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娜(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教学要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小学英语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科内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课外资源与主教材融合谈几点体会:
活泼有趣的儿歌视听能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可以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1.导入学习,激活兴趣。
儿歌视听可以导入单元话题学习。比如主题是“颜色”,教师选取有关的儿歌视听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单词,丰富话题
种类多样的儿歌视听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补充单元话题。如学习“动物”话题时,教师可以选取更多的视听资源作为学习补充,可以增加与动物有关的词汇,丰富学习内容。同时还能解决部分学生课堂上“吃不饱”的情况,为一些能力强,渴望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途径。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拼读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当中解脱出来,提高认读和拼写单词的能力,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拼读类的资源很多,但主要有教材类和阅读类两种主要类型:
1.教材性质的拼读资源,深化主教材学习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单独的语音板块,但由于板块有限,语音学习只提供了典型单词,学生的单词视野还不够开阔,因此教师可以选取教材性质的拼读资源丰富主教材。通过单词,短句等韵律节奏感强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字母发音规律和音素构成。通过大量的单词拼读练习,学生提高了单词的拼读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单词拼写。
2.拼读类绘本阅读,将拼读应用于阅读实践
自然拼读是英语阅读的基础,阅读实践是拼读能力的再现。拼读系列的绘本内容常常围绕某个拼读规律进行,在丰富的词汇和故事中,学生巩固所学的发音规律,拓展了词汇,提高了阅读能力。教师以锻炼拼读为目的,关注与目标拼读规律相关的单词,达到练习拼读,拓展单词的目的。
王蔷教授指出:“学生要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发展思维品质。”根据教材话题,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教师要兼顾学生阅读水平,结合教材话题和年级进行绘本归类。根据课时安排,在单元学习后补充阅读,提升主题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同(李书兰,2018)。教师要深挖教材隐藏的文化点,增加教材的中国元素,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人教版五上话题为What can you do? 出现了kung fu,结合这一知识点可补充功夫和太极的学习,提升教材的中国元素,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传承,推广中国文化的意识。
在当今英语资源丰富的时代,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选取课外资源,开拓学生课程视野。实践证明,课外英语资源与主教材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课外资源与教材各自的不足,丰富英语课程,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