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治
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浅谈
陈德治
(永靖县刘家峡中学,甘肃永靖731600)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之内涵,并将其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创设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打造一个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更抽象化,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思想、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分析、判断、推理,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思想认知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引来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中会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但是对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明确,依然会存在一些教学中的问题。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当以“个性化”手段打开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感受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完善教学,更新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带动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对数学知识积极探索发现,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利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模式,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以及核心素养,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使教育教学走向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核心素养通常指的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适应于个人能力、未来发展、社会发展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可以说核心素养包含了三大方面,其中包括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社会责任,然而数学学科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了学科的特点,关于数学方面的性质更明显。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运算。
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思维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可以说思维能力不是只有学生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力。首先,归纳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观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现象捕捉生活中的规律性,进一步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其次,逻辑思维。在进行课堂讲授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数学逻辑进行自主探究问题,进而完成结果的论证。最后,建模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建模方式,不断摸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再结合这种规律获得全新的认知,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可以说数学这门学科是众多学科中基础性较强且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知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说到思维能力,在数学中体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应变思维、求异思维等。想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关联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关系到日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在日后生活中避免走弯路,为今后的成长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教学方向,一个是代数、一个是几何。首先代数,主要是围绕数字学习,需要学生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要具有思维缜密和顽强的意志力,这对学生的发展埋下了种子。其次几何模块,几何知识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独到之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洞察力,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并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摆事实讲道理,说出来的东西具有说服力,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多思维进行引导,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问题,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进入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以往传统式“一言堂”“大满贯”等教学手段,逐渐被新型教学模式取代,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的新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有部分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存在应试教学的影子。当然大部分教师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只停留于表面现象,通常情况下只是运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以及互联网技术几种功能,展现方式还是比较单一,课堂上缺少趣味和生机,严重忽视教学内容的创新,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对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运用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所突破。
不得不说应试教育理念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在以往教学中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放在当今现代化教学中,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是过去的学生,思想前卫、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在这多元时代中,应试教育已经落后。以往数学教学模式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沉浸在无限刷题中,成为刷题的机器,只是做到见多识广,并没有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看似刷了很多题,过于盲目,没有目标,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数学知识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提升,不断涌现出数学定理、概念、公式等内容。“死记硬背”确实能够让学生记住,但是只停留在最浅层,并不能对公式、定理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提升,看似学会,实则基础不牢固。
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学目标的设定决定着整堂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有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够清晰,只是单方面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就是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确定,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离轨迹,尤其中学生的思维敏感度较高,如果忽视他们思维创新力的培养是教学中莫大的遗憾。数学教学期间,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善于模仿的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例子,按部就班地照搬过来,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懒散、不爱思考,忽视对学生思维创新、思考分析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有魔力的,虽然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放在生活之中有很多数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问题也自然而然迎刃而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添加一些生活化色彩,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能够有效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并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世界万物皆数学”。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还能由课本上的知识点联系到实际生活之中,将所学知识能够得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背景的角度出发,打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带入学生走进熟悉的模拟空间,沉浸在特定环境下用心学习,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情境创设,还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所思考,加强学生探究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化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神秘感,让学生有对知识学习的欲望,自发性地在生活情境中思考,从中也能对数学学科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培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放在课中讲授是最合适的,在课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启发和指导,不仅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技巧和方法,还要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这部分知识点时,主要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以及生活中具有丰富趣味的数学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概念,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先进行问题设置,引入一些生活化常识问题,带有趣味以及思考意义,让学生进行思考哪些是必然发生的事件?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1)某个学生的体温达到100℃;(2)在一个城市中的路口遇到绿灯;(3)太阳从西边下山;(4)人没有了水可以正常生存100天等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进行思考。随后,教师拿出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扑克牌,选出十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抽取红桃和黑桃两种花色的纸牌,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常识性问题,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及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逻辑性、抽象性较突出,学生学习起来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对数学学习失去很多耐心。我国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科技振兴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更多的便利,作为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尝试现代化教学工具,需要不断采集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推陈出新服务于学生。想要构建信息化课堂,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使课堂灵活性变强,不再以传统生硬的教学方式为主,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学内容进行制作、编排,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地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强化数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下信息技术仍然可以帮助学生补充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线上线下教学,抓住知识重难点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短板弥补不足。在线上可以进行有效交流,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思路全面打开,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例如,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讲解关于三角形知识中涉及各种辅助线,通过动画形式进行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也能清晰地将知识重点难点提取,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能够将数学课堂由静态变为动态,使课堂成为流动的状态,告别以往课堂教学的风平浪静,让课堂效果呈现波动状态。信息技术一般情况下会以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体现,将书面中静止的图片转换为动态画面,图片可以由小变大、由快变慢、分解旋转等多项功能,还可以变为立体或透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将这些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目不转睛地观察图片的变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给予很大的帮助。通过这一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突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究,对问题认真钻研,从发现到思考,最后再到问题的解决这样一过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在这样学习过程中,会经常让学生感到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上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态度,在主动、踊跃的学习状态下会有显著的学习效果,以此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已经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激发,而不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应该给予学生学习思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寻线索或答案,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按照合作分组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的划分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内选一名小组长,当然小组长的担任不一定是优等生,要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长主要带领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组织力、执行力及责任感。接着教师出一道有理数加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6)×2,(-6)×3,(-6)×(-2),2×(-3)的值。每个小组学生进行讨论,一个数与0相乘,结果是什么?正数与正数、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之间相乘是怎样的?各个小组进入激烈讨论之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大环境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出发,大胆尝试引入全新素材,通过多维度、多视角提升数学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整体规划。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等方面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 王才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92-93.
G622.0
A
1002-7661(2022)16-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