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2022-03-16 18:45王贵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实验

王贵国

(山东沂源一中,山东 淄博 256100)

近些年来生成性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课堂实施情况,有效处理学生突发问题,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对数学学科培养良好的兴趣。高效数学课堂的生成,有助于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便于教师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有效的指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

1 生成性课堂的含义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以完成课堂目标为中心,往往容易忽略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和疑问,容易导致学生的困惑,在课堂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1]。生成性教学模式,体现为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教学机智和敏锐,基于教师对学生听讲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情况的观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师在讲授数学例题时,往往会按照惯性思维,进行必要的分析,之后板书出主要过程。以常见的数列题为例,大部分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采用叠乘方法求通项并进行计算,容易将学生的思维框限在某个范围内,难以实现拓展。而在生成性课堂中,教师会紧紧抓住每位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和信息,鼓励学生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其他解题办法,将重心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由发展。由于学习基础之间的差异,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反馈和表现情况都有所不同,生成性课堂,主要在于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试题的训练,打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学生带来无限的多样性。并不赋予给定内容单一的理解,鼓励学生针对给定的内容进行自身的解读。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建设交互课堂,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也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而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 高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在生成性课堂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相帮助、分享自身的感悟和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意见,丰富解题的办法和思路,生成相关知识体系,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的习惯。相比较于传统数学模式,在生成性课堂中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借助多种辅助教学工具,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

2.1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具体情境

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在设置教学情境时,需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和联想空间,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共同建立清晰的解题思想和脉络。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学科认知基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投放一些有效的数学问题。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加以联想和实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得到数学思维的快速成长。借助丰富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安排和部署,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机会,让学生在联想和思考的同时也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加深对生活案例的感悟。抓住学生认知基础进行启发,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比如:教师在讲述“集合”这一章节内容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集合的主要含义和表示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的理解这一概念,可以由班集体为研究对象,每个班集体都由男生和女生所构成,男生群体和女生群体分别构成了不同的集合。主要是依据性别这个标准进行分类所得到的结果,如果设置不同标准,也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由此带领学生理解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很快就能在教材中解读相关概念和定义。

2.2 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能力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中,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往往都是由教师一人承担整个授课任务,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难以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生成性课堂中,主要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打造一种常态化的课堂现象,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对此,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要放下自身的身段,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形成自身的解题思路,并与学生及时构建良性互动机制。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交集和并集”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并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能够采用正确的表示符号,并用自己的话阐述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屏幕中投放一些与集合相关的题目,帮助学生回顾和复习。以A、B,A∩B,A∪B为例,A和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集合,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阐述A和B之间的关系,如果符号前后集合位置不同,A和B两个集合之间又表示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用手绘的方式表示集合包含、相交和相离的关系。根据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学生能够针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并且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应设置专门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模拟授课,给出较为充分的认知和总结,也能够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3 转变教师角色,带领教学生成

在生成性课堂中,教师需要自己转变自身以往的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信息提供者,善于捕捉从学生那里所得到的各种信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将学生的疑问总结和归纳在一起,转化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建造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智慧。对此,教师还需要成为资源的筛选者,及时排除和处理那些价值不大的信息,为学生打造更加有意义的数学课堂,带领教学生成。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参与信息的收集,将这个任务提交到班级内,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主观认识和理解,也能够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解读,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能力。教师也需要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开展高效的教学评价工作,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调动学生表达和思考的激情,围绕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从中总结解题思路和规律。结合丰富的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生成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

2.4 开展实验活动,加强数学训练

高中数学从整体来说,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离不开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设计创新型实验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为了达到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契合,教师需要综合评估学校实验室的开展条件,深入挖掘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对实验内容达到了解。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实验现象,从而思考函数曲线的特征。对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准备两个进水口和一个排水口的水池,水流速度可以设置,让学生思考在固定时间段内,池子能够储存多少水量。接到实验要求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快速搭建实验器材,共同探讨设定实验方案,并开展后续操作。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能够得到不同的储水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欲望,用自身的实践和操作加深对函数所表示含义的理解。教师也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训练题目,帮助学生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维,并根据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情况,给出正面积极的评价。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需要培养自身的生成意识,提高在课堂中的敏锐性,善于捕捉学生在各个环节所提出的信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实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做个怪怪长实验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