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旅行

2022-03-16 03:25刘甜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驿道笔记月亮

刘甜甜

借助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壮丽河山,追索历史气息,领略宗教艺术,感悟文化差异,探寻生命真谛……让自己的见识不再局限于一隅,而是放之于星辰大海、茫茫寰宇。那么多的作家跨越时空,将文学意识融于行旅体验,将足迹转化为文字,将追忆深化为反思。这一次,就让我们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跨越辽阔的地理空间,重访曾被不同时空的人们在或真实或虚构的旅途中追寻过的可能世界。

摘抄笔记

中国最浪漫的一条古驿道,应该在西北。最好是细雨霏霏的黎明,从渭城出发,收音机天线上系着依依的柳枝。挡风窗上犹浥着轻尘,而渭城已渐远,波声渐渺。甘州曲、凉州词、阳关三叠的节拍里车向西北,琴音诗韵的河西孔道,右边是古长城的雉堞隐隐,左边是青海的雪峰簇簇,白耀天际,我以70英里高速驰入张骞的梦高适岑参的世界,轮印下重重叠叠多少古英雄长征的蹄印。

(方超摘自余光中《高速的联想》)

摘抄理由

高速疾驰贯东西,驿道绵长望古今。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驿道上,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开始建立;在这条风驰电掣的高速路上,西北和东南的空间被打破。曾经多少豪杰出塞,征战守住家国门;如今多少干部援疆,带领走出致富路。那一刹那,时间与空间交融汇聚于此,透过作者的笔触,我仿佛置身于古人的世界,看到长河落日边的孤烟直上,听见吹弯白草的北风呼啸,穿行途中随作者感悟厚实与壮阔。

摘抄笔记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已,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何嘉蔚摘自余秋雨《莫高窟》)

摘抄理由

作者对莫高窟真挚而细腻的情感从笔尖漫漫倾泻,带着厚重历史气息的文化灵魂在透着墨香的书页中凝聚。他的文字栩栩如蝶,蹁跹过千年的风沙,环绕过佛祖的壁龛,将读者引入并沉溺于那片宗教文化与民族特色相融的天地,与各族信徒旅伴们鉴赏共品;又滚滚如轮,碾压过时代的洪流,辗转于匠人的刃下,带读者走近并膜拜着这件历史风韵和匠心精神共筑的雕像,同历代能工巧匠们交流同乐。

摘抄笔记

我认为食物到了某个节点上都会大同小异,只要是这样的组合,就一定能差不到哪里去,好比土豆和牛肉搭配一起,這种节点,欧洲人能找到,亚洲人能找到,全世界人都能找到,实在不好说是谁发明的。俄罗斯人,中国人,匈牙利人,德国人,法国人,哪怕喜欢吃快餐的美国人,都还知道牛肉汉堡旁边得配薯条呢。

于是这一晚的Goulash很好地疗愈了我。一种吃起来完全不异国的口味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钱被偷光了?去柜员机再按一点出来就好了嘛,又不是世界末日。

(康伊洋摘自蔻蔻梁《假装好吃》)

摘抄理由

旅行在外,我们用一双眼一张嘴感受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美食和风俗都透露着未知的新鲜感,陌生而新奇的味道蔓延在他乡的空气中,但请不要因这差异而对未知倍感不安,正如这些躲在角落里的熟悉搭配,也许会在不经意间跑到你的眼里和口中:可能是一道相似配料的菜肴,可能是一个相似发音的词汇,诉说着原来整个世界都可以融化在某些共性中……多去看看、走走,说不定就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陌生中的熟悉,在感慨人类的默契中让这段旅程变得趣味横生。

摘抄笔记

那是甘京生第一次在赛什腾山看到月亮。那赛什腾的月亮,令他一生难忘。他能说出赛什腾的月亮和北京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吗?他说不清楚,只觉得天远地阔,四周一片荒凉,月亮却和照在北京城里一样,那样浑圆明亮地照在这里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石头,和萋萋野草还有他刚刚命名的赛什腾花上。他觉得月亮真的非常伟大,对世界万物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远近大小,都是一视同仁得那样平等。

(王畅翔摘自肖复兴《赛什腾的月亮》)

摘抄理由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赛什腾山上的景色,写明月始终高悬于天际,洒银辉于世间,不论繁华与荒僻,不论热闹与寂寥。作者将荒芜写得豪壮,将冷清写得热烈,又以小见大,道出自然哲理。赛什腾山并非名山,在甘京生眼中却胜过名山万千。也许,赛什腾山上的月光正随青年甘京生的心一同荡漾,也许,若心有情思,生活的苟且亦可作远方的旅行。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驿道笔记月亮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
贵州古驿道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