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兰,苏建超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开启了反腐倡廉的新篇章。廉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着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社会追求[1]。高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育人场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是向国家输送栋梁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身处于多元化的社会,加强研究生的廉洁教育,可以让其形成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会有越来越多人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骨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群体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未来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这无疑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职业生涯中,职业道德是基本要素之一,而廉洁对于职业道德的形成很重要,对于医学研究生更是。医学是一门具有极强专业性的学科,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进入医疗单位,以人类生命健康为己任,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战士。不论是从事临床工作、医药相关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工作,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经受住很多的诱惑,比如学术科研数据作假,在行医过程中收取红包、回扣等。要预防这些现象的发现,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念,才能时刻谨遵医生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源头抵制住学术造假,从而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缓解医患矛盾。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思想,而思想是人的思想,人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对象[2]。国家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年龄层次不一、社会阅历不一的特点,且医学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他们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任,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加强医学研究生廉洁文化教育,是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在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将着力点放在本科生阶段,针对研究生廉洁教育研究很少[2]。调查研究发现,在多数人眼中,研究生完成了本科阶段学习,或者部分研究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或者经验丰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三观价值体系,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所以,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廉洁教育浮于表面,并不深刻。据了解,教育部在2007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也就是说我国在2007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起步是相对比较晚的,那么,研究生的廉洁教育就更晚了,更别提医学研究生的廉洁教育了。当前,医学院校对本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教职工的廉洁教育的区别把握不够,教育的效果就不够显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高校医学研究生廉洁教育一是在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据了解,很多廉洁文化教育拘泥于课堂教学或者视频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学效果不够显著,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二是由于医学研究生课业重,不是在临床实践,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学校过分强调科研、专业技术,在医学人文素养、学术教育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可持续性,那么,诚信研究的科学素养的行程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弱化。
研究生廉洁教育的过程应该是集社会、家庭、学校及研究生自身共同协作的结果[2]。在廉洁教育开展过程中,一些医学院校采取的教育形式比较贫乏,加之没有贴合实际的素材,因而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造成受众和听众非常被动和不配合的局面。据了解,很多医学院校都开始了医学人文素养这个课程,但也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讲授,实际有针对性的讲座、专题活动少之又少,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没有创新,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学效果。
医学研究生廉洁意识不够强,外界的影响是一方面,还因为自身的认识不够、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存在偏差造成的。医学研究生除了学业压力外,还要完成规定的临床实践任务,学业、高强度工作双重压力,使得医学研究生过多关注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成果等,而忽略了廉洁教育对自己职业素养的影响。对于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收受红包等不良现象存在认识的偏差,很多人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严人宽己”“独善其身”“正常现象”“理解”等态度对待。这种消极的方式是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殊不知,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错误的认识只会把实践引入绝境。
学校是青年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后学习与生活的地方,学校在青年学生性格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橱窗、展板、公告栏、图书馆等宣传阵地,宣传廉洁人物、廉洁事迹或者张贴廉洁标语等,让学生每到之处都能看到、听到相关廉洁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崇廉尚廉氛围,循序渐进地熏陶研究生,提升他们的廉洁素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表现形式[1]。一是可以改变教学活动的单一和呆板,加入一些鲜活而生动的素材来增强教育实效性。比如结合情景教学法开展医患关系模拟课堂,结合特色融合法,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党团活动,结合榜样示范法开展医学上的典型事迹报告等活动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医学研究生参与其中,只有参与才能丰富体验感,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感知。二是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各层级的人通过新媒体了解廉洁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乏广为传颂的廉洁文化遗产[3]。医学院校应该利用传统的医学文化历史来教育研究生,以史为鉴,才能使人明智。张仲景、孙思邈、华佗等都是医者仁心,他们的事迹为传播廉洁教育提供了载体。医学院校要利用传统文化感染力强、号召力大的特点,培养医学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体系,进而提高他们的自省能力。在灌输法律条文的同时,提高与他们的道德修养,双管齐下,高效率地开展廉洁教育。
充分发挥好医学研究生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假期社会调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驱使医学研究生更加了解他们自己的社会使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提升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廉洁理念观。
当前情况下,研究生主体意识强烈,自我选择的权力普遍增强,但这并不等于道德自律能力的形成[2]。据了解,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高校几乎不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是不可能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脱离的。学校应该把廉洁教育融在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所带来的价值,从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价值,廉洁教育才更有实效性。
对高校医学研究生进行廉洁教育,可以指导他们对事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区别好与坏、合法与不合法、合理与不合理等,在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形成良好了廉洁观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