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探究研析讨论

2022-03-16 23:42:13袁再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产量

袁再新

(曹县普连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400)

0 引言

玉米是一种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在畜牧业和工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玉米不仅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可以为一些以玉米为原料的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探讨和推广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对适应现代农业改革,提高玉米产量,适应现代市场对玉米品质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有的玉米播种技术存在的不足

我国种植业的发展进程正在加快,虽然我国的农业种植规模比较大,但农业种植技术的缺乏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便利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7%的土地用来养活21%的人口,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提高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的玉米种植量,对新时代玉米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长期以来在玉米种植和生产中采取小农户模式,传统的种植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推动玉米种植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此外,积极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有限土地上的玉米产量和利润。因此,积极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传统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不高,玉米种植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生产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气候灾害会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防控玉米种植风险,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 科学合理选育玉米品种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生产效率,需要从技术角度充分了解品种的选择和加工,根据不同品种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适应性更强的品种。完美结合当地、区域自然条件、因素、天气条件等,选择品质更好、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品种的相对特性,如中熟、抗逆、高产、果实等是否满足既定要求。玉米品种也必须进行有效处理,播种前的选择和包衣必须同时进行,以尽可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危害。在处理品种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有效地掌握玉米播种的时机和阶段。二是玉米数量要结合品种的主要特点,科学合理选择。三是从根本上有效防治黄粉虫等相关病虫害。

2.2 土地准备

玉米需肥多,但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为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应选择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种植园。玉米对树桩的要求不高,但马铃薯是以前的树桩作物中最好的。还有,如果上一茬是不同的作物,要做好土壤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出现。玉米播种前要深翻,确保田间没有硬块,翻耕深度为20~25厘米,通过精耕细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孔隙度和墒情。

2.3 选择合理的种植时间

玉米种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玉米养分的积累,因此要严格参考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玉米种植时间。一般情况下,表土温度保持在10°到12°之间,即可进行玉米播种。但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考虑实际的土壤类型,如果土壤是沙质土壤,可以提早播种,如果是粘土,则应延迟播种时间。由于通气性差,下层可以早播,土温上升缓慢,开始播种时只考虑表层土温,对玉米的发芽率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2.4 种植玉米密度

合理密植玉米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取决于玉米能否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获得足够的光照。应根据种植品种的株高、叶形、穗高等特点,结合种植区的自然水肥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要准确认识玉米种植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南北气候地质条件的差异,保证区域供水充足,调整玉米种植间隔。玉米种植区阳光充足,但灌溉能力不足。适当降低玉米种植密度可以保证每株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通过创造良好的自然生长条件促进正常生长。

2.5 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应加强田间的科学管理,经常检查场地保护膜,如果保护膜破损,应及时用土封堵破损处。在地膜侧播种的情况下,出苗后苗穴密闭,苗数34株。小苗和病苗两株相邻留补,原则上不移栽补种。当玉米植株长到具有耕作、降雨和土壤水分的小钟鼠阶段(12~14片叶子)时,使用施肥机进行种间钻孔和表土。追肥量为总氮肥的60%~70%,即纯氮15kg~17.5kg,施肥深度10cm~13cm,穴覆土。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随着玉米的生长,要及时灌溉补充土壤水分,并在玉米生长期防治病虫害,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6 病虫害防治

食用作物的幼苗是害虫最喜欢的食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例如,如果使用化学药剂驱除害虫,应注意配药比例,严格控制化学药剂,不能过多或过少。在病虫害防治中,可以利用黑光引诱昆虫产卵、清除成虫、破坏昆虫产卵的地方、定期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细菌性萎蔫的防治主要发生在玉米粒中,特别是在玉米粒的末端,主要是由镰刀菌和各种蘑菇引起的。两种病原体的融合会加剧玉米的细菌性萎蔫。该病的特点是大面积暴发,除选用优质种子外,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应充足,宜用于玉米根系灌溉,如甲霜灵多菌灵等。每株植物需要500毫升药液。在此基础上,要适当增加施肥量,施用约3000kg/667m2农家肥和10kg/667m2硫酸钾,以提高抗病性、自身免疫性和玉米产量和质量。

3 玉米播种技术推广策略探讨

3.1 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

在一些农村地区,信息发布存在时间差,很多农民对玉米种植新技术不了解,不认识其价值,仍以传统方式种植玉米。种植玉米很难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现代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基层有关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在农村推广和普及玉米种植技术,让农民实现玉米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价值。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利用移动通信设备的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这不仅可以加快农村信息的接收和传播,还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让农民更愿意学习新的玉米种植技术。在推广玉米种植新技术时,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向农民讲解和推广技术时打消他们心中的疑惑。

3.2 玉米播种技术讲座

为了让农民更好地了解玉米种植技术,掌握种植技术要领,有关部门将举办农村玉米种植技术讲座,邀请农业专家详细讲解玉米种植新技术,并同时设有问答环节,通过与玉米农户深入交流,解答玉米种植问题,提升玉米推广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真正应用种植技术到田间。

3.3 建立玉米种植示范基地

在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在该地区建立玉米种植试点基地,并邀请农民参观玉米种植示范基地,让农民实现新的玉米效益和经济价值,鼓励农民积极应用玉米种植新技术进行玉米种植。同时,在示范基地使用玉米种植新技术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通过观察和试验发现问题,调整优化玉米种植新技术,加快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

3.4 种植者的田间指导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既让农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又帮助农民规范玉米种植技术点。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了解和吸收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玉米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难度较大。在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面对面指导,有效实施玉米种植技术。此外,种植者可组织技术培训,及时发现和解决种植技术应用问题,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可行性,为种植者提供了真正的经济效益。

3.5 加强跨部门协作

为更好地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科研、宣传等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合作。通过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引导,提高部委合作效率,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实效,落实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将得到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科研技术投入,积极改进和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开发更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玉米种植新技术,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4 结语

在玉米种植中采用玉米种植新技术,可以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向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但玉米种植技术应用仍存在技术不规范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因此,有关部门要做好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1-12-05 16:31:48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06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大灰狼(2018年6期)2018-07-23 16:52:44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聚氯乙烯(2018年9期)2018-02-18 0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