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东伟,韩 英
(1.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2.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2部委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工程,开始提出并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2020年11月正式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经济管理类专业(简称“经管专业”)作为新文科建设之一,现有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以理论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借助“新文科”建设契机,建设以应用为导向、跨学科的情景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等,是经管类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新文科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定。通过梳理前因研究,新文科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几点:(1)基于现有的文科专业基础,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赋能。(2)坚持学科的宽度与深度融合。强化培养学生的理论厚度与解决实际问题深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力度。(3)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突出文科教育领域的创新性,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不能把西方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全部拿来作为我们学术研究的标准,既要批判性的学习,又要创造性的吸收。
在构建新文科体系过程中,不应该单纯以文科理科作为标准,而是要打破专业限制。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尝试整合新的相关学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改革,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实现“文科+其他学科”以及文科内部各专业之间的融合,弱化对文、理、工等固有学科之间的差别,探索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1]。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深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强化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扎实,优化业务能力,突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性,提升实践实验课程的比重。其次,拓宽知识体系的“宽度”。在“一专多能”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课堂案例分析、积极讨论、小组学习等形式的作用,拓展会计、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融合的基础,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融入培养方案中,为提高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培养方案制订和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通过基于真实案例开展模拟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聘请企业家为学生开展专门讲座或第二课堂,使学生理解职场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白自己是优势和劣势,尽早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业务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练习掌握,职业道德是人才未来成功的关键部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经管类专业要培养学生以良好的职业操守为基本要求,以负责任为基本准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另外,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干练的职业形象等都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的。
新文科建设对经管类专业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校及教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经管类人才为主要目标,提高对跨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程度。重视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评价标准,将人文素养课程融入专业培养过程中来。
新文科主要侧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经管类专业为工业、商业等各行业提供运筹、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所在伴随着业务逐步复杂化,经管类与其他学科融合成为未来专业发展的趋势。因此,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经管类专业与工、理等学科的融合。
新文科强调跨专业、综合性和学科交叉等人才培养理念,经管类教材也要围绕新文科理念进行建设。首先,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做到博采众长,吸收国外先进的内容。其次,教材内容要凸显时代的发展历程和背景。经管类教材内容要与时代发展相一致,阐述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案例,促进教材内容更新,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最后,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材编写要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需求,也要满足善于思考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出一定的延伸性。
首先,学校需要建设满足国家标准的虚拟仿真教学中心,通过实验教学中心仿真还原企业真实运作情景,使学生真实和客观的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深入研究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开发更多跨课程、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和项目;使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实践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内容中。最后,加强实验项目全过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虽然该专业发展历史时间较长,但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工商管理是融合了会计学、统计学、大数据分析等专业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工商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打破传统专业边界,逐步构建基于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的“新文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体系[2]。
(1)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新文科的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增加学生实践学习比重。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选修相关的跨专业课程,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2)通过方法革新改善课堂效果。工商管理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的显著特征,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因此,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方位教学方法,做到师生互动,互问互答,才能达到课堂问题随堂解决的效果。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依靠期末卷面成绩衡量学生的表现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表现。评价指标要设置要考虑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进行量化,折算成一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1)构建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模块。以跨学科融合为抓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际业务能力和掌握前沿知识为出发点。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将企业真实案例带入课堂,与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真实职业环境的能力。
(2)推动“高校+企业”双导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校+企业”双导师队伍,学校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企业导师指导解决具体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合力提升经管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参与横向课题到企业调研交流等方式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企业高层管理者及业界精英为学生做讲座,健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推动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3)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经管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核心课程学习,也要积极参加创业创业大赛等活动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虚拟仿真实验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面向新时代的应用型经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