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2-03-16 23:42:13黄丽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职业

黄丽冰

(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生学业、就业和创业的导向课程,通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传授学生就业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做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应对不确定的就业环境时能顺利就业。为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充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1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肩负着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风向标。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结合高校发展定位,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2)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思政课程,存在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致使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不强,分化明显、相对独立,没有充分发挥出各课程之间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持续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师生间形成广泛的共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党史等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三全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育人成效。

2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

3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牢固课程建设的“主战场”地位,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模式。深入梳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框架,结合该课程特点、大学生思维习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方向,增加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寓价值引领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之中,做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加大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1 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

全面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突破点。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任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提高他们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能观性,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充分利用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高校各部门合力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找准育人角度,让任课教师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中去,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的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发挥就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教师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之一,要抓好教师“主力军”队伍的建设,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积极拓展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借助现有的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好网络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教给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走正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全覆盖课程思政培训,主动向示范高校学习其典型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做法,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营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内涵化建设的水平。组建、培育一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通过开展集中教学研讨、赛课等形式,遴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打造一系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出更多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大力支持教师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确保教师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此外,积极动员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育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水平的提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自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就业知识、拥有就业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构建课程建设“主战场”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建设是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点,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制定贴合课程思政教育思路的课程目标,修订添加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大纲,编写加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案、课件,优化课程设置,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过程各环节。课程设计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紧贴时事政治热点,深入分析最新的就业形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客观评价、科学定位,尽快确立与自己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相匹配的职业目标,合理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要遵循课程知识体系背后的逻辑关系,在相应的契合点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梦、社会公德等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将学生能力培养衔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学生践行“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培养一批堪当时代大任的有为青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在教学设计中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励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让学生敢闯敢拼,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善于创业的能力。通过讲解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和帮扶制度,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国际形势、国情民情,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择业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就业选择。结合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国家政策,激励学生将爱国情融合强国志实施报国行,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中国大地办实事。围绕四史学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加入改革开放史中职业成功的实干家,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改革开放事业贡献力量。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中,宣传贯彻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深入大学生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加强对劳动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学生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在课程建设中加入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内容,坚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克勤克俭的行为习惯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教育学生自觉践行职业规范。

3.3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课堂教学是关键点。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课程思政隐性育人功能见功见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引导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感,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优良品格,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此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想要从事该职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怎么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通过问答启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加深对职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就业观念。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等初步选定合适的职业,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去实践检验其职业的可行性和延展性,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职业调整,实现精准就业。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有机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勉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砥砺奋斗,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坚定学生利己利人利社会利国家的理想抱负,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发展融入社会需求、国家战略中去,主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新时代。

(2)情景模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拟职场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场角色,身处各种职场环境,进行职场实战演练。在情景模拟中给学生创设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制造一些常见的职业问题,观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更加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进而做出与自己能力相符的职业选择,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提高职业素养的实践训练。此外,增加宪法法治教育等思政要素,模拟职场劳动仲裁等案例情景,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知,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坚定法治信念,让学生在面对劳动纠纷时懂得利用法律援助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场景,帮助学生在就业时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提高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处理能力,增强抗压能力,让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增加就业核心竞争力。

(3)案例教学。邀请知名校友、创业导师等深入课堂一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发愤图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伟业。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当代实干企业家的成功案例、时代楷模先进事迹等思政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其背后的工匠精神,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引导学生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争做时代先锋。

4 结语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深入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课程蕴含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课堂知识传授中寓教于乐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促使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耳濡目染中被广泛接受、传播,让课程思政成为大学生浸润心灵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品质、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奋斗精神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巩固高校立德树人的德育效果。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