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兵
(江苏省昆山市华城美地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1)
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班会教育以及“两课”。然而多学科能与德育有机结合,发挥多学科的教育功能,将会收获更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德育的性质进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身心,也是语文本身的特点与性质决定的。语文学科教学大纲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全面贯彻大纲要求,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呢?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引人深思的语文课文中隐含的德育道义往往通过具体的意象与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体会德育的重要性。课堂也就成为语文与德育的连接点。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讲授课文传递知识,更要潜心研究,善于找出课文中的德育元素,给予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德的实践。
首先,德育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德育教育也植根于中国。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弘扬中国人民的民族之魂,这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
其次,小学教育是儿童生活最纯粹的时期。在启蒙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仍然处于懵懂时期,平时一个极小甚至被教师忽略的小问题都可能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因此,在帮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时期,教师必须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再次,小学生对于国家是潜在财富和希望。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他们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和希望,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至关重要。所以,现代化中国德育融入世界是当前德育的重中之重。
最后,培养具备社会综合素质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现时期,越来越被人重视的是全方面发展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而学历不再是判断一个人成功的重点,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学习不单单是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成为一名综合型人才。学会在社会中立足、学习改革创新和学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只有具备了这些要素,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抛弃。
教师是引路者的角色,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教师们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将“立德树人”、传授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德为人立身之本,教师更应将“德育”放在第一位。在进行德育教育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和尊重学生,要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切忌偏心对待学生。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讲授德育的知识。知识层次,从浅度到深度再从具体到抽象。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坚持积极指导,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学习道德理解和道德行为的标准,并使得学生拥有学习热情。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需要指出问题及改正方向;对待学生坚持以表扬为主,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和“教书育人”。为此语文教师更应进行有意识的德育,而不是一味地讲述课文中的文学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的德育教育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致挖掘、精心设计,将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德育教育对于学习而言的重要性和价值性,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使学生易于接受德育教育。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德育因素,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感悟;通过写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在写作中体会德育的美,创造属于自己的德育故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特长,教师要善于发挥语文的优势因材施教,如围绕“欣赏自我”“介绍自己的兴趣”“理想的展望”“终于成功了!”“成长的烦恼”等主题进行研讨,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直面自身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与自我成就感。教师可适当地运用一些事实,如《凿壁借光》《孙康映雪》《闻鸡起舞》《岳母刺字》;或现代的周恩来、霍金、毛泽东、杨利伟的事迹;或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语文课堂的链接,使学生体会得到成就感、能够正确表达自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乐于争奇好胜,新鲜的刺激能够使他们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更奇特,有新鲜感。为了充分达到效果,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间接达到德育的目的。譬如,让学生多阅读,使学生脱离课堂自由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在教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时,引导学生能够立足于时间长河中、跨越时间、空间进行阅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借道教与佛教的外衣传达深邃的哲思,先秦的孔孟之道以及朱熹、王阳明的心学无不是对德育这一道德文化的修正、补充、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儒家思想,集中于一个“仁”的核心,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上善若水”的思想。这不仅是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服输精神,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正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所述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正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这令人敬畏的民族精神。通过自主阅读与分享,让学生的思维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既学习了具体知识,又提高了道德水平;既读了“语文”,又陶冶了情操。由此可见,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和德育渗透。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人们的生活中拥有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及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并将德育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学生将来是要走入社会的,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流行语与网络文化,其中有好有坏。小学生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差,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文化思想更新,同时也要认识到加强网络德育理论研究是网络德育实践的基础。教师要发自内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喜好、想法,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制定可行的目标。
课外活动是教师言传身教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生活常识的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对于课外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有层次感地进行。小学生具有不成熟、缺乏独立性等特点,学生的各种活动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因此课外活动需要良好的文化榜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榜样示范能力、良好的共情能力。如阅读分享大会、名言警句、古诗大比拼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活动中体悟生活,把语言交流训练与道德品质培养结合起来,将德育寄托在课外活动中。
利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自己,但是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就是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手术台就是阵地》《读不完的大书》《一块奶酪》等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练写反思,学生间分享。学生更要学会分享,从其他同学身上汲取知识,如何学习怎样遵守纪律、如何打扫卫生、学会节约等。通过各种练习与活动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要从身边学起,做事要从小事做起。通过表扬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影响后进生,使学生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班级由此走向正轨。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得到增强。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包括文学中提及的时代背景、政治面貌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教师在充分介绍背景时应该善于运用对立面的各种思想观点,注重德育在其中的渗透。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通过拆解课文的背景与作者的关系,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体会作者阐述的德育思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爱国主义的某些章节中,教师可以介绍当时政府的黑暗和无能,以及军阀的专制权力,这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共产主义的伟大,并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教授课文时,有必要介绍作者的生平。此时,教师可以逐一详细介绍作者的社会背景和主要贡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对文章的时代与作者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作者的贡献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对文本的内容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通常对这些文化或历史名人的作品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包含各行各业,每个时代的精华,富含深邃的哲理,大部分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授课时,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文章,善于把握这些德育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把德育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语文教材是很好的德育教材。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质量好、内容美。在内容上,有的反映社会生活,歌颂人美,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歌颂祖国江山,还有的讲寓言童话。教师在备课时更需要“吃透”教材。这样在教授课文时,不仅能够快速地引导学生,还能够与学生建立情感的连接。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震撼,一次又一次地培养情感,一次又一次地启蒙思想,一次又一次地陶冶道德。这种教育不是机械的、牵强的。阅读前,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的要求和技巧,使学生以与作者相对应的正确态度和情感阅读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思想的内容是通过文字、句子和章节表达的。在阅读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努力理解内容,而不是空洞地询问情感。阅读后,要从思想感情和阅读技巧两个方面进行评论。阅读复习不仅仅是关于单词发音的准确性、适当和不适当地停顿以及其他技术问题,还应该将阅读评估的想法和感受与基本技能、学生朗读的态度和阅读效果结合起来。
德育教学不单单是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开展,也可以在多学科上进行开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联合多方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多角度地探索和联合,多方培养,结合语文教学的渗透更好地推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积极地找到本门学科包含的德育知识,并传授给学生。现如今依然很多学校把成绩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更看重每个班级的成绩排名,因此导致多数教师主要抓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实践证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只依靠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去完成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其他科任教师的积极参与。不同学科的教师还应当把德育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渠道的作用,转变“以智为本”的错误教育观念,在课堂中融入思想教育。教师只有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意识,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从出生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首先父母要改变只重视智育教育的想法,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作为对于开展德育教学的主力军,自然在教学当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家长的帮助和渗透之下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在生活当中的实践。教师进行课堂融合,例如在进行写作教育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就可以以家庭教育为例子进行德育的渗透,而家长自然成为案例当中的主角,因此家长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以及开展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德育思想发展。所以需要父母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思想素养,给孩子做好表率。当家长能够有很好的德育教育的基础,那么在相关的写作训练上,教师对于学生只要稍加引导便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理性与感性的交织,需要语文教师细致地分析才能使学生产生共情,学生才能在体悟中产生自我的思考与独特的情感体验。有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会更明显。同时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只是简单地都依托于课堂的教学,还要多方联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