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伞伞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1150)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关于“着”的基本语法意义。前人有很多研究与论述,认为“着”大体表示以下几种意义:(1)进行。(2)持续。(3)状态,作用在于描写。我们采纳了第三种论述。下面我们试举例加以阐释:
例:门开着/门没开着。
我们知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门处于开或没开的状态。如果“着”解释为“进行”,那么“门开着”就只能解释为门在不断地开大,这不是该句表达的意思,对于“门没开着”就更无法解释了。如果“着”解释为“持续”,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当然也有些例子人们可以解释为进行和持续,例如:“雨不停地下着”“教室里坐着学生”中的“着”。但我们认为解释为状态更接近“着”的本质。说进行和持续也是说下雨这种状态在进行中,学生坐这种状态在持续中。归根结底,“着”还是表示一种进行着、持续着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状态义”是“着”的基本语法义,可以概括“着”的基本特征为“着”所独有,但我们要以说“着”不排除别的非主要的语义特征诸如“进行义”“持续义”,但这些语义特征其他词也具有,只有“着”的基本语法意义即“状态义”是“着”独有的。
“着”表示动态的持续状态。句中的动词一般不是单纯的,可在动词前加“正”“正在”“在”,句末加“呢”,或者动词重益,或者动词前加状语,或者句前句后有其他的句子加以描述、说明。
例:我洗着头呢/我正洗着头呢/我正在洗着头/我洗着头。
“我洗着头”。这一句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是和前三句比较,总感觉此句语义不能自足,就算表达和语法上没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至少也是不充分的表达。在交际中,它一般不能像前三句一样单独作用,必须在动词前后或句前句后加一些成分,例如,在此句中就是正确的:“我唱着歌,洗着头,很是惬意”。如果单独用只会出现前三种句子,一般不会出现第四种句子。
例:我最近忙着呢/屋里的灯亮着呢。
(1)表示方式。例:笑着说/坐着讲/抿着嘴笑/红着脸说/躺着看书不好。
(2)表示情态。例:忙着去参加考试/叫喊着朝他跑去。
例:你比我整整高着一个头/他比我小着两岁,可比我会办事/你的棋比我高着一招。
其中,“着”仍表示一种状态,例句中“你比我整整高着一个头”中“着”表示“高”这种状态。“一个头”作为“高着”这种状态的补充说明。
例:听着!/躺着!/你站着,我把实话告诉你/你们全歇着。
例:这篇文章存在着不少问题/相同的话语却表示着不同的意义/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爱心。
我们可以比较句子“这篇文章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句子“这篇文章存在不少问题。”相较而言后者语气舒缓一些,因为“着”的“状态”义强化了“存在”这个表状态的动词的“状态”义。
例:(1)大家唱歌着,跳舞着,吹打着,叫喊着。(2)大家正在上课着。(3)他们鼓掌着,热烈欢迎我们留学生。
上述例子中“着”本应该放在述宾结构中的宾语之前,述语之后。这是对的。问题是不少留学生常把“唱歌”“跳舞”“鼓掌”“上课”之类的双音节的述宾结构当作普通的动词看,所以会把“着”放到整个述宾结构(离合词)之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一方面把这类述宾结构注释为动词,同时也应该特别说明这类动词的特殊性,体现在“着”的用法上,就是“着”应置于述宾结构的宾语之前。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减少“着”的出错率。
例:(1)坐听无线电。(2)过很愉快的日子。(3)她们穿很漂亮的衣服。(4)我的朋友在中国学习着汉语。
上述句子错在没有理解“着”的基本语法意义:即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具有描写意味。所以在描述性的表达一种情况时,没有想到应该用“着”(例1、2、3),而不表描述,只是陈述时却误用了“着”(例4)。
例:(1)大雪纷纷着下来。(2)我们都努力着学习中文。
上述例子中,“纷纷”“努力”是副词作状语,学生误当成动词作谓语,引起了“着”的误用。
例:(1)这种虚荣和自尊保持着几十年。(2)他病着一个多星期了。(3)他们谈着十几分钟了。(4)他听着广播好几个小时了。(5)老师批评着他一回。(6)老王看着我一眼。(7)她拉亮着电灯,走了进来。(8)我在办公室找到着王老师。
上述错误用例错在学生把“着”的语法意义与“了”相混。“着”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它所关注的是对处于时间进程中的事件起始后与终结前之间持续状态的描写,换句话说,“着”所表示的状态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无从而知,这也不是“着”的语义重点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着”具有“非完整性”的语义特征,动态助词“了”表示实现,陈述某动作行为、状态等成为事实,从而取得了“完整性”的语义特征。句中(3)“十几分钟”等时间词语指明了时间区间,并且作补语,与“着”的语法意义矛盾,所以,不与“着”同现,但与“了”的语法意义契合,所以,这里应改“着”为“了”。同样地,句(6)中“一眼”等表动作计量的词语也使句子表达的事件具有完整性.与“着”的语言内容相矛盾。句(7)中,“拉亮”等表动作结果的词语,因为动作有了结果,相应地,事件就带上了完整性,与“着”的语义内容不相容。
例:(1)雨下着很大,出门须带伞。(2)我们踢球踢着很高兴。(3)他学着那样专心,连我进去都不知道。(4)他们放的录音,吵着我都睡不着。
“着”的非完整性决定了“着”不仅与带“得”的补语不同现,与其它类型的补语都不同现。譬如上面带“了”的补语。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改善并控制学习者的偏误呢?首先,应有明确的教学步骤,教学步骤要讲究科学性,即后教内容与先教内容要有一贯性,一贯性的理论基础就是“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所以,首先我们可以把“状态”义这个最普遍、最适用的规则教给学生。同时,因为“着”的用法固定,一般在述语的后面,并且有其适用的句型,教学中采取在讲语法意义的同时说明其句型分布的办法是可行的。可以先教“着”的基本句型,例如:“书在桌子上放着”;其次,教存现句型,例如:“桌子上放着书”;然后教连动句型,例如:“躺着看书”“哭着叫妈妈”“说着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再教祈使句等其他内容。这样,由易到难,形成“着”字句的教学顺序,便于学生掌握。然后,就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孔子也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