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路径分析
——以节目《唐宫夜宴》为例

2022-03-16 18:02盛珂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博物院

◇ 盛珂 ◇

2021年春节,在各台春晚争奇斗艳之时,河南春晚出乎意料地以黑马之姿获得全网好评。尤其是节目《唐宫夜宴》屡屡登上微博热搜,热度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唐宫夜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借助科技成果打造沉浸式体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并在舞蹈表演中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河南博物院借节目广受欢迎的机会打造自身IP,制作唐宫夜宴系列文创产品,进一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吸引人民群众关注传统文化。《唐宫夜宴》“出圈”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进程下进行现代转化的结果。

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石,讲好中国故事

《唐宫夜宴》原名《唐俑》,是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的参赛作品。当时虽未获得奖项,但已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河南春晚总导演通过对作品进行精简,再加上科技辅助、后期制作,成功将这一舞蹈作品转换为精美的文艺节目呈现在春晚舞台上,一群神似唐俑的唐宫小姐姐凭借美轮美奂的舞姿、活灵活现的表演瞬间将观众拉回“大唐盛世”。

从总体艺术风格上来看,《唐宫夜宴》无疑是“复古风”。《唐宫夜宴》里十四位体态丰腴、活泼灵动的少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形象的塑造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的院藏乐舞俑。乐舞俑形态各异、踞坐演奏,除一人外,其他七人均手持不同乐器,演奏造型惟妙惟肖,共同组成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宴乐演出。编导陈琳便从中获得灵感,以唐代女乐师为主角进行编舞。演员们穿着流行于唐代仕女中的衫裙,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呈现飘逸效果,服装色彩红绿搭配则是以唐三彩陶俑为参考。不仅如此,服装里还塞满了棉花,演员们嘴里也含着棉花,以打造出唐乐舞俑丰腴可爱的形象,妆容也再现了唐代的审美潮流,眼角的两道月牙形正是风靡于唐代女性的“斜红”。背景音乐亦充满古典韵味,给观众视觉听觉方面的全方位“复古”体验。

《唐宫夜宴》将歌舞放置在河南博物院的场景之中,除了再现大唐仕女的形象,各种文物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其中有三个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被称为是我国“青铜时代的绝唱”;商朝晚期的“妇好”鸮尊,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鸟形铜酒器;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乐器,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我们祖先的音乐就已七声具备。除此之外,一开场的背景图为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下方为唐朝张萱的《捣练图》,接着有《明皇幸蜀图》《千里江山图》《树下美人图》《备骑出行图》《侍马图》以及唐三彩等历史文物,它们展示出从夏商到隋唐的文化底蕴,带着观众走进一幅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在各台春晚仍然试图以流量明星作为收视率保证时,河南春晚定下了立足“黄河文化”的总基调。河南春晚艺术总监李暄表示“春晚不打流量牌,而是要打好文化牌、传承牌、创新牌”,把河南的历史文化和中原故事在舞台上讲出来是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才有了《唐宫夜宴》以及整台春晚的好评如潮。《唐宫夜宴》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当代年轻人更加渴望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传统的审美文化,也只有优秀传统文化才是“顶级流量”。

二、以创意表达为动能,“活化”传统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不能仅停留在继承阶段,满足于遗迹保存与再现,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创新,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唐宫夜宴》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网络热度,恰恰是因为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偏好。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年轻消费群体数量庞大,而“千禧一代”则是文化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互联网广泛普及等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接受多元审美、迎合时尚、喜爱刺激、泛娱乐化、喜欢互联网、熟悉二次元或多次元,更愿意为优质文化服务付费,在文化消费方面具有鲜明特点①花建,陈清荷:《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抓住年轻人的审美与消费偏好,把当代年轻人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群体,就有更大几率抢占文化消费的市场先机。而河南春晚导演组的主力人员正是以“80后”居多,他们的思维更加贴近年轻人,与“95后”“00后”之间的代沟较小,因此与年轻观众的审美不谋而合。

(一)借助科技成果,创新表现形式

现代科技的助推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推动中国文化科技产业进入新的阶段。沉浸式体验正是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在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动下,发展成为集硬件设备、软件内容等于一体的包裹型、多感官、即时型、可控型的体验系统,它以大量的技术集成、快速的内容更新、广阔的市场应用,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强大引擎和前沿领域,并且展示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①花建,陈清荷:《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唐宫夜宴》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沉浸式演艺。

晚会运用了5G+AR的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节目对舞蹈内容本身并未做刻意改动,只是适度压缩了时长,尽量从电视节目的角度增添这支舞的呈现效果。整个作品经过了两次录制,一次是在蓝色背景中表演,为后期“抠像”做准备,第二次是在舞台上录制,舞蹈作品成为电视多媒体画面中的“元素”之一被镶嵌进AR虚幻影像中。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参加夜宴的宫女们如同穿行在古画中,展现出博物馆复活、途中嬉笑打闹、水边梳妆打扮、宫廷夜宴演奏四个场景,突破舞台的空间、时间限制。她们从博物馆出发,越过崇山峻岭,最后来到宫廷演奏。叙事逻辑清晰,场景似真似幻,人物活泼可爱,提供给观众极致的沉浸式体验。

在节目表演中,演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将时隔千年的唐宫夜宴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观众在对历史的仰望中,欣赏着传统文化的精美。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相对真实的体验,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容创新与情感表达,具有深厚的人文意义。《唐宫夜宴》恰到好处地借助科技手段,给予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体验感,似乎身临大唐夜宴现场,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这正是《唐宫夜宴》之所以火爆全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引起情感共鸣,赋予现代内涵

《唐宫夜宴》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年轻人审美,而且在情感内核上与年轻人达成了一致。在《唐宫夜宴》的舞台上,中国传统元素占据主导。这些女乐官被赋予更加现代化的性格形象。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和演员表情,性格各异的唐宫小姐姐被塑造得活灵活现,身着唐装的她们像是从千年前的唐代穿越而来,却与当代的可爱少女别无二致,一挺胸、一顿足尽显少女的娇憨逗趣。她们有的撅起小嘴,有的迷糊可爱,有的在耍弄小心思,显得个性十足。她们有在生活中嬉戏打闹的时候,有为夜宴练习到忍不住打瞌睡的时候,也有在夜宴上认真演出的时候。这些仕女们仅仅是舞台表演的一部分,她们就如现实生活中的邻家小妹一样活泼动人,充满个性,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不同于以往古装演艺节目专注大人物、大场面的展现,《唐宫夜宴》以小人物——唐代仕女为主角。故事的讲述贯穿整个舞蹈,细节刻画也绘声绘色,从日常生活的轻松有趣到夜宴演奏的严肃疲惫,风格幽默诙谐。舞蹈一开始,女乐师们好像从博物馆中醒来一样由静转动,随着背景的变换来到了她们当时的生活场景,唐宫小姐姐们互相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接着展现了女乐师们为夜宴刻苦训练直到深夜的场景,有的甚至忍不住打起了瞌睡甚是可爱。终于到了夜宴演奏的时刻,她们一改往日的轻松调皮瞬间严肃认真起来,似乎十分敬业,最终不负众望地完成了演奏。从她们身上,不少“打工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她们低头含胸的走路姿势像极了年轻人在工作中毕恭毕敬的样子,练习演奏到深夜恰似当代年轻人的加班日常。情感共鸣的产生是优秀文艺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小人物的刻画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当代年轻人与唐宫小姐姐之间出现了情感联结,她们就像是朋友、同事一样在身边真实存在。

近年来,年轻人在追求时尚潮流的生活中不再一味偏好西方元素,中国元素也日趋进入时尚主流,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同时,当下年轻人追求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在以西方审美为主流的情况下,年轻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正标志出自身的独特性。此时“国潮”就成为一个绝佳的载体,促使以传统文化为特征的各类产品不断涌现。而舞蹈《唐宫夜宴》植根于传统历史文化,从中原文化中选取题材,获得创作灵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节目《唐宫夜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正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追求与众不同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到“精品”“好作品”“优秀作品”,并认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在文艺创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学是创作优良节目的关键,必须具备精品意识,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三、以文化IP为核心,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唐宫夜宴》从播出以来热度持续到元宵节。河南卫视与河南博物院合作共同制作了一台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节目中,这些唐宫小姐姐们从院藏乐舞俑中幻化而出,在展馆内巡行夜游,带领观众游览夜间的博物馆,不少观众看完后直呼想去河南博物院一探究竟。

河南博物院也抓住这次机会,致力于开发文创产品。2021年2月16日,河南博物院联合新浪微博共同发起唐宫夜宴手绘大赛活动,邀请插画师、设计师就唐宫夜宴、唐朝少女进行创作,打造二次元形象,受到众多网友热捧。2月23日,河南博物院申请注册“唐宫夜宴”“唐宫小姐姐”商标。2月26日,结合当前“盲盒文化”的流行,河南博物院淘宝官方旗舰店上架唐宫夜宴版仕女系列盲盒。没有采用世面普及的萌版形象,而是更加真实地刻画面部表情,凸显了产品介绍中所说的“这是专属于中国国潮风的仕女手办。”

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现代化的博物馆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而是逐渐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越来越重视文物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强调地域文化的推广和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形成。而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的文化衍生和浓缩,是展现文化内涵、带动文化消费和提高大众人文素养的重要媒介①李红超,王昕宇,李维钰:《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包装工程》网络首发,2021年2月。。河南博物院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进行自我转型,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之中。在这次仕女手办的开发之前,河南博物院就曾有过考古盲盒的成功尝试,但这些文创产品的审美性远大于实用性,进一步增强文创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连接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博物馆与社会接轨更加密切。

《唐宫夜宴》的成功还在于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活泼、现代化的形式呈献给人民大众,文创产品的热销更是将唐朝风尚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有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将其内化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结 语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进行现代转化的前提,无人继承的文化最终会走向灭亡,而没有创新的文化则容易丧失旺盛的生命力。内容上的创意和形式上的创新缺一不可,还可借助现代科技实现传统永续。同时还可以文化IP为核心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化创新与飞跃式发展,最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目标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3页。。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节目《唐宫夜宴》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又一成功案例。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科技手段赋能传统节目,把优质内容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基于节目热度开发的文创产品则将传统文化带入每一个现代家庭,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这一节目是对传统文化在面对新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它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具历史内涵与时代新意,是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使之在当代社会获得新生,再次散发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博物院
博物院寻兔记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背后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