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有效性的七个关键词

2022-03-16 16:14
幼儿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组织者教研劳动

陈 彦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笔者主持教研活动多年,对有关教研活动思考最多的问题有二:第一,什么是教师真正需要的,能引起共鸣、能引发探讨、能推动实践的问题?这个问题指向了教研的主题。第二,如何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有所收获、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指向了教研的策略。也就是说,“主题与策略”是教研活动应该把握的两大核心问题。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有了一些思考与感悟,梳理总结出真实问题、深度对话、连环跟进、及时回应、思维导图、梳理提炼、复盘反思这七个关键词,以保障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教研活动质量提升。

一、真实问题

教研的真实问题,是相对于教研问题的“假、空、大”而言的。真实问题的园本教研,指向幼儿一日生活实际需求,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为目的,形成解决保教实践问题的策略,对于教师的日常保教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有关搜集并甄别日常保教活动中的真实问题的讨论较多,笔者认为教研组织者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倾听教师需求。在保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有很多问题及困惑。教研组织者要经常主动询问教师在实践中的想法、困难、困惑,也可围绕近期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了解教师需求,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发现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引导教师深入剖析,分析问题根源,寻找解决策略。例如,区域游戏活动现场,笔者通过询问教师,了解教师的思考及困惑:“你投放这份材料的依据是什么?”“幼儿是如何与这份材料互动的?”“他们在操作中能获得哪些有益经验?”“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你做了哪些调整?调整的思路是什么?”“这份材料可以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又如,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幼儿最近在研究陀螺,但一直满足于拼插陀螺和玩陀螺。我不知道如何推进游戏,是不是需要组织他们开展比赛?陀螺还可以怎么玩,我该为幼儿做点什么?”……通过询问和了解,笔者梳理出多数教师对于“如何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发展”“如何科学投放材料,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游戏中如何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等问题存在困惑。笔者聚焦以上每一个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深入研讨,引领教师在每一次的研讨、反思、梳理、提升中提高专业能力。

其次,落脚幼儿需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无法识别幼儿的需求,更不知道如何支持和满足幼儿。因此,教研组织者要时刻保持思考,引领教师以幼儿的学为中心,研究幼儿,发现幼儿的需求,让幼儿的需求成为主题教研的真实问题。如美工区内,一幼儿在材料陈列柜里翻来翻去,持续了两分钟,最终找到了需要的材料;一幼儿在材料陈列柜及座位之间来回切换;几个幼儿完成作品后,在陈列时遇到了困难……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笔者组织教师聚焦“基于幼儿视角的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展开研讨。教师通过分析、梳理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如何真正站在幼儿的视角来完善区域环境创设。

二、深度对话

一些幼儿园开展的教研活动存在“你说我听”的状态,参与教研的教师缺少深入思考和主动交流的意识。有效的教研过程应该强调基于问题的深度思考,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拓展教师的思维空间,促进教师的经验整合,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研组织者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教师展开深度对话。例如,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专题研讨活动中,几个教师分享了近期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案例后,笔者结合案例提出问题,引导教师思考:“幼儿劳动的意愿强烈吗?幼儿是主动劳动还是被动劳动?劳动态度如何?劳动情绪怎样?”“这一段时间的劳动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如何让幼儿变被动劳动为主动劳动?”“一日生活中还有哪些劳动教育的契机?”……对话促使教师深度思考,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研组织者也可以聚焦一个“点”引发深度对话。例如,户外自主游戏研讨现场,笔者先抛出问题:“请老师们聚焦关键词‘自主’来看幼儿的游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观摩后,笔者从主题的产生、材料的使用、场地的创设以及师幼互动等方面,组织教师分析游戏是不是真正实现了幼儿自主,有哪些地方幼儿实现自主了,还有哪些地方幼儿不够自主、需要如何调整,等等。聚焦一个“点”引发的思考与对话,能让参与教研的教师吸收同事的经验,助推教师解决幼儿活动中的真实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连环跟进

教研现场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交流之后,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需要在下一个活动现场加以验证。由此,教研组织者的连环跟进就非常重要。教研组织者要把交流的结果带回保教活动现场,持续关注教研活动提出的指导意见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得到推进与落实、能否真正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还衍生出哪些新问题等。这也是检验、反思教研的有效性。教研组织者可以从个人层面、班级层面、年级组层面和园部层面思考如何跟进,积极形成“教研促进保教实践、保教实践反哺教研”的良好态势。

笔者仍以“幼儿园劳动教育”专题研讨为例。教师通过现场诊断、深度对话,总结出幼儿的劳动应完成两个改变:变被动劳动为主动劳动,变统一的集体劳动为集体劳动和个体劳动结合。之后,笔者通过立足教育现场,观察幼儿劳动的情况,关注幼儿的劳动计划,访谈教师、幼儿等,展开连环跟进。经过持续一段时间的关注,笔者发现,各班教师已改变常规值日生活动中“劳动内容固定、劳动方法相同、劳动时间不变”的做法。有的教师设计了“个人劳动计划”,让每个幼儿将自己的劳动计划张贴在规划板上,如照顾自然角、推拉小床、点名、擦椅子、整理区域橱柜等;有的教师设计了“劳动列车”,把幼儿想做的事情贴在相应的时间段上,形成了“劳动提示”;有的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出班级、园所需要的劳动项目,规划出每个项目需要的人员,让幼儿以自由组队的方式共同分担;等等。教师从幼儿的个性需求出发,满足幼儿对劳动的期待,支持幼儿变被动劳动为主动劳动,将劳动活动转变为劳动课程。

四、及时回应

大多数幼儿园是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频率为两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笔者认为,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组织者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组织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教学缺什么,教研组织者就给予什么。因此,笔者建议除在固定的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外,还应突破时空界限,让教研活动“应需而生”。教研组织者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落实实践”。这种教研方式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具实效性。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要有灵活性;要求参与教研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来定,或园部教研核心小组或平行班教师或全体教师或班级三名教师……重要的是,教研组织者组织教研活动,是要组织园内各类人员、各层级人员之间展开专业对话和思想交流。

例如,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在使用材料时基本遵循就近原则,造成幼儿游戏发展的局限性。于是,笔者当日就组织教师围绕“自主游戏中如何投放材料”展开研讨交流。笔者通过回放自主游戏现场录像,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游戏行为,分析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反思游戏中的材料投放问题。经过对话、反思、研讨、梳理,教研使教师明确了游戏中投放材料的原则,解决了教师对自主游戏的认识不足的问题,给予了教师支持与帮助。

五、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第一,思维导图简单,只需呈现关键字或关键符号,可以提高记录的效率;第二,思维导图直观、可视化,可以让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活动进程,避免了无效漫谈或重复;第三,思维导图便捷,方便参与教研的教师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及时回顾和思考各类观点,能随意补充、修改、切换,提高了研讨的实效性。

在“幼小衔接”教研活动中,第一环节,笔者从“关键词”入手,在白板上写下“幼小衔接”四字,引导教师思考:“关于幼小衔接,你联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参与教研的教师在白板上展开分支,记录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专注力”“任务意识”“生活自理”“敢于表达”“交往”等。教师针对关键词,不断扩散、丰富,最后形成对“幼小衔接”最初的思考。第二环节,笔者通过关键词和教师一同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晰教育部对幼小双向衔接的具体指导意见,同时结合第一环节教师整理的关键词反思之前思考的缺失。第三环节,教师根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的“具体表现”及“教育建议”,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组成四个研讨小组,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具体的内容及各年龄班的要求、实施方案。第四环节,笔者在小组分享的基础上归纳四个小组研讨的成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各年龄班衔接重点以及实施路径。整个教研活动中,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的手段,可以帮助教师聚焦研讨话题,明晰思路,展开讨论,在探讨与交流中不断交换想法和创意,及时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归纳问题,达成新的共识。

六、梳理提炼

教研组织者也是教研主讲人,是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在引导教师积极思考、交流、表达、碰撞的同时要帮助教师归纳、梳理、提升。

例如,在一次研讨“户外运动游戏”的活动中,笔者抛出问题引发教师思考:“大家分析出幼儿的运动计划不太理想,不适合大班幼儿的运动水平,那么如何帮助幼儿完善运动计划,做有趣且有挑战的计划?”

教师A:是不是可以引导幼儿针对基本动作做计划?比如这条路线主要发展爬、悬垂、跳等动作,幼儿可以根据这些基本动作做计划。

主讲人:每个小组的计划都针对了不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练习,让幼儿在一小时的运动中解决均衡发展的问题。

主讲人:除了小组计划,还可以有什么样的计划?

教师B:可以有个人计划。

主讲人:个人计划也应该做到一周均衡,既有上肢力量的练习,也有下肢力量的练习;既有运动强项的挑战,也有弱项的提升。

主讲人:“如何制订运动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学会做计划”是伴随幼儿一生的事情,所以大家要帮助幼儿梳理制订计划的思路。“计划可以怎么做?”“做计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活中有很多计划,每种计划都一样吗?不同的事情做计划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做计划比较科学、更灵活、好实现?”等等,都需要大家帮助幼儿去梳理、总结。

教师C:今天生成的“占房子”游戏,幼儿很喜欢,这也可以是计划的一部分。

主讲人:运动计划中可以增加小组游戏,由幼儿商议游戏主题,但要基于幼儿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另外引导幼儿做计划时要考虑场地。

教师C:幼儿园的沙池、假山、栈道等都可以用来做运动场地。

主讲人:可以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在做运动计划时可以合理利用幼儿园的运动环境资源。

教师A:可以增加竞争性、游戏性,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

主讲人:抓住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增加竞赛、合作等,让游戏更有趣。……

七、复盘反思

组织一个教研活动,好比上一节公开观摩课,用心的教研组织者在活动前常反复琢磨,精心打磨环节设计,思考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等,但往往在活动结束后止步于此,忽视活动后的梳理与反思。笔者认为,教研活动之后的复盘与梳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首先,教研组织者通过对每一场教研活动的复盘,对活动中的对话、发言、产生的观点以及书面资料等进行整理,可形成每一次问题解决的核心观点,作为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其次,教研组织者可思考: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每一个提问或插问是否能够引发教师积极思考?每一位参与者是否被有效激发,是否能够积极应对参与者抛回来的问题,解决“冲突碰撞”?还需要做哪一方面的调整和改进?……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能够帮助教研组织者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针对地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组织能力。

猜你喜欢
组织者教研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导演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