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凡 彭雪君
(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两个问题已经是我们十分明确的,并且所坚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就是需要去着力解决的问题[1]。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作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为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能够让大学生从党情,国情,民情,社情,自身等方面全面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制度、体系。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课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更多的新一代青年进入高校,原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已不再适应追求生动、活泼、趣味的当代大学生。因此担任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政课尤其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思政课本就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强,思维逻辑严密,知识覆盖广的学科,课堂教学容易出现“一生动就无内容,一深刻就无趣”的现象。如何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思政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到课率、抬头率等都是所有思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近年来一直鼓励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化学生的内动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和教学改革效果,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调研。本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收集了2422份,覆盖了我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据调查问卷显示有 79.5%的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有20.4%的学生不喜欢上思政课;有87.2%的学生认为上思政课有用,可以给予思想上的指导,使自己在待人处事上走上正确的道路;7.89%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没有用,都是理论性的,对实际的生活没什么用处;4.83%的学生认为是其他;有95.7%的学生没有逃过课,有4.29%的学生逃过思政课。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明显地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并且认为思政课是有用的,能够给自己思想和待人处事上以指导。
据调查问卷显示在认为高校开设思政课是否有必要中,有64.3%的学生认为很重要也很有必要,4.13%的学生认为不必要也不重要,30.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意义,1.3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思政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中,48.5%认为有很大作用,43.8%认为有一定作用,6.44%认为作用不太大,1.16%认为根本没作用。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开设思政课有必要也很重要的认可度更高,对于开设思政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有作用,学生更加认同思政课的开设。
据调查问卷显示,在思政课以何种形式上课中,观看主题电影并就影片展示的问题进行讨论占80.4%;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研讨教学占65.3%;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占55.5%;给学生分组做报告并现场展示占42.8%;老师按课本的理论性授课占30.9%。
在对规定性的时间里做主题报告,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式有什么看法的问题中,64.4%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好,既可以提供机会给学生去探讨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36.4%的学生认为有缺点,因为很多时候同学对待报告只是为了交作业,敷衍了事,得不到锻炼也浪费时间;27.6%的学生认为还可以,总比空泛的理论好,但是有时候就觉得很麻烦。
在对于哪种上课形式更适合中,68.1%的学生认为寓教于乐更适合他,67.0%认为多媒体结合更适合,57.1%认为老师讲授适合,34.5%认为翻转课堂更适合学习,还有9%选择了其他形式。
学生对于开展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是比较认同的,并且能够积极的去配合完成。虽然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不同,但是生动活泼、自主性强的课堂比理论灌输的课堂要更受学生欢迎。
据调查问卷显示,在思政课教师的哪些素质最吸引的问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占75.6%,幽默感占75%,教学经验占60.2%,对工作的热情占56.3%,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占41.3%。
在关于有的思政课老师缺乏吸引力,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中,53.8%的学生认为课堂规模偏大,教学设施老化,教学方式陈旧单一;50.6%的学生认为教师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对本学科的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37.9%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半信半疑,讲授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照本宣科;29.9%的学生认为是教师上课仅为了完成任务,对学生漠不关心,缺少与学生的沟通;16.9%认为是其他原因。
对学生学习思政课遇到的最大问题中,52.1%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50.2%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45.1%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抽象难懂,28.9%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氛围不好。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知识底蕴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其次是教师的课堂感染力;良好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当下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学生的关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学生更加喜爱教师综合素养高,课堂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堂。因此想要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需要进一步在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创新。这将是思政教师以及思政课教学管理等多方面亟待解决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只有首先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转变教师教学技能开始,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一个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因为注重学历发展、科研能力等而忽视了教师教学能力,使得很多老师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中,对现下的各种热点问题和热点观点全然不知,上课的内容也是一成不变,让原本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变得索然无味。
因此思政课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强化自身专业理论素养,关心时政热点,用理论解释热点问题,让课堂既能理论丰富又能精彩充实。学院也可以在学期内组织对重大时事热点的集体讨论,聚焦重难点时事,让老师互相交流学习,使课堂思路更加的丰富多样。其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核心意蕴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2]因此任课教师就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过去“一言堂”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因材施教”才是应该去改变的方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年级去调整知识的讲解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不然只会出现,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懂,可是学生并不明白,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结果不符合实际预期的现象出现。最后年轻教师和资历深厚的教师可以形成教学团队或组合成课程组的模式,多进行交流学习和集体备课。年轻教师能更好更快的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思维也能加活跃新颖;而资历深厚的教师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状态了解更为清楚,对现实事件问题的理解更加通透。老师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有利于提高思政课堂吸引力,让课堂理论丰富起来,气氛活跃起来。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猎范围十分的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历史,国内国际等方方面面。因此一学期课堂的教学目标可能是需要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往往很多时候,因为课时的原因,学生学了一学期课,在期末却并不知道这学期究竟要学哪些知识点,应该提高什么,复习也是无从下手。基于这种情况,任课老师能够在课程学习开始,帮助学生理清学习重难点,提前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发布,明确课堂的教学内容,将思政课知识的脉络理清楚,把厚实的课本知识简化成主题大纲要点,每个要点再进行内容补充,就能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更清楚明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明白哪些是课堂的重点,需要在课后去拓展补充,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思政课的学习不止停留在课堂上,而是潜移默化的贯穿在学习生活中。
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高校的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可是因为上课时间不均匀,教师数量少,教室数量等原因,很多课程是一百多学生同时上一节课,难免会存在老师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出现。因此,适量地缩小上课规模,选择让同专业或者类似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上课人数,二来相似的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差不多,可以更便于老师联系实际,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讲解,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在缩小课堂规模的同时也要进行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完善教学设备,使用先进的教学设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传统文本资料外,会经常使用视频资料、课堂讨论、网络互动答题等多种教学形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室形式的限制,学生只能是根据老师的描述来想象理解,让老师课程讲解难度加大,学生理解也十分吃力。因此丰富的教学设备例如VR技术的使用,智慧课堂的建立或研讨型教室的使用等,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VR体验课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马克思的精彩演讲和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4]身临其境的感受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创新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强,相对于理科的操作实践,思政课更多的是研究书本文字。但这并不能说明思政课是冷冰冰的,恰恰相反,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有情感的学科。而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知识接受向价值信仰转化。[5]那么怎样才能将思政课的温度,情感展现给学生,就是要通过实践与实际相结合,打通“立德树人”这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不止停留在课堂上,更是贯穿在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更加的接地气,不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且当代大学生生于和平的年代,对于那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艰难时期是难以想象理解,适当的增加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或是观摩纪录片、电影等,就能直观地体验到是经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才有了现在的伟大辉煌。然而学校管理在涉及学生外出、课堂形式变动的时候,通常手续比较烦琐,经费比较受限,让很多任课教师望而却步。因此适当的给予经费的支持以及政策管理的灵活性能够更好的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时间是不断前进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应该用坚定的知识信念,饱满的激情上好每一堂课。学校应该及时对教学设备进行研发和更新,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我们思政课有效地开展保驾护航。同时思政课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的,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更是一种润物无声,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着学生在以后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是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6]因此,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这离不开学校,老师,学生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思政课会变得越来越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