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录体制视角下公安院校申论课程改革探究
——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16 21: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应试公安院校公安

王 晖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教育的主阵地,不但要为公安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提供智库保障,同时也承担着预备役公安人才培养和公安民警培训的重要职能。如何培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合格预备役警官,首先要保障其在校期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通过各类考试,顺利进入公安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公安院校学生进入公安队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为例,公安专业学生可通过单独招录并参加全国统一公安联考的方式选择岗位;非公安专业学生可报考国家公务员或省级公务员招录并选择公安相关岗位;非公安专业学生还可以通过宁夏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报考事业编制民警。无独有偶,这三种招录方式都将《申论》作为一门必考科目,将考生的申论写作能力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由此可见,申论考试所考察的素质能力在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性,因此,公安院校《申论》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

1 《申论》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的《申论》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照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各项目标要求,深感本院《申论》课程设置和教法学法等各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配套课程未成体系

根据上文中对我院《申论》课程设置的相关说明,可以概括出如下问题:首先,课程覆盖面窄,只针对个别专业和学生开设,除公安专业与五年法律事务专业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申论》课程教学外,其他专业学生均以讲座的形式了解课程,这与本院法律类等其他专业学生未来就业趋向与能力要求严重脱节,不能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其次,《申论》课时数量偏少,申论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能力,本院作为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之本科类公安院校处于劣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不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更是短板,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其应试水平和能力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多方面下硬功夫,而每周3课时或者考前12课时的教学量远远不能达到跨越式发展的教学效果。

除《申论》本身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外,学院其他相关的人文素养类课程也未能对《申论》课程形成有效的支撑,交叉学科体系未能完全建立并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中未能将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中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而与申论考试联系较为紧密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涉及公务员考试的常见考点诸如请示、报告、函、发言稿等文种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凸显出其重要性,而是与其他文种安排同样课时,未能做到详略得当,精讲精练,因此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应试能力低下。

1.2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材开发能力不足

由于《申论》课程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功利的应试性教学体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呈现出的则是传统老套,陈旧单一的特点,《申论》课程大多数情况还停留在“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加之学生写作实践训练机会不足,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学生上考场后无所适从,影响考试成绩。

另一方面,目前公安院校《申论》课程教学尚未有一部有针对性的专门教材,供公安院校学生学习使用,大多只能选择其他机构出版的公务员应试教材。校本教材开发不足也影响了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本院基础课教师队伍对于《申论》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形成团队合力直接导致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1.3 校园文化氛围不足,学生应试能力低下

公安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体现和适应行业特色,一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整齐划一的警务化管理,强调封闭严格的规范化制度,重视警体技能的专业化训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些校园文化特色也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实际能力,限制了学生灵活解决社会问题的视野和思路。学生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极少,其自发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降低,导致了他们与社会有所脱节,实践能力不足。

但申论考试从根本上来讲则恰恰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在考试过程中更是通过题目设置来考察其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未来公安工作实践中这些能力的应用也非常灵活,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公安院校学生在客观上面临着环境熏陶与能力培养的错位问题。

2 《申论》 课程改革思路与方法

针对本院《申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院必须高度重视,确立科学规划、综合培育的整体思路,围绕申论考试的特点及要求,针对教法和学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实践,切实探索出一条符合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申论》课程教学思路。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2.1 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培育合力

结合实际,建议学院将《申论》课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将教学计划提前至学生在校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这一举措既可使更多学生提前了解招录考试相关要求,明确自己未来就业目标,又可以使《申论》课程教学保持弹性和延续性,避免老师考前突击性教学和学生短期功利性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符合申论考试需长期积累的备考需求,以期达到更好的能力提升效果。

同时,建立以招录考试素质要求为导向的课程群,将《大学语文》 《应用文写作》 《名作赏析》 《应用口才》等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互相渗透交叉,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申论考试相关考点及内容,共同为提升学生应试综合能力服务。同时,在学院整体教学大环境中营造出“入校即备考”的良好氛围,无论专业课还是基础课中凡涉及与招录考试相关的内容都应列为教学重点,即使教学内容与考试无直接关联,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模式的嵌入,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全院教师合力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2.2 变革教学模式,开发校本教材

《申论》课程的综合性考察查目标要求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即由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辅助指导的新模式。例如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讲解与讨论,在教师预先确定讲解讨论环节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并从公务员立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大写作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采用模块化的训练方法逐个击破考试难点,使学生摆脱写作“凑字数”的畏难心理,从小段文章开始练起,逐步积累,提升写作能力。在教学评价环节,可以采取老师讲评总体要求,充分鼓励学生互评,对照范文自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实践兴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此外,基础课教师团队可立足于学院实际,形成《申论》课程教学研究小组,在充分吸取和借鉴现有教材精华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公安联考主要考点和相关内容,探索开发适合公安院校学生的《申论》校本教材,开发微课等配套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对于教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其应试能力。

2.3 打造开放课堂,提升综合素质

事实表明,在目前的招录体制影响下,公安院校《申论》课程教学继续闭门造车是不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要培养合格的预备役警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全面发展。首先,为适应申论考试相关要求,在课堂内外都需强调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引导他们多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前沿动态。其次,通过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能力,从逻辑思辨,到口语表达,以及文学创作等各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生主观意愿出发选择参与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三,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社会进行实践锻炼、实地调研和社会调查,或到公安机关进行顶岗实习,开阔视野,增强其认识社会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当前招录培养体制的背景下,公安院校《申论》课程教学必须因时制宜进行改革,方能满足培养合格公安后备人才的各项要求。

猜你喜欢
应试公安院校公安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公安报道要有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