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初步感知《乡土中国》的阅读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1.针对所给问题和话题,按要求进行探讨和交流,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从所给问题和话题,以及自己针对所给问题和话题的思考和表达中,大致辨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基因,并能够初步辨析其在现代社会文化转型和文化建设中的正面或负面价值。
导入:(略)
探讨:回眸与凝眸
(一)思考问题,发表意见
1.为什么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吃饭,西方人习惯用刀叉,而今天的餐厅往往既有筷子又有刀叉?
2.为什么在作家刘慈欣的笔下,《流浪地球》中的人要带着地球,而不是坐着飞船去寻找新的家园?
3.你如何理解刻写在沈从文墓碑上的“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句话?
4.为什么在作家路遥的时代,农村青年努力想要进城,而今天的很多青年却愿意选择回乡创业?
(二)讨论话题,发表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话题1.该不该入?
小明的爸爸妈妈各有一个微信亲友群,群里的亲人有的留守老家,有的在各个不同城市发展,也有的远在国外。爸爸妈妈希望小明能够加入他们的微信群,但小明觉得跟这些亲人并不熟悉,加入后无话可说,特别尴尬,明确表示了拒绝。
请问:你认为小明该不该入群?
话题2.该不该回?
春运是中国所独有的人类社会最大规模的迁移活动,是一年一度必然出现的“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现象。在以春节为中心的40 天时间里,全中国每年有近30 亿人次出行,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统计,出行人群中以回乡过年者居多。
请问,你是否加入过春运大潮?你认为是否一定要回乡过年呢?
话题3.该不该借?
小明从乡下到广州城里来打工,同村的陈奶奶交代儿子、媳妇一家要多多关照小明。小明很懂人情世故,经常到陈奶奶的儿子家走动。
一年之后,小明想自主创业,开一家风味饮食店,但手头资金不足。他向陈奶奶的儿子提出要借5 万元钱。陈奶奶希望儿子、媳妇能够顾念乡情、救人急难,但他们却担心把钱借给小明会有去无回,因而十分犹豫。
请问,你认为陈奶奶的儿子、媳妇该不该借钱给小明?
话题4.该不该催?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外卖产业正在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各地发展经济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抓手。美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通过该平台获得收入的外卖骑手总数达到398.7 万人,比2018 年增长23.3%;今年上半年,在美团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达295.2万人,同比再度大幅增长16.4%。
在外卖骑手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外卖小哥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群体。近年来,国内多地都发生过外卖小哥因闯红灯、违规并道导致人员死亡的恶性交通事故。记者从深圳交警部门获悉,仅今年8 月,深圳全市就查处快递、外卖送餐行业交通违法1.2 万宗,占非机动车违法案例总数的10%以上。
“赶时间”是外卖小哥交通事故高发的核心原因。一位骑手说,平台给他的每单送餐时间是40 分钟,但后来被压缩到30 分钟。“有时候从商家拿到外卖都过去20 分钟了,剩下的10分钟我要骑行3公里、跑进小区、等电梯上楼。”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消费者应多一点耐心,多一些温情,而相关平台也正在推出一项新功能——设置“我愿意多等5 分钟/10 分钟”按钮,供消费者选择。
交叉率和变异率的大小可以影响粒子的多样性,当算法寻优趋于局部极值,对应适应度值几乎不变,应该增大Pc和Pm,而当适应度较为分散时可取略低一点的Pc和Pm,若单个体较整个群体的适应度的平均值要高,使Pc和Pm取小,尽量不变以保证优良个体能进入下一代。反之取大使该个体尽可能被淘汰。
对此,你怎么看?
话题5.该不该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美院的一名研究生为了完成毕业设计作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北京的一条“无名”道路,并贴上自制的路牌。随后,国内多种主流网络地图收录了该路名;路政工程按此路名对该路段的路灯统一编号。市民反映,用此路名定位后,快递、外卖等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我国《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决定路名。”有关部门表示,早在2005 年这条路已经被命名。近日,“假”路牌被拆除。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话题6.该不该救老人?
在美国密歇根州,有位因为新冠肺炎而去世的老人,人们发现她的通信设备里留下了她生前向语音助手求助至少40次的记录。
在英国,多个地区的养老院以及诊所为老年患者发放“放弃急救同意书”。同意书要这些老年患者承诺,如果感染新冠肺炎且病情恶化,不叫救护车,不使用心肺复苏器械,不占用国家资源。
在西班牙,一名老奶奶哭着求助的视频刷爆了网络;一个医生崩溃地哭着说,为了把生的权利让给年轻人,他亲手拔掉了老人的呼吸机。
而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一名90 岁的老人觉得自己浪费了医疗资源,想拔针拒绝治疗,护士劝老爷爷说:您年轻的时候为我们打下江山,我们不敢忘记,我们要把老年人保护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她又温柔地帮爷爷整理了一下口罩说:“婆婆还在家等着您……”
面对紧迫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紧张的社会资源,你认为老人该不该救?你如何看待中国和欧美国家对待老年患者的不同态度?
话题7.该不该救难民?
特朗普于2017 年1 月27 日签署行政令,美国将在120 天内暂停所有难民入境;在90 天内暂停伊朗、苏丹、叙利亚、利比亚、索马里、也门和伊拉克7 国公民入境;无限期禁止叙利亚难民进入美国。
虽然特朗普的难民禁令被阻击在美国复杂的司法系统中前途未决,但对难民的抵触和排斥却俨然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风潮。在中文的社交网络上,对难民的调侃、嘲弄甚至语言攻击,也在不断升级。
一个文明的社会该如何对待难民?有人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我们住的村子,有一大户人家。家道中落,矛盾不断,时有家暴丑闻传出。老大老二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某天直接在大院里面打了起来。院落着火,粮食烧尽,老弱妇孺,四散外逃,挨家挨户拍门求救,希望施舍个住处。
乡亲们该不该开门?开了门,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小结:辨识与辨析
通过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在所给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象中,埋藏着中国人的文化性格,而这种文化性格就发端于背影渐远的“乡土中国”;我们针对所给话题的思考和表达,潜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这种文化基因就延续自今天面影已模糊的“乡土中国”。
学习《乡土中国》,我们将学会从每天正在发生着的社会现象中辨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从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辨识流动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并分析它们在现代社会文化转型和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冲击。同时,我们应对这些文化性格和文化基因进行省察和反思。辨析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正面或负面价值,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实现我们的文化追求和文化理想。
(一)展示“背影”和“面影”(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的图片,谈一谈“面影”带给我们的感受和给予我们的价值。
(二)结束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