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尚红(甘肃省庄浪县朱店小学)
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展开教育。一般来说,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加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完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而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工作者往往缺乏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在思想道德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与具体的学科知识不同,德育教育是一项较为感性的教育内容。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降低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同时,学生对于德育课程也普遍不感兴趣,只重视需要考试的科目,把学习德育课程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例如,学生往往将不违反纪律视为德育的标准,但是却忽略了认真学习、尊敬教师等其他方面的道德约束。这种情况使德育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德育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理论研究层面也长期被忽视。
尽管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教育,不重视实践体验。很难通过单一的方法完成教学。有些教师仍然用说教的方式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教育的手段大多以惩罚为主,往往会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使德育教育成为一个机械灌输的过程。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并称之为“自主学习”。这样的错误观念,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德育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十分不利。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无法预设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实际效用,也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另外,德育教育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德育教育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案例、时事热点融入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德育知识的内涵,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当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使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教导学生要注意文明礼让、遵守秩序,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教师所讲,体现出良好的素质水平,在等候服务时排队、在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他人“插队”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自身所建立起来的道德理念产生怀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以后发生这种问题时应当怎样去解决,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感悟更多地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同时,德育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与实际生活充分联系起来,在实际生活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体验。例如,一个男子在动车上吸烟,被处以500 元罚款并列入铁路失信人员名单。教师让学生分析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动车上吸烟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不良行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公共秩序道德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体来说,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仍然不完善,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