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华,欧阳晓春,张 莉,王艳秋,罗 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煤气中毒,主要由人体过量吸入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引发。一氧化碳和人体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的200倍以上[1],会导致机体内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使其丧失携氧功能、引发组织缺氧、损害大脑皮质层。患者会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头晕头痛、心悸、口唇发绀、面色潮红、意识障碍、强直性痉挛等[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迟发性脑病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患者治疗恢复出院后数天或者数周之后,这一期间被称为“假愈期”[3],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正常。迟发性脑病患者会出现急性的痴呆、反应迟缓和意识障碍,严重甚至会伴随肢体障碍、丧失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目前并未找到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特效药物,治疗重点多在于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减少脑部自由基数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本文就此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高压氧结合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治疗该病的效果及其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合计100 例纳入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78 岁,平均年龄为(54.32±1.24)岁,昏迷时间12~60 h,平均(32.42±0.63)h,假愈期10~49 d,平均(15.32±0.52)d;实验组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19~76 岁,平均年龄为(54.25±1.25)岁,昏迷时间12~61 h,平均(32.42±0.64)h,假愈期10~50 d,平均(15.35±0.42)d。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接受CT或者MRI检查后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对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无长期用药史;研究获得了院委会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患者;合并脑部肿瘤或者脑血管畸形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或者死亡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时开展抗感染治疗、抗震颤麻痹治疗、降颅内压治疗、营养神经治疗、恢复脑细胞治疗、预防脑水肿治疗等,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将100 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980,生产厂家: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置入浓度0.9%的250 mL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50~60 滴/min,每日一次,直到患者符合出院指征,实验组给予高压氧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将患者送入高压氧舱内进行治疗,入舱后20 min逐渐增加舱内的压力,直到0.22 mPa,患者进行持续稳压吸氧,维持时间50 min,50 min后降低舱内压力,20 min后结束治疗出舱,每日一次,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生命体征指标、血清指标、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得出最终结果。康复效果:根据所有迟发性脑病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生活功能正常,无显著不适;有效: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所改善,相关指标转归;无效:患者的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康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表2可见,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表2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呼吸频率(次/min)对照组 50 19.93±1.24 92.41±3.52 65.67±2.37实验组 50 18.04±1.25 81.25±3.44 61.32±2.29 t 7.590 16.033 9.333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对比 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一氧化碳等血清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血清指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超敏C反应蛋白(mg/L) 一氧化碳(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20.23±1.25 13.25±1.06 72.25±2.52 65.25±1.44实验组 50 20.26±1.32 9.62±1.01 72.52±2.62 57.25±1.63 t 0.117 17.531 0.525 26.009 P 0.907 <0.001 0.601 <0.001
2.4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表4可见,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
表4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分) Barthel指数(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9.25±0.63 19.62±1.63 20.26±1.35 41.62±3.52实验组 50 9.28±0.62 25.74±1.74 20.25±1.56 63.62±3.71 t 0.240 18.151 0.034 30.418 P 0.811 <0.001 0.973 <0.001
2.5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对比 表5可见,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对比
2.6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6可见,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6 两组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环境因素对照组 50 61.22±2.13 59.82±2.33 51.37±3.49 60.14±2.37实验组 50 74.37±2.26 70.33±1.92 73.52±3.75 75.32±2.42 t 29.941 24.615 30.574 31.689 P<0.001 <0.001 <0.001 <0.001
一氧化碳属于毒性气体,容易因各种意外事件发生出现急性中毒事件,由于大多数患者昏迷后无法自行就医,因此送入医院后往往病情严重、昏迷程度较深[5]、死亡率高。临床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开展积极抢救后可康复,但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后会再次出现急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迟发性脑病[6]。有相关研究[7]调查结果显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为0.9%~42%,这是由于大脑长时间缺氧后会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短期内没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凝血系统被激活,白质疏松,患者会出现微血栓、血管内膜炎等再灌注损伤,进而出现迟发性脑病[8]。神经节苷脂能显著提高患者细胞膜的稳定性、清除脑部自由基、避免损伤细胞膜、减低神经毒性,因此是各种脑部疾病的治疗药物。高压氧治疗能够通过将患者送入高含氧量的环境,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促进脑部血液的再灌注、改善脑部水肿[9]。两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能够发挥更加突出的效果、避免了脑细胞的大量坏死、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10]。本次研究的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组接受联合手段治疗后,康复有效率、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高压氧结合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也更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会因为治疗方式到位而有所提高;实验组的生命体征指标、血清指标、智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杨华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高压氧结合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和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