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峰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226532)
一个完整的课堂都是由诸多要素同时组成的,在这些要素当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理论的研究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都说明一个基本的观点:课堂上只有通过提问,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高效的提问,才能让课堂变得高效.对绝大多数的日常课堂上,提问都带有显著的“技术”特征,从知识生成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这是提问的基本技术模式.应当说这样的提问模式能够很好的服务于知识的建构,能够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应试,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所适应.
当部分学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个时候在数学课堂上就会发现,如果提问过于技术化,那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与运用.面对这一问题,教师既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是有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要认识到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评价策略,在很多时候还更担负着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住提问这一沟通教学信息的纽带,制订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让学生在提问中思考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这,离不开对课堂提问的重新认识,更离不开将课堂提问的认识与实施,从技术的水平提升到艺术的境界.本文就结合“课堂提问艺术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主题,谈谈一些思考与做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说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与认知方式的浅显.如果在教学中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那学生的数学学习只可能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反之,如果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那即使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也有可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中职数学的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办法之一,就是提问.重视将提问的理解从技术提升到艺术的层次,有两个基本内涵:其一,提问作为一项技术活,是有其实施价值的;其二,强调提问从技术走向艺术,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了从情感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提问及回答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当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能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时,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发展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就有了非常大的可能性.
提问的艺术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问题,怎样才能称之为提问的艺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目前为止并无一个公认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研究并思考提问的艺术,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当超越知识层面、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提问的方式与时机,当能够促进学生生成良好的学习体验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这样的提问是具有艺术性的.
这是一种朴素的提问艺术认识,这样的认识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提问的艺术性,从而也就有利于一线老师结合一堂日常的数学课,去将提问侧重于课前目标制订、问题形式设定、提问内容指向、提问步骤设计等方面,去探索中职数学课堂的提问攻略——这既指向知识的产生,也指向学习体验的高峰体验.
对于数学情境的设计来说应当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目标开展,但同时教师也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深度也有所不同,在分析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保证不被束缚,确保整个学习空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在教学当中的运用,会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教师应当创建具有趣味性以及生活特征的教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会使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不断的思考,并且找出其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特征相对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使学生的思维大碰撞.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主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础,并将学生设计成为课堂的出发点,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学生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以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并不能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突出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
在中职数学课堂上,要在提问中体现艺术性,取决于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具体的思路是:结合对学生认知的判断,思考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怎样的历程,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怎样的体验,然后用这种体验支撑起学生的良好学习体验,并最终通过积极的评价,来放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基于这样的思路,来组织并设计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集合》概念的教学中,要确定知识、方法与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学上的“集合”的内涵及外延;从方法的角度来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类的一般方法,并且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分类结果;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集合”概念的建立中生成良好的体验,进而生成数学学习的动力.
确立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对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机械执行,而是考虑到进入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之初,就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通过提问的艺术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对于打开中职学生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文章的主题,下面行文的时候,更多的从提问角度来进行描述.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生活事物中不同类别的多个物体(具体略),然后让学生去分类.此时提出的问题是:面对缤纷多彩的世界、丰富的物体种类,人们在生活中必然要对物体进行分类.那么面对眼前这些物体,可以如何进行分类呢?——这个问题是面向学生生活而提出的,同时又是面向数学的,因此可以很好地衔接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分类能力,因此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往往可以得出相对正确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只要稍加引导,那就可以获得正确的分类结果.
在建立集合概念的数学表述的时候,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如果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上述分类结果,那应当如何描述?——这个问题直接指向数学语言运用,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数学.
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时,可以根据日常的教学活动把问题的难易程度串联起来,进行不同板块的问题设置,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模式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有效的提升学习的自主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举例来说,在教学《正多边形与圆》的过程中,初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学习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素材,进行整合,并把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完整的问题链,学生在探讨正多边形有关计算过程中,体会到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探索正多边形有关过程中,学生体会化归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创建这样的问题:(1)什么是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怎么计算的?(2)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3)结合图形说说正多边形的中心角、边心距、半径,并结合以前的知识说说它们的特点?(4)结合图形说一说 如何计算正多边形的中心角、边心距、半径、周长和面积?并在上课期间要求每个小组进行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互补,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情境与问题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情境进行结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内容或者动画,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速度,时间,路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小朋友在赛跑的情景,通过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之后就是进行提问,在500米赛跑当中,为什么小明用的时间比小华短?之后就是在让学生思考数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可以找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由此进一步反思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可以发现只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那就可以认为这样的提问就是提问艺术.因此综合来看,课堂提问既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确实离不开提问;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掌握中职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中职数学教师要认真思考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要认真研究提问的内容、细节、时机以及与学生认知基础、思维的匹配度等,用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衡量提问是否有效,也成为提问走向艺术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