增加24.78亿元,同比多增17.76亿元,增幅13.02%。近五年,丹阳农商银行总行在企业方面累计授信已达两万户;农户方面,以个人名义授信的人数约有一万多,总金额累积达240亿。

(4)科学技术支持——绿色新型环保农业技术成熟。丹阳生态农业的发展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绿色科技技术,如稻鸭共作、稻田套种等,绿色信贷资金的注入能够有效地助力了其规模化发展,而其未来的发展成果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哺绿色信贷的发展。

2. 劣势

首先,丹阳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主要是小镇、村落里的年长者。由于固有化的观念,他们不愿承担贷款风险,普遍依赖自有资金,借贷需求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丹阳农商银行对绿色信贷的优惠和扶持虽有一定程度的宣传,如移动广告、和政府合作召开的相关发布会等。但根据对村民、市民的采访,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到银行对绿色信贷的优惠与扶持。

3. 机遇

(1)全球重视环境保护。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一项贷款准则——赤道原则,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并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的发展契合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可期。

(2)国家“三农”政策。党中央和国务院自2004年以来便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具体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三农”依旧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聚焦点,绿色信贷中的农、林、牧、渔产业也是未来扶持的重点对象。

(3)产业绿色转型。随着国家对环保型企业的重视,各类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面临绿色转型任务,丹阳面源污染与非绿色种植手段是一个很大的环境问题。绿色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投入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缓慢,急需外部资金注入,绿色信贷资金需求由此增加,广泛的受众市场是绿色信贷发展的重大机遇。

(4)金融机构经营战略转型。传统式银行业务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布同样面临着业务结构的更新与优化。为响应国家政策以及谋求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需承担引领企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责任,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4. 威胁

(1)法律保障机制落后。尽管我国已针对绿色信贷初步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但这些法律条文不足以保障和支撑丹阳绿色信贷发展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丹阳信贷业务因缺少地方法律的保障面临信贷违约风险。

(2)缺乏成熟的风险评级机制。丹阳绿色信贷项目在风险评级及信贷监管机制方面缺乏完善成熟的体系。因此,其无法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准确的風险评估,极有可能导致信贷违约。

(三)解决方案

1. 地方政府引导

针对农村地区务农人民金融观念的固有化现象,地方政府可以引导、鼓励乡镇干部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摒弃老一辈对于金融的刻板观念,从根源上增加了绿色信贷的需求。

针对银行和农民之间惠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政府应与地方商业银行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召开面向群众的发布会等以传递银行的各项惠农业务,拉近银行与农民间距离,增加银行可信度,从而使信息对称。

2. 法律保障制度

针对绿色信贷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我国应当借鉴美、英、日等国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一定扬弃。将一些中央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上升到法律层面,使之具有惩罚机制和法律约束力,真正地监督、促进绿色信贷的发展。

3. 信贷评估机制

针对绿色信贷业务缺乏系统的管理与评估这一问题,各银行机构应建立适应自身业务需求与项目管理的评级机制,通过完善的评估程序对信贷项目进行风险分类,更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管理。

4. 风险补偿机制

在对贷款项目进行分类评级后,信贷管理部门需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贷款业务制定风险补偿与防范措施。如通过抵押担保、专项保险的方式增强信贷业务的可靠性,提高信用评级。针对不同信用评级的业务采取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绿色信贷违约的可能性。

四、优势绿色信贷模式凝练

通过对丹阳绿色信贷模式的实地调研和SWOT分析,本文凝练出适宜在江苏全省推广的绿色信贷模式,下面将从融资机制、资金流向、政府作用等方面叙述。

(一)融资机制

1. 信贷评估机制

信贷评估机制是融资前的一系列评估程序,也是融资前的一项保险。金融机构对参与绿色信贷项目的企业、合作社和个人进行信用、环境测量指标和产业运营状况等多方面的评估,目的是确认借款者是否具备充分的资格去获取贷款。

(1)颜色指标。参考福建农信,通过将客户的行业投向与环境友好度分类,从高到低划分为红色(整改)、黄色(观察)、蓝色(合格)、绿色(友好)四类进行标识管理,严格客户准入。颜色指标是动态指标,依据借款者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程度给出评价,针对破坏与保护分设两个系列指标,如红-、红+,加减不可抵消。该方式可防止借款主体利用其他绿化方面的优势掩盖其对环境的破坏。

(2)激励措施。自银行业协会公布《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后,各地银行积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资金需求者的绿色表现。激励措施对那些环境友好型的借款主体降低贷款利息、延长还款周期,并对环境破坏型的借款主体提高贷款利息、缩短还款周期等,逐步淘汰那些无法转型的主体。

(3)信用增级。信用增级是利用更加全面的借款主体资料对借款主体进行信用层面的评级。如借款主体前期加上对环境作用的承诺。如果该承诺将对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并在限定时期内被完成,则可根据作用程度适当提升对该企业的信用评级。相反,则下调相关评级。

2. 风险补偿机制

当借款主体出现产业运营不当的情况时,金融机构可以依靠风险补偿机制收回本金,避免亏损。另外,该机制对借款主体的好处在于一旦产业出现经营不当的情况,不会加剧资金的冻结,也不会降低资产的置换效率,避免产业烂尾而又无法清偿贷款的局面。

(1)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即借款主体向金融机构公开如下信息:首先,资金定向运用的公开,这一步主要是考察借款主体是否正确使用资金;其次,产业经营状况的公开,金融机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及时把控产业的总体运营状况,能够提前预警产业风险;最后,可流动资金量的公开,可流动资金量多说明周转效率高,可运营资本能够较好地被维持,出现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小,也能体现出偿还利息的能力。

(2)专项保险。广西在林业发展中,涉及的林木资源全部投保了林业综合保险。专项保险的实施主体是借款人,规定借款人在不确定自身产业项目的运营风险时,可以购买专项保险。如果在还款期间,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了正常的还款过程,专项保险将发挥减少借款人损失的作用。

(3)抵押担保。如果借款主体以往的信贷记录较少,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衡量它的信用状况,或者该借款主体所经营的项目规模庞大且没有显著预期表明其未来的盈利状况时,需要实施抵押担保措施。借款主体可用其土地权、固定资产和相关专利权进行抵押,借此提升自身的信用质量。

(二)资金流向

融资部分所得的资金主要流向三个主体——企业、合作社和个体户,其在从事绿色生态农业时都最大化结合绿色科学技术,来实现资金投入效用的极大化。

因三种不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特性,其资金利用的具体方向有所差异。从资金规模角度来看,企业占比最高,其资金内部监管力度同等较大。在此基础上,企业将充分发挥好融资优势,在有效化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将原来污染程度较高的业务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最终完成内部的业务转型。合作社具备一定的规模成效,资金运用偏向产业集约共作,减少生态农产业项目的分散性。个体户由于不具备规模和集体上的优势,因此资金的运用趋势在于引入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机械设备,以便推动生产效率。

(三)政府作用

我国在农业方面一直都有相关政策作为指导,政府在该模式中同样进行着宏观调控。在融资过程中,政府补助流入资金池,扩大了资金总量,再通过分级方式流入生态农业的各个主体。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支持、指导资金在企业、合作社、个体户中的应用,引入机械生产的同时实现产业集约共作,促进产业业务转型,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会促进纳税增长,于是政府的创收反过来又会增加融资过程中的补助资金。政府作为调控者,促进该模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模式推廣的合理性

(一)政策推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问题,江苏省自2003年以来,出台《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各项环境保护条例,通过法律层面的约束对环境污染源进行控制。针对农村废弃物问题,江苏省出台《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绿色、环保方案。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有效发挥绿色金融与信贷助推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江苏省联社于2017年年底出台《关于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文件对全省共62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的评估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18年年底,江苏银保监局银监分局出台《关于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了银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落实,引导银行加大对节能、环保、减排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对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给予一定的贷款约束。

(二)经济支撑与金融需求

1. 经济实力雄厚

201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2595.4亿元,位列全国省份第二。2018年江苏省人均生产总值为115168万元,位列全国省份第一。此外,2018江苏省共25个县(市)入选中国百强县,其中,前四名均来自江苏省。从银行业角度来看,截至2018年年末,江苏省银行业总资产高达17.7万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009.16亿元。2019年,江苏省内新增563家金融机构网点。同时,紫金农商银行和苏州银行分别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江苏省上市银行9家,位列全国首位。综合来看江苏省经济实力雄厚,金融支撑力度大。

2. 信贷基础夯实

2018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9718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5719亿元。2018年,江苏银行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赤道银行,南京银行设立2家绿色银行专营机构,徐州碳交所、苏州环境能源交易所获批运行,新设3只政府引导绿色基金。2018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贷款余额达9211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5.2%。在良好的信贷基础下,绿色信贷的发展更有生命力。

3. 农业资金需求大

江苏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截至2018年,乡村劳动力有2500万余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到570万人。2018年,江苏省农业总产值达3735.02亿元,占江苏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9%,占江苏省总产值的3.75%。相较而言,2018年江苏省农业从事人员的年人均生产总值只有65526.3元,远低于省内人均生产总值。在农业转型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从事农业的人员因此有着更大的资金需求。

(三)生产组织形式适宜

江苏省在生产组织形式层面共有两点有利条件可以促进上文的绿色信贷模式在省内进行推广。

一方面,江苏省内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整体上与模式中的组织形式非常契合。生产组织形式的结构内主要包括农户、生产合作社和企业。其中大多数是以农户和生产合作社的形式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不多。据省统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0.0万户,家庭农场累计达到4.89万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06个。另外,第三次江苏省农业普查(2016年)中显示全省共有1028.04万农业经营户,其中14.96万规模农业经营户。进一步可以看出,农业经营户相比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占据更大的比重。

另一方面,江苏省内倡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改革,改革方向包括农民合作社、公司、专业协会等。第三次全省农业普查中同样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20.8%的农业生产普通户和32.7%的农业生产规模户接受了这种改革;所有规模户中向餐饮、垂钓和其他农事体验方向发展的占比6.7%。因此这种结构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虽然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以农散户为主,但易于转型和生产灵活度高的优势非常符合新型经营主体的改革需要,因此能够很好地接受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引导,低成本地融入绿色信贷模式。所以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此种模式在江苏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需求

2003年以来,江苏省便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发展农业经济。在政策引导的强化和务实举措的落实下,江苏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卓有成效,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 发展现状

(1)生态布局。江苏省致力于生态农业布局优化,使得农业功能区具有明确规划,有利于生态农业模式的开展。累积来看,江苏省已优化了3000多处大中型畜禽场(户)的种养布局以落实农业生态化布局。

(2)绿色农业科学技术。江苏省成熟有效的绿色农业科学技术是其落实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江苏省长久致力于研发和推广绿色农业生态技术,例如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设施蔬菜“三减三增”全程绿色高效生产综合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等。从数据上来看,江苏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覆盖率高达72.4%,高于全国10%;江苏省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早在2016年便突破89%,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2. 发展空间

目前江苏省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其市场机制运用并不充分。长远来看,是对其发展的一种限制。绿色生态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其投资主力军为政府,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并不高涨。江苏省绿色生态农业依旧有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其在资金上也存在着投资需求。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市场需要完备健全的绿色信贷模式以推进江苏省绿色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六、结语

江苏省作为全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拥有良好的政策基础、生产组织形式基础、经济实力、金融需求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需求。对普适性的以融资、分流、政府作用为三大主力的绿色信贷模式进行实践,江苏省的资金利用效率、经济金融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综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秋君,刘璇.发达国家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新金融,2013(04):57-59.

[2]李云燕,马靖宇.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36(02):24-29.

[3]王志强,王一凡.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03):389-396.

[4]崔新进.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浙江金融,2015(01):37-42.

[5]胡靜怡,陶士贵.绿色信贷:研究现状及分析[J].特区经济,2018(4):147-151.

[6]惠升亮.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以兴业银行无锡分行为例[J].市场周刊,2019(10):141-142.

[7]吴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路径探析——基于福建农信样本[J].银行家,2020(01):123-126.

[8]鲁政委.绿色银行评价基础及未来绿色信贷发展重点[N].企业家日报,2018-07-02(A4).

[9]宁攸凉,宿海颖.绿色信贷支持林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7,39(11):87-92.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327063Y)。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1230500520345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SWOT分析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问题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