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2022-03-16 18:45付书林陈洪波邱银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遗传思政动物

郭 玲*,付书林,陈洪波,邱银生

(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是面向畜牧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核心必修课,肩负着培养畜牧行业专门人才的重任,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紧抓学生政治思想。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专业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总体设计

本课程由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面向畜牧专业研究生开设,学院坚持“农工相容”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工科优势,在兼顾专业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为畜牧行业培养优秀人才。《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是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综合,一方面讲授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介绍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是动物生产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学生获取动物生产实践中育种方法的重要渠道。因此,《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思政建设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地位,围绕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围绕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需要,结合学院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形成全面覆盖、种类多样、层层递进、互相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度发掘动物遗传育种专业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知晓天下事理、充实学识、丰富见识、塑造品格,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兴农情怀,振兴民族种业,服务产业升级,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肩负起新时代使命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实践情况

2.1 理论课堂融入课程思政

真正理解课程思政后会发现,其实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无处不在。例如,专业课知识中的绪论部分就是一个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集中教育的平台。在绪论课中,通过讲述课程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今全球各国尖端技术的发展及激烈竞争情况,告诉学生:当代青年生逢强国时代,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强国使命,国家兴盛、民族富强的目标需要当代大学生的努力和奋斗去实现。以此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勉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学习。此外,在理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对人类及农业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外科学家,通过他们的例子和科研故事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成为下一个为国争光的中国科学家。

2.2 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传授经验

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理解不够透彻,对行业发展动态不了解,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自己的专业,因此缺乏学习动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同时,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公司老总现身说法,用他们的亲身故事告诉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在学生群体中建立榜样机制,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动力,彻底领悟专业学习的必要性,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更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

2.3 引入最新学术报告

研究生专业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一渠道,肩负着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时增加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知识。学术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邀请校内外优秀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介绍本领域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最尖端的技术方法,开阔学生学术眼界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4 校外实习基地实践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实习实践是畜牧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方法》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遗传育种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动物遗传实验技能和育种实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动物遗传育种理论知识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3 课程评价与成效

3.1 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建设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规范化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自评和组间互评,结合教师与助教参评,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此外,评价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教学相关的大数据精准记录多样化学习过程,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

3.2 教学改革成效

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题目设置反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评价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此外,在学生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询问课程思政对学生有哪些帮助,从而体现课程思政对学生人生规划的帮助。

3.3 示范辐射情况

为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我们要依托教研项目构筑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新模式,依托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多方位辐射带动,依托“三不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贯穿课堂始终,专注学科特点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全程助力课程思政。此外,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时交流、课堂观摩和工作坊活动;发表教研论文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向广大教师群体传播;组织学校将成功的课程思政案例,对全校教师进修培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4 课程特色与创新

4.1 教学媒介创新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学习通、微助教、云课堂资源和QQ群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延展课堂有限时空,打造课内外结合教学新形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基于问题的探究式课堂学习教学情境,营造倡导思考的学习氛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利用基于课堂知识点的讨论题等组织班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沟通、倾听、协作、组织能力等多种综合素质。

4.2 师生关系创新

打破固有的老师为输出主体、学生只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创造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的师生平等关系,提供多样的师生交流方式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途径和机会,学生参与进来,站在主体地位,从而更深切理解知识点。例如,老师课前将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通发给同学,同学以小组形式自学讨论并制作PPT,在课堂上就知识点展开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很好地学习了知识点,还加强了沟通、倾听、协作、组织和展示等综合素质。

4.3 教学策略创新

本课程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三步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课前,通过科学分配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明确考核标准培养契约精神;布置预习任务,强化分工意识。课中,注重多样教学方式的环环相扣,通过多种生动教学形式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师的讲授中初步呈现。课后,借助作业检测内化结果,以师生交流为契机,感受学生变化。

5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专业教师要想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需要深度挖掘并积累素材,同时需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知识储备;专业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中缺乏“课程思政”内容,导致专业教师在教学思维和实际教学行动上没有将“课程思政”放在重要位置,无法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建议将“课程思政”纳入专业评价体系,高校可在考核和激励机制上制定专门文件,对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做得好的教师及课程,予以相应的奖励和鼓励,并在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上给予一定倾斜,从而便于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

猜你喜欢
遗传思政动物
非遗传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