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新(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古诗词作为有益补充,但教学中古诗词的教育价值被大大忽略了。教师应该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并认真备课,特别是要理解设置古诗词的意图和作用。通过营造古诗词意境,探索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达到知识技能转化为内心自觉、道德践行的效果。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人类真善美,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理想目标具有重要贡献,也与新时代育人目标契合。因此,古诗词对于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的“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我让一个平时独来独往不大关心班集体的学生解释这句话。他说:“大意是喜欢与多人在一起,不喜欢单独一个人,喜欢互帮互助,这都是人之常情”。学生的解释虽然不是非常精准,但通过思考,启发学生明白,要立足社会就要互帮互助,共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又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让一个只爱学习但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学生来解释这句话。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他说:“每个人既要关心自己,也要关注国家和社会,不能一味地只读死书。其实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建设国家”。我马上对她进行了表扬,并引导全体学生既要读好书,也要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个爱国者。再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提问了一个家庭困难但非常好学的学生。他说:“即使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即使很穷社会地位很低也应该爱国爱人民,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些古诗词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回味,既增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又养成亲社会行为,更可贵的是教材中的古诗词简短精彩,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有很强说服力,与教材中的观点相辅相,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
巧用教材中的古诗词对于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磨砺坚强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理想教,弘扬古诗词文化的精华,发挥古诗词的魅力,潜移默化中“点亮”了学生理想的明灯,尤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巧用教材现有的古诗词来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并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古诗词可以作为战胜挫折的人生信条或者座右铭,成为指导学生的行动的指南和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 我建议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古诗词作为人生信条或座右铭。要求他们写在显眼的位置,每天用它来鼓励自己,警示自己。
例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提问管理班级电脑的学生。他说:“就像电脑要经常升级,微信要刷新,就是人每天应该是新的开始,说明我们每天都要有一个新的形象,都要有新的目标”。又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问一个平时不太踏实的学生,他说:“就算一千里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做事情要脚踏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还有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问遇到小困难就哭鼻子打退堂鼓的女学生。她小声地说:“意思是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百折不挠,要激发自己的潜能,做一个坚强的人”。我当堂表扬她越来越坚强,因为她勇敢地回答问题。接着,我提醒女同学同样可以做一个勇敢的人,勇敢并不是男同学的专利。特别推荐她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座右铭。课后学生能够有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古诗词作为座右铭,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当然,只依靠教材中的古诗词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收集一些可以作为座右铭的古诗词,分门别类并且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用好古诗词,既能上活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也能“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他们勇敢乐观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自控能力都不高,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误导,多种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着任性、自私、逆反等等问题。借用凝聚古人智慧的古诗词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比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提问了一个经常与同学打架的学生。他说:“好朋友应该是正直的、讲诚信的、有文化的;坏的朋友就是有歪风邪气、欺骗人、孤陋寡闻的人”。我表扬并提醒他要多交一些好朋友,不要交损友,不要动不动就跟别人打架。
又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提问一个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要上厕所的学生。他用有悔意的语气说:“不用圆规是画不出圆形来的,做人要有规有矩,比如班有班规,校有校规,厂有厂规,村有村规,我们才有正常的生活,否则社会就会乱七八糟。我知道在上课的时候是不能够随便上厕所的,这就是规矩。虽然不能马上改正,但是我会慢慢改正,请老师放心”。这个学生的回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它完全能够慢慢改变一个学生的坏习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标准,社会秩序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规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从小培养遵守社会规矩意识,将来才会成为有规则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还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提问了一个平时借同学钱不还的学生。他很不好意思,但还是很认真回答。他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的话,都不知道他怎么立足于社会。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要说到做到”。因此注意利用古诗词教育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让学生在理解这些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影响他们的行为, 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古诗词不仅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集体智慧,更兼容多种文化和意识。教师借助古诗词知识能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熟练掌握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用古诗词,把知识学习和哲理感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过在运用古诗词教学时需要注意分寸,切不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古诗词欣赏课,需要我们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特别是要理解设置古诗词的意图和作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