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丽萍 ◇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校办学定位、教风学风的综合展示平台,是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交流合作及办学规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但地方高校学报在办刊资源、稿源层次、经费筹措、发行数量等方面相较“985”“211”大学学报明显处于劣势,这直接影响其载文量、被引频次以及H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还面临优质稿源流失、与同类学报间竞争处于劣势、知名度不高等运转不畅的窘迫局面。对此,地方高校学报要打破原有办刊模式,依托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学科优势,打造以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为主的特色栏目。通过特色栏目集中展示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以前沿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动态向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传播专业信息动态①王会珍:《地方高校学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以〈赣南师范大学学报〉为例》,《编辑学报》2019年第2期。,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利于更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凸显其学术水平和专业影响力②贺嫁姿,冼春梅,张立斌:《地方高校学报应走特色办刊之路——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为例》,《编辑学报》2019年第6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顺应网络信息社会与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立足攀西特色生物资源,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全力打造以康养为特色的栏目,体现刊物专业化、特色化、地方性的办刊特色同时,有效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特色栏目是地方高校学报依托地方产业发展、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形成具有地方高校学报内涵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某些地方高校学报推出的特色栏目由于缺乏科学规划①王绿:《地方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路径》,《青年记者》2020年第9期。,未树立自己的品牌、优质且稳定的稿源,导致栏目持续性不强,如《南都学坛》自1994年开设“汉代画像砖研究”特色栏目,2005年之后再没有发表过文章;一些地方高校学报开设的特色栏目由于对地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城市变迁等了解不足,导致栏目昙花一现,如《云梦学刊》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优势,自1990年开设“屈原研究”特色栏目,但从2013年开始该栏目再没有发表过相关论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些地方高校学报,对本校教育教学资源持续发挥力度导向性不强,导致地方高校学报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是依托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精细化工”“硅酸盐”特色专业开设特色专栏,随着齐齐哈尔轻工学院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合并为齐齐哈尔大学,学科合并或取消,该特色栏目也随之消失。简而言之,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本应为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期刊影响力提升贡献力量,但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编辑团队、优质稿源、科研团队学术指导等原因导致出现特色栏目停滞。
为避免出现上述特色栏目停滞现象,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设置可与地方历史沿革、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相结合,因为极具区域文化色彩的学报栏目在本区域拥有很广泛的受众群体。如《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长白山资源与环境”“冰雪运动”特色栏目,响应“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战略、依托全力打造北华大学冰雪学院的优势,以长白山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为研究中心,挖掘区域优势,提高冰雪产业动力。另外,大多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设置也大都以本校学科资源作为支撑,从而在业界建立起一定学术影响力,如《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针灸研究所)设置“针灸推拿”特色栏目。
《学报》坚持理论与实践、特色专业与特色栏目相结合的思想,传播行业的先进知识与技术,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合。2014年开始,《学报》开始刊登康养类学术文章,2020年依托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设置了康养理论研究(理论探索、机制等)的“康养经济研究”“文旅康养研究” 一系列康养类特色栏目,是国内最早持续关注康养研究的学术期刊。该栏目以打造专业化编辑团队为基础,与康养学院专业教师密切沟通合作,引进兼职高学历学术型编辑人才,加上原有专业编辑,为特色栏目建设配备了专兼职学术型及专业型编辑人员;主动向高水平科研人员约稿,优质且稳定稿源成为康养类特色栏目成功的根本保证;通过发布征稿简则与康养特色专业的科研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时还与攀枝花学院共同举办各类活动,搭建校企创新协同合作、产学研合作沟通平台,如举办“走进太极,科学养生”“老年保健养生”等康养保健类讲座,走进企业、基层、群众中进行交流座谈等。
《学报》康养类特色栏目充分利用攀枝花学院教学科研优势,发挥本校资源,宣传科研成果,经过几年实践,成为了国内刊发康养学术论文,促进康养理论、应用及对策研究和康养文化普及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地方高校学报助推地方高校特色学科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地处西南川滇结合部,北临成都,西连丽江、大理,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美誉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全年温度适宜人口居住的城市,素有“康养城市”“养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市充分发挥夏季长的阳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休闲康养、旅游康养等为主的康养产业体系,协调康养产业与其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推进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协同健康有序发展①陈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
攀枝花学院2016年成立全国首个康养学院,而《学报》则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深入融合中扮演着学术沟通交流媒介的角色。编辑部通过编委会设置康养专栏的研究选题及方向,结合攀枝花市优质资源及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特色专业,依托地方产业发展成就、科技研究成果、政策扶持,组织行业专家、政策管理部门及相关科学研究人员,商讨栏目选题、特色、定位,确定特色栏目风格与理念,有目的地引导高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学报特色栏目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展示中,力求将反映地方产业发展热点和特色资源的最新理论、前沿研究成果及时刊发在《学报》上,把解决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项目攻关成果,运用到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区域科技水平的延展中。
地方高校学报发展要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地方化办刊宗旨,在特色栏目打造上要与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地方产业发展协同并进。攀枝花学院积极打造康养类特色专业,设有健康服务与管理在内的9个中专、专科、本科专业,探索包括康养旅游等在内的康养产业体系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产业布局、政策定位,为康养胜地的康养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学报》则依托攀枝花学院康养类特色专业,领先专业团队(聘请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38名知名康养专家)及稳定作者群的发展契机,在编辑人员学科专业、康养学术素养方面发挥其优势。康养类学科优势科研成果是增强特色栏目学术影响力和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决定性条件,而具有地方产业发展特征又与《学报》重点打造特色栏目相契合的优质稿源,是其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攀枝花学院是首个依托康养胜地设立康养学院的本科院校,校友遍布康养产业的各个领域。学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紧密对接康养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攀西特色生物资源,先后建立中国攀西康养产业文化基地、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攀枝花康养职业技能实训基地②周雪娟,张国洁,周菊:《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发展现状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2期。。《学报》以康养专业学术成果为主,康养类特色栏目截至2021年第4期,共发表18篇论文,下载次数3248次。论文主题以“康养旅游”“康养产业价值链”“康养休闲”为主,刊发论文标注基金17项,其中康养为主题的基金项目占47.2%,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专业教师发文占22%,对康养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刊发的科技论文只有实现了对生产实践的成果转化,才能算是实现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报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报》康养类特色栏目所发表的康养产业领域的学术论文,为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阳光康养旅游城”建设、康养旅游、康养医疗、区域康养产业价值链等问题提出理论内涵及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促进康养产业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如《学报》2020年6期刊发攀枝花学院教师李东的《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内涵及对策研究》一文,文章依托“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攀西经济区培育壮大康养旅游支柱产业研究”两个以“康养旅游”为主题的基金项目,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康养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融合,提出“关注生命”“天地人合一”“健康管理”的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内涵,并提出树立养老养生、环境疗养、突破传统文化、医养结合四方面的针对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①李东:《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内涵及对策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当前,随着社会产业结构与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变革,精准定位读者受众群体成为地方高校学报推进期刊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众多地方高校主动出击,将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合,积极盘活期刊资源,满足受众群体阅读新需求。以经济类高校学报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西安财经大学学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等学报依托地方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栏目,开设了区域经济、三农问题、“一带一路”、养老与医疗改革、粤商与广东经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等栏目,使学报办刊定位更精准,受众定位更为精确。精准办刊定位是精准向目标受众读者推送刊物的基础。
《学报》康养类特色栏目在建立中国攀西康养文化基地的背景下,立足学院特色专业发展,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向优秀校友、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及同行科研工作者推荐期刊,有效带动特色栏目向专业化聚集。
地方高校学报可将特色栏目或专题论文进行年度或一次性总结,或将部分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进行抄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将部分研究成果集中发布,增加阅读量、被引及下载量。还可借助融媒体技术给读者带来一种侵入式阅读视听体验,推动学报在不同传播媒介的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行良好的状况下可极大提升学报的影响力,有利于打造特色栏目。如《河南工程学院学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等高校均开通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来提升学报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报》也应开通微信公众号,打造层次化、结构化、专业化的媒介运营平台。可在平台中推出视频摘要、视频论文等视听资源,提升《学报》自媒体学术推文的影响力。同时还可实现在线投稿、投稿指南、刊文阅读、本刊动态等功能。通过关注《学报》微信公众号,可浏览《学报》网站,跟踪在线投稿进展,及时了解发文动向和栏目设置情况,增加其与读者之间的黏性,扩大影响力。
地方高校学报只有打造极具地方产业发展特征的特色栏目,凸显地方性选题特征,形成极具地缘优势、特色专业优势的特色品牌栏目,并深挖区域资源优势,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学报》康养类特色栏目依托攀枝花市大力打造“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特色栏目康养内涵,聚焦地方产业联盟发展,共同探索“健康中国”战略下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学报》可以康养类栏目为依托,立足地方资源,多元、全面、多视角凸显特色栏目选题优势。除了宏观层面的地方康养产业,还应涵盖微观层面的“健康产业”“养老产业”“老龄产业”“养生产业”①房红,张旭辉:《康养产业:概念界定与理论构建》,《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8期。研究,同时涉及攀西地区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文化习俗、资源能源等多方面。选题应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在彰显学术性的同时以地方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为主要任务。
《学报》康养类特色栏目应成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当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前沿阵地。需要加强政策、学科建设及作者群体几方面内容:在政策方面,康养类特色栏目建设需要依托“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大康养理念的践行等国家地方政策的扶持,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康养类科研项目、学术成果展示平台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在学校学科建设方面,《学报》应依托网络信息社会与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立足攀西特色生物资源,依托学院康养类特色专业优势,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地方性康养类特色栏目;在作者群体方面,需要编辑人员做好作者群体的维护工作,将作者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作者学术影响力,保障特色栏目稿件的高质量、连续性。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学报在促进地方经济成果转化中,角色定位应与地方高校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其特色栏目是地方高校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特色栏目的建设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并充分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寻找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点②梁赛平:《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调查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第6期。,同时寻找特色栏目与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协同发展的契合点。以专业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与学报特色栏目相互促进,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将科技工作者刊发的科研成果及时进行相应行业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工作者学术影响力,实现学报服务社会和公众的功能,同时为《学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