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艳,王壮壮,李 颖,丁海麦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一小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召开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可见对我们国家对课程思政真正实施、确实落实的重视程度。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把课程思作为教学目标去实施,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感受、学习效果去实施。那么在课程思政中应该如何融入,需要所有教师去思考,实践。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这个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学生各种思维和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的有效手段。课程思政同时也是对老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做传授知识课堂内容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道德、品格、品行、品味的重要导师。
从实践之中说,开设思政课程,不是仅仅增加课程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课程当中的一个活动这么简单,更不是在课堂中不讲知识,大讲政治,而是要创新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制定授课计划,教学目标,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后达成还要知识体系的完善与统一。
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到恰到好处。欲速则不达,教师首先应充分考虑实施对象,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成长规律。首先要做到思政融入一定要做到自然,具备水到渠成的效果,切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如果把不相干的思政内容强拉到课堂上,容易给人感觉学科数学知识与思政内容两张皮效果,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其次一定注意严谨性。数学本身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在引入思政内容时,需要把握思政内容的真实性,有必要提前翻阅相关书籍,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模棱两可。最后还应该注意恰到好处。一定要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引入与之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感觉贴切得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会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起到引领作用,才能发挥其在关键位置的补点作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1]。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相关故事。当课堂气氛有些沉闷的时候,可以画风一转和同学们开玩笑,使课堂气氛重新回暖。故事不仅使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更丰富了课堂,学习了知识,提升学习兴趣。还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们忆苦思甜,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国主义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加入思政可以使学生更具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例如在上课时教师通过讲述以前红军长征,抗美援朝,上甘岭等故事,通过一个个的真实的数据,让每一个学生的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战争的残酷,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种下一颗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在讲课时有意无意的加入一些思政元素可以塑造品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做到这点,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渗透,加强积极引导,深入提问,努力在思想内容、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教育不只要教会一个学生做人,还需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我们这代人肩负承前启后的作用,活着不仅为当代。没有那个民族能为后代积累如此多的精神文化财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延续。
与“思想政治”或“准思想政治”课程相比,大学数学的内容更加系统,难度更大。大学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的把握逻辑和步骤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在理解教科书上的概念和公式的性质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个知识的应用。而现代的大学生有时候太过于盲目与冲动,自我学习时候的控制力不强,因此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足够的监视和教学指导。
立足大学教育中的数学探索,教师不仅需要考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完成,也需要注意课堂上思政内容融入的契机,一定要抓准时机,巧妙融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如沐春风感觉。
在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考,一定注意适度,太多或太少都不好。要有机结合、恰当,避免牵强附会、死板模仿。首先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然后再讲思政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就像调味品、润滑剂,加入后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气氛更加活跃,但一定注意要符合数学的主旨,不能偏题,跑题。在保证课程内容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机会和学生的反思合理地引入,不能偏离数学教育的主题[2]。其次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和控制学习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独立学习。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建设进行改进过程,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课程教学目标,防止规模同时改进控制不良,导致医学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冲突或削弱制约课程结合的效果,调整课程进度,影响整体教学目标[3]。
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实施落实的工作,必须规范、务实、有效、不懈、持久,才能有成效。需要建立系列机制,如教师培训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等[4]。做好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真正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解决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教育是立国之本,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作为教育者,一定注意遵循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正确择业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5]。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才能取得课堂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效果。教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的想法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中,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深入挖掘各个数学定理,方法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把课程思政渗透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6],才能做到课程思政的真正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