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建设的探究

2022-03-16 17:43刘思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论文数据库交流

王 娟 刘思杨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 北京 100124)

0 引言

科技写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并且有利于科学积累。科技论文是科技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并撰写科技论文是高校学生的必备技能。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加强,科技写作与交流受到了广大院校的高度重视,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之一。

根据中国知网的论文发表情况,近年来以“科技论文写作”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多[1]。科技论文的发表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考核科技工作者业务成绩的重要依据。20世纪以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并获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因此,在当今国际化背景下,探讨适合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学业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初步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普遍存在对科技写作与交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写作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为例,《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在大四上学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培养良好的文献引用和作图习惯。习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此,本文结合课程思政,主要围绕《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的建设目的探讨其创新发展思路,以期为当前新科技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和助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1 课程建设目的

《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的建设目的是打好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知基础,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技写作习惯,从而达成“以写促学”的目的[2]。科技写作有明确的读者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写作。课程中有必要包含充实的内容并兼具趣味性,提倡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同时,科技论文写作要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读性,做到“读者能看懂、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符合伦理学规范”[3]。

2 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其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写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效果。虽然目前科技写作与交流情况存在一定不足,但是各高校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近年来对于课程建设提出了多样化的探索。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基于学生专业特点对“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能够强化课程专业性和有机性的结合。中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写作相关课程内容中引入国际会议口头报告的讲解,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投稿和审稿、学术交流等多种授课形式提升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4]。同时,在课程思政中适当加入国情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实现各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是推动影响力的关键法宝。

在授课方式方面,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结合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研究人员基于学生需求,利用数字化平台着手建设了英文生物医学写作数字课程,该课程受到了广泛好评,为建设学术英语数字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5]。此外,以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作为素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及课后拓展潜力。例如,将大学生科创项目与该课程结合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明显提升了学习热情和研讨积极性,并对课程意义有了深入了解[6]。

另外,结合高校学生对科技写作与交流的认识现状及已有研究,我们为《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

其一,通过常用基本工具的教学指导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科技写作。课程中在必要时可引入文献管理软件和各类数据库如文献检索类数据库和实验数据汇总类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使用说明,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文献管理软件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文献归类和专题梳理并辅助完成规范的参考文献引用,文献检索类数据库如PubMed、Embase、Scopus和F1000提供了医学与生物学文献评价与检索的平台,科研综合性数据库如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提供了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检索资源;科研专业性数据库如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癌症基因组图谱)和Web of Science为癌症研究提供了大数据支持。数据库的综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最终实现学生科研思维的提升。

其二,引入英文文献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国际合作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很多研究中取得了诸多成果,高水平英文文献是这些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而学生对于专业领域的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其所关注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于个人确立选题及今后的求学十分有益。在《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中引入英文文献阅读方法指导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高水平科技写作资料的能力,从而理解相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其三,通过大学生科创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科技论文写作的精髓。课程中讲授数据库用途和文献阅读方法之外,一方面支持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组织的科研项目,通过申报书的写作、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书写及与导师交流探讨课题进展,使本科生掌握研究性科技论文写作的必备知识,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达到科研思维提升与科技论文写作相互促进的效果。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MOOC、雨课堂、学习通等资源共享平台接触更前沿的学术内容,通过收听专业领域内的公开讲座积累科技写作素材、培养研究兴趣。很多研究生导师表示在招生时把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感兴趣程度作为参考指标,以上专业性的学术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是否真正对一个领域感兴趣,利于人生规划。

3 课程的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在这一大愿景下,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是具有生命科学专业特色的奋斗目标。明晰生命科学领域现状,2019年举办的第五届北京-加州华人生物医药企业家高峰论坛中指出,中国目前医药市场中仍以仿制药为主体,需要突破关键技术来推动创新型药物发展。相关学者指出期待持续推进中国药监的全球影响,以及中国创新医药产品的亚太市场拓展。我们希望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广泛的科技写作与交流,了解到当今生物医药方向的痛点,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有所作为。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严防学术不端是本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首要途径是树立正确指导思想、遵守科技道德法规。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科技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视科技论文中数据的准确性,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实验时保留完整的原始数据并形成规范的实验记录,坚决抵制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能够帮助学生从刚步入科学研究的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4 结语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5周年,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起航点。《科技写作与交流》课程将引导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和动力,以“尊科学济人道”的精神指引,做好研究并将成果以规范的科技论文形式展现出来,在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命科学发展献礼。

猜你喜欢
论文数据库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