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实施背景下瑶医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2022-03-16 13:41闫国跃尤剑鹏符标芳谢阳姣
科教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医药中医药

闫国跃 ,尤剑鹏 ,符标芳 ,谢阳姣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瑶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化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瑶医药与医养结合人才小高地,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传统医药人才的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50 余年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传统医药人才。新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逐渐转变,对传统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对传统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法》首次明确指出中医药的丰富内涵,中医是包含汉族及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我国是中医药发源地,中医药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同疾病斗争中不断总结和发展起来,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文化特点,饱含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已成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目前,中医药发展中遇到诸多问题,如中医药服务能力萎缩、中医药管理制度僵化及中医药教育培养体系仍不完善等。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关乎中医药未来发展。但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单一,人才匮乏,导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后期发展乏力。《中医药法》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强化中医药思维,制定符合中医药内在发展规律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

1.1 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

针对过往问题,《中医药法》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人才自身成长规律,如在充分考虑医疗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对具有师承、家传等培养的确有专长的人员,通过注重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开辟民间医生获得医疗行业从业资格的新途径。重视中医经典和临床实践,采取现代和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和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

1.2 强化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支撑现代中医药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关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未来发展。“继承”就是在保护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前提下,系统全面的继承传统医药理论方法,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创新”就是在继承中医药学术经验基础上,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创新,加快形成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促进其学科发展,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2 传统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对推动传统医药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断探索和前进中我国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发展,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师徒式培养模式、“流水线”式培养模式和复合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几种类型。师徒式培养模式是传统中医药教育最原始传统的形式,也是早期中医药传承教育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经过长时间师徒一对一跟师形式口手相传,继承老一辈的临床实践经验。“流水线”式培养模式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稳定性等特征,以高校为依托的“流水线”式医学人才培养成为满足现代医学人才需求的主要途径。复合式多元化培养模式解决了单一培养途径所带来的人才培养专业知识结构僵化的重要方式,避免了“重专业、轻人文”的旧有桎梏,不仅要求医学人次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求有相当高的人文关怀、道德水准和伦理意识等。

3 瑶医药人才培养现状

不同时期对瑶医药人才需求特点明显不同,目前,瑶医药人才培养仍然主要以家族传承和拜师学艺方式为主。新时代,瑶医药在一系列国家及自治区政策法规的推动下迎来跨越式发展。但对于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的瑶医药来讲,瑶医药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培养模式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3.1 家族传承和拜师学艺

广西的瑶族聚居集中在金秀、都安、巴马、富川、大化、恭城等瑶族地区。目前,大部分的瑶医继承仍沿袭以往的教育途径——家族传承和拜师学艺。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瑶医药传承主要靠口耳相传,极易造成临床有效诊疗治法方药的遗失总之。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瑶医药的传承发展。

3.2 高等教育培养

广西中医药大学民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1985 年就已经开始招收。2010 全国首家瑶医药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成立,标志着瑶医药高等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正式启动。但是,瑶医药本科专业设置仍未批准,瑶医本科招生尚未开始,瑶医专业执业医师尚未开考,种种因素限制,瑶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仍处尴尬境地。

4 瑶医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发展应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要体现中医药特点。瑶医药人才培养应当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瑶医药基层医疗活动活跃,临床实战技能卓越,但基层民间瑶医的素质普遍不高,理论知识欠缺,医疗保护薄弱等问题;高校学生理论知识雄厚,但临床经验匮乏。可针对不同受众学生人群,采取不同模式的多元化培养方式。

4.1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地方与高校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各地方政府的互动合作明显增多,利用高校优质师资条件,走出校园,直下基层教学,为当地培养瑶医药人才。金秀瑶族自治县,作为世界瑶都历来重视瑶医药发展,拥有全国唯一一家公立瑶医医院,也是我校瑶医药临床实践基地。2017 年我校与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瑶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当地瑶医药人才为培养对象,提高瑶医药地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直接服务基层。“恭城模式”是瑶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突破,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在培养中完成较为系统的瑶医药及中医药基础课程,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地方民间瑶医的理论水平和医疗保护意识。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互动交流,为地方瑶医药人才的培养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瑶医药地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4.2 以高校为主导的高校与民间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广西唯一一所以中医药民族医药学科为主的中医类高等院校,于2010 年成立瑶医药学院,瑶族医药作为广西第二大富有原创特色的民族医药,学院的成立肩负着瑶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任,也成为瑶医药教育进入国家高等教育行列的标志。瑶医药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挖掘整理瑶医药学,拓展丰富中医药教育”是我校办学特色。《瑶医医道纲纪》《瑶医药概论》等11 部瑶医学系列教材陆续出版。目前,我校瑶医专业已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连续6 年开展瑶医学专业选修课程及第二课堂。拥有较为宽泛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在校学生的一大特点,缺乏优秀瑶医临床学术思想传承是在校学生培养的薄弱环节。采取将在校生送至基层,或以民间名医进高校的方式,学习民间老瑶医专家的学术思想,总结和传承瑶医临床诊疗经验,推动高校复合型瑶医药人才的培养。

4.3 以瑶医药学会组织主导的学习交流平台及瑶医药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民族医药的发展核心不仅仅只是理论与技术的高屋建瓴,瑶族医药发展生命力的源泉仍然在民间,没有强大而有活力的民族医药群众基础,发展将无从谈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是一个全国性瑶医药学术组织,2014年成立并挂靠广西中医药大学,目前在册会员300 余人,民间瑶医代表占比近70%,为民间瑶医提供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学会自成立至今已在瑶族地区成功召开7 届全国性瑶医药学术会议。学会组织实现了高校、地方政府、民间瑶医团体的有效连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继续教育项目,利用好学会组织,针对全国瑶医药人才进行瑶医药继续教育,促进不同区域瑶医药交流,提升民间从业人员的瑶医药理论水平,极大地激发民间瑶医对发展瑶医药事业建设的热情,由于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极大推动了当地瑶医药的发展。

5 小结

瑶医药是瑶族人民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为本民族的繁衍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中饱含深厚的科学内涵,是我国多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瑶医药人才匮乏一直是限制瑶医药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新时期,基层瑶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凸显,瑶医药服务领域不断萎缩,在国家及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瑶医药迎来跨越发展的机遇,瑶医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迫在眉睫。2003 年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至2017 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对促进、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中医法》出台后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不断“继承”与“创新”。当前,瑶医药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瑶医药跨越式发展的时代需求,通过不同模式的探索,加强瑶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促进瑶医药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医药中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传统医药类非遗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