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与艺术也开始进行碰撞与融合。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已经和科技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舞蹈。舞蹈利用科技在创新中创作出别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创作形式、表现形式、感知形式等诸多艺术形式中进行新的突破。而该文就将通过对新媒体舞蹈的概念和发展进行梳理,以及对科技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科技对现代舞蹈的重要性,并发现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科技与舞蹈 新媒体舞蹈 新世纪 舞蹈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a)-0000-00
Brief Tal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ance in the New Century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century, technology and art also began to collide and integrate. As one of the eight major arts, dance has formed a benign interac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various forms of new media dance have emerged.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ance art has become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Dance u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reate unique works of art in innovation, and makes new breakthroughs in many forms of art, such as creation, expression, perception, etc. This paper will sort out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dance, and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danc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so as to get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for modern dance, and find the positive impa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Technology and dance; New media dance; New century; Dance innovation
1新媒體舞蹈的概念与发展
1.1新媒体舞蹈概念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开始融合,新媒体舞蹈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里。新媒体舞蹈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而产生的舞蹈新形式,学界将其定义为两种模式,一是结合新媒体技术的舞蹈表演,二是将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舞蹈。新媒体舞蹈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形式艺术,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来提升舞蹈可观性和传播性的艺术表达,包括将舞蹈与媒体、动画、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进行结合。另一方面,新媒体舞蹈是将新媒体作为舞蹈的主要传播渠道。
综上所述,新媒体舞蹈是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或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舞蹈形式。与传统舞蹈相比,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传播性以观赏性,是数字化时代里舞蹈艺术的现代化表达。
1.2从舞蹈影像到数字化舞蹈
20世纪60年代,录像编舞在西方开始流行,之后又出現了计算机编舞,这种通过与高科技的相结合的方式对舞蹈编排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通过把舞蹈动作的分解开,并分析出舞者肢体的延展性和动作配合,能够把舞蹈的编排做到极致。在20世纪初期,摄影技术开始出现在剧场当中,舞蹈开始被记录成影像,用于传播和储存。新媒体舞蹈是随着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舞蹈影像出现在影视线性编辑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中舞蹈实验短片首次出现在荧屏上。舞蹈影像的出现打破了“时”和“空”的限制,将舞蹈内容进行影像制作和剪辑包装,通过蒙太奇的创作手法,来创造出与传统舞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200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电视舞蹈大赛,舞蹈开始大规模地在我国通过电视媒介进行传播。将舞蹈内容数字化,是舞蹈传播形式的升级与创新,更是舞蹈内容存储上的突破与改革。数字化舞蹈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拓宽舞蹈艺术的发展思路,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舞蹈作品的创作形式[1]。
1.3新世纪新媒体舞蹈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与应用,实时渲染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也开始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数字技术进一步与舞蹈艺术进行融合,传统舞蹈也开始有了质的变化。在传播方式上,舞蹈传播也不再局限于电视这一个传统媒体,众多新媒体纷纷成为艺术传播的新渠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剧场开始投入使用,以激光舞为代表的新形式舞蹈出现在多媒体剧场中。2005年国内第一座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实验室在上海戏剧学院正式落成,实现了媒体技术和演艺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实验室中,通过计算机的设置和操作,就能完成布景和灯光等搭建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虚拟合成技术实现不用彩排就能看到舞台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演艺搭建和演出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舞蹈演出开始使用新媒体舞蹈形式,虚拟形象舞蹈、激光舞和影子舞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开重视新媒体舞蹈的应用与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舞蹈实验平台被建立起来,新媒体舞蹈的相关研究也开始丰富起来[2-5]。
2科学技术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范例
2.1 DV8舞蹈剧场在新世纪的舞影创作
DV8舞蹈剧场是由英国舞蹈家劳埃德·纽森(Lloyd Newson)于1986年创立,DV8重视舞蹈与影像之间的互动,注重探讨与研究舞蹈视觉呈现与媒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互动化提升。DV8把作品拍成舞蹈电影的初衷,就是要通过数字化的记录与传播,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舞蹈作品,舞蹈艺术开始突破舞台空间的限制。在DV8剧场的推动下,舞蹈电影逐渐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数字化剧场,成为艺术电影中具有革新意义的类型。DV8剧场的作品分为3种形式,分别为只在剧场中表演、只记录成舞蹈影像,以及先进行线下剧场演出再拍摄成舞蹈影像。在DV8舞蹈剧场的创作中,动作和视觉形象是主要呈现的核心,影视的视觉效果被逐渐重视起来。DV8能够给予观众更强的视觉震撼,舞蹈电影能够把观众带到另一个充满视像隐喻,却又真实的艺术空间当中。2004年的舞蹈电影《生存何价》(The Cost of LiVing)就通过舞蹈影像的形式获得业界和观众的认可,收获了舞蹈电影节和电视表演艺术各项大奖。
2.2 奥运开幕式舞蹈:张艺谋《画卷》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总导演张艺谋将科技与艺术进行了融合,为世界展现出了新世纪中国对于科技和艺术碰撞和融合的思考,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张艺谋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利用现代科技将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人民风貌充分展示出来,以人影互动的科技舞蹈新形式表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画卷》利用科技进行舞蹈的形式,给观众到了极大的视觉震撼和互动体验。《画卷》将长达70 m巨大卷轴在场地中央铺衬开来,画面上墨迹漫卷,依靠多媒体技术投射出流动的兵马俑、铜器等中国文化符号,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中华5000年文明。在清雅的“太古遗音”古琴的舞台音效中,身着黑色服饰的舞蹈者以人影互动的方式跳出现代舞,在数字屏幕上绘制出水墨画。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多媒体画卷由黑白变为彩色,并缓缓地升至半空当中。《画卷》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成为了新世纪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舞蹈作品。
3科技与舞蹈结合效果的假设和期待
3.1科技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的正面效果
3.1.1增强舞台艺术效果与内容表达
舞蹈作为一种流动的造型艺术,其吸引力不仅体现在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神态上,还体现在舞台光影、色彩和音乐等方面。好的舞蹈作品是将众多视觉元素进行整合,发挥出舞蹈者最好的表演效果,以得到观众的好评与认可。科技与舞蹈的融合,使舞蹈者和舞台有了更为良性的互动。这种突破与创新,增强了舞台的艺术效果,同时在舞蹈的内容表达上也更加具有吸引力。新媒体舞蹈作为时代审美下的产物,是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的,在很大程度上让舞蹈具有了更强的视觉效果。
在内容表达和编排方面,科技的应用使舞蹈创作人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将舞蹈内容进行更加大胆的创新与突破。舞蹈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所展示出来的场景或人物,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想象空间”,为观众提供更具有通俗性和互动性的舞蹈内容[6-7]。
3.1.2推动舞蹈形式更迭与模式创新
科技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艺术对于科技的需要促进了科技的向前发展,科技的发展应用推动了舞蹈形式的更迭与模式创新。近几年,在各大演出和展览中以科技为载体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传统的舞蹈艺术开始有了更具时代特征的模式,出现了以新媒体舞蹈诗为代表的舞蹈新形式,与舞蹈开始碰撞与融合的案例越来越多。众多剧场舞台背景开始从实体变为可移动的屏幕,让舞蹈者的动作能够和环境产生互动与关联,全息技术的互动舞蹈、三维动态技术的动画舞蹈等新模式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些科技给舞蹈带来的改变是能够丰富舞蹈形式的,且表演模式的创新极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时代的审美,这是一种科技为舞蹈艺术带来的良性互动。
3.2可能会遇到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3.2.1舞蹈内容主体性降低
在科技被广泛应用在舞蹈作品中之时,舞蹈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改变会损失创作者和观众对于舞蹈内容的重视。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表现艺术的价值与深刻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舞蹈作品绝不是仅仅只有震撼的视觉效果。所以当舞蹈和技术进一步融合的时候,创作人绝不要过分地依赖舞美,而忽视了舞蹈本身的主体性。
舞蹈内容主体性降低还会带来艺术的趋俗化。在现在的新媒体环境中,娱乐至上仍然是主要的媒体趋势,在这种以娱乐为主的快节奏审美价值中,观众的审美很容易因追求感官刺激而趋俗。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部分观众的审美趋俗时,艺术应该保持其本身的特性,不要因为创作环境改变而变得世俗化和表象化[8-13]。
3.2.2传统舞蹈的发展面临新困境
在新媒体舞蹈盛行的时代中,部分舞蹈作品仍坚持传统的创作和表演模式,这部分舞蹈艺术具有保留历史和传统的价值,是需要被保护和发展的。无论是少数民族舞蹈,还是古典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适合与“炫酷”的科技进行结合的。这部分传统舞蹈本身在继承和发展中就困难重重,而科技和新媒体又对其进行了再一次的冲击,使其发展面临新的困境。观众审美的改变,使只有特定的受众愿意去观看传统舞蹈、去支持传统舞蹈,传统舞蹈很难再取得大范围观众的关注。但新媒体舞蹈的流行不会完全取代真人表演的舞蹈形式,因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科技舞蹈都是从传统舞蹈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新媒体舞蹈盛行的时代中,更要加强对于传统舞蹈保护,更要加强对于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張建丽.舞蹈艺术如何实现代代传承[N].中国艺术报,2018-06-08(006).
[2] 张春亮.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学对策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243.
[3] 杨茜.现代舞美科技对舞蹈编创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4] 侯雪妍.浅谈科技手段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7,30(10):31.
[5] 赵佳欣.当代科技视阈下的中国舞蹈形态之我思[J].中国文艺家,2021(9):179-180.
[6] 张娟娟.现代科技在舞蹈多媒体项目制作中的应用及对舞蹈编创的启发——评《舞蹈多媒体影像创作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4):473-474.
[7] 夏进宽.舞蹈仿生元素在教学组合编创中的运用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1.
[8] 吴晓龙,王丹汝.简析新媒体时代对舞蹈编创教学的创新影响[J].戏剧之家,2019(16):168.
[9] 陈忍.新媒体舞蹈艺术表现特点与艺术张力[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2):173-174.[10] 李青.新媒体互动技术在舞剧中的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5):32-35.
[11]李娜.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传播与产业发展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4):78-84.
[12]潘龙.新媒体时代舞蹈的呈现方式和传播途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3):32-35.
[13]BOND K,MORRISH A.Green Mill Dance Project: Is Technology the Future for dance? (Melbourne, Australia, 9-27 January 1995)[J]. Dance Research Journal,1995,27(2):50-52.
作者简介:雷真(2003—),女,本科,研究方向为从事舞蹈教育与舞蹈科学研究。
161350078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