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我常跟我的学生说:“写作就像刺绣,是一点点凑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的最大感受恐怕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而起”。我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摸爬滚打也有数载,对于写作最大的心得是:想开去,收回来,写下去,精修改。
“想开去”是对写作话题展开联想,是一个发散思考的过程。这是由写作话题的限制性,以及人的思维特点决定的。具体的写作话题是偶然因素,而人的头脑接收的讯息泥沙俱下,以笼统应对偶然,惟有采用去粗取精、沙里淘金的方式——高明的立意、绝妙的构思往往都在这种发散、碰撞的过程中产生。
“收回来”是对碰撞所得进行清晰化、深刻化处理,也就是固化处理。碰撞产生的“一箩筐”东西还只是日出前的“鱼肚白”,对其进一步细化、布局才是“大放异彩”至为关键的一步。说得具体些,就是对上一个过程的所有东西进行筛选、优化、串联。通过优中选优与通盘考虑,确定最佳的立意、与行文思路。
“写下去”是按照最佳的立意与构思进行具体的写作。这里涉及到一个转化问题。表达力强的作者,其所想与所写能高度匹配;表达力弱的作者,其所想与所写会有严重偏差。表达力的增强在于训练,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写作者惟有经常使用语言,才能摸得着语言的门道。
“精修改”是在文章写完后,对文章进行调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天纵之才除外)。人们常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举凡杰出的作家都会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一文,开头原近六十字,在不断地修改下最后只变成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写作者對文章应秉持多修改,甚至不惜推翻重来的态度。
《慎子·知忠》云:“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写作一定是一点一滴凑起来的,小美以至大美的过程。
李凤成,中学一级教师,重庆五洲作文高考作文研究中心专家库成员,《作文与考试》特邀作者。金考卷高考模拟题特约命题教师。
在数十年的教学历程中始终怀抱“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教育理想,甘当人梯,赢得多届高三毕业生的好评。在教学之余,殚精竭虑给学子奉献优质的精神食粮,参与编写中高考作文图书一百多部,并致力于指导学生写作,发表学生作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