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露露(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马寺小学)
“阅读链接”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附属板块,在帮助学生认识、归纳语文知识的同时,从全新角度导入语文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阅读链接”中没有布置强制性阅读任务,但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遐想和感悟的新空间。围绕“阅读链接”,在不同的情境下规划教学活动,灵活解读相关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链接”是针对语文教学的多元性、人文性特点所设计的教学指导模块。在“阅读链接”板块,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够借助其中的内容延伸,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的方法。“阅读链接”板块的内容编排具有以下特点。
语文是一门文化性、人文性较强的课程。“阅读链接”板块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该板块选取的文章题材多样、写作角度与课文形成勾连,能够在课文之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链接”板块中的文章如同语文课程的“外骨骼”,旨在强化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阅读链接”板块的设置更注重考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它与课文不同,“阅读链接”板块选摘的文本不会设置阅读任务,而是给予学生更加开放的阅读与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体验主体性的尊重与开发。
“阅读链接”板块内容所彰显的文化性和板块设置的开放性,决定了“阅读链接”在教学中具有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可以围绕板块内容进行充分且多样的交流与讨论。由此可见,“阅读链接”不仅是一种素材,更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阅读链接”是辅助学生理解文本素材的一种教学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链接”以课外文本、阅读拓展等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在帮助学生归纳、梳理语文知识的同时,指明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要求。当“阅读链接”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互碰撞,“阅读”就成了解读“阅读链接”素材的最佳手段:解读课内文本,学生获取阅读相关材料的方法;解读课外文本,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在“阅读链接”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阅读本质,以个性思维阅读文章、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要迎合“阅读链接”自由性、开放性的板块设置意图,帮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阅读活动中掌握阅读技能。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对应的“阅读链接”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截取选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的表达特点。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理解上的问题而逐渐降低学习“阅读链接”材料的兴趣。对此,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文本素材,适时向学生提示相关的文字、词句线索,引导学生与课文原文进行对比,掌握“阅读链接”的表达特点和相关语言知识点。在“阅读链接”当中,作者用简短的文字表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通过文字营造声势、埋下伏笔,在梳理细节的同时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课文则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希望学生理解故事,教师要将“阅读链接”视为一个独立的文本素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随后的阅读中,引导学生比对“阅读链接”与原文之间的差别:相较于原文,“阅读链接”中所提及的文本理解难度高,但表达更为紧凑。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阅读链接”详略得当的叙述特点,对学生的写作、表达等技能进行训练,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阅读链接”素材。
“阅读链接”以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基本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以更宽广的思考角度分析文本,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模块。除了阅读解析之外,更要鼓励学生表达观点,让学生站在个体的角度解读“阅读链接”的文化价值,分享阅读感受。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材料的认识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也不同,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能构建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这篇课文时,“阅读链接”板块以文化阅读为出发点,给出了《风筝》一文,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红楼春趣》与《风筝》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理解文本素材。部分学生认为,《红楼春趣》与《风筝》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联系:两篇文章一个描写的是客观场景,一个是童年回忆,表达的重点不同。部分学生则认为,两篇文章都是对于情感与乐趣的描述:《红楼春趣》描述了“大观园”中一群人的乐趣,《风筝》则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一群人的乐趣。虽然故事的表达方法不同,但都是“乐在其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不同的观点,使教学充满乐趣,有利于学生放开思维,沉浸在文本情境之中。
语文课程中的素材与现实生活存在联系,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解读语文知识的同时,从全新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在配合相关素材开展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透过文化素材去体会生活”的机会。在针对“阅读链接”发起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尝试让语文联系生活,消除学生对于“阅读链接”内容的陌生感。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把生活中的素材融入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化知识、体验语文情感。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阅读链接”中给出的《除夕》同样是和“春节”相关的文章,但比起《北京的春节》篇幅更短,且其内容展现了不同地方的春节特点。在尝试解读“阅读链接”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实际生活角度,都会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交流任务:对比《北京的春节》与《除夕》之间的差别,围绕着现实生活展开讨论活动,思考我们所经历的春节与《除夕》中的春节有哪些差异,感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真正内涵。在联系实际生活之后,学生不仅能够在情感上接受《除夕》,更能够重新认识生活,产生表达、交流的欲望。此时,教师可布置探究任务、习作任务,将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教学素材。
“阅读链接”是对语文课文的补充,合理应用“阅读链接”,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针对“阅读链接”设计教学策略时,要注重体现“阅读链接”的互动性、开放性和文化性特点,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学习之后,教师要提出互动任务,设计互动话题,让学生感知、体验,重新认识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