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自利
探索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岳自利
(兰州市第九中学,甘肃兰州730050)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落实终身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需要得到所有教师的足够关注。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阵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结合终身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养成;教学措施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了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从习惯培养的角度入手,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观念,使学生逐渐将习惯总结成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养成上的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用有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特殊的影响,一个具备良好数学修养、教学水平和人格特征的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感化,使学生不自觉地遵守课堂规则,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修养上,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地理解教材上的信息,可以在学生需要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方法进行必要地讲解,如此,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服感,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教学水平上,身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懂得怎样教学生,了解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从而选择出恰当的方法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人格特征上,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让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充满希望,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只能够具备一到两项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难免会出现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首先,很多学生存在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上,学生的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个性比较叛逆,意志力不够坚定,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小动作过多等不良的习惯。而学生即便知道这些习惯是错误的,但是出于个性叛逆等原因,还是不愿意克服困难纠正自己的错误。
其次,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在课堂上不愿意表现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地进行合作、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等。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一部分学生由于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比较自我、不关心课堂教学的进展、对待学习消极怠工,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足的情况。
最后,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课堂时间。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虽然教师是课堂上的设计者,但是身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当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自己听课的节奏,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行为调节能力都比较差,掌握的学习方法也不够科学,从而经常出现教师和学生节奏不相适应的情况。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预习观念。很多学生对预习存在误解,有的认为预习就是简单地浏览一遍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甚至有的学生会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难度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完成之后,课堂上就不需要听讲了,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但是,其实预习对于提升学生听课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收获能力上的提升。在预习当中,如果学生能够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思考,则可以使学生逐渐从繁忙的无效学习活动中脱离出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预习活动中的提问意识。在教学中,不怕学生有问题,就怕学生没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不是为了避免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而是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深思熟虑当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最后,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预习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习惯先看预习材料中比较显眼的部分,这就导致学生在预习完成之后可以记住结论,但是却没有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预习具有思考性,教师让学生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预习:首先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让学生按照预习单上的顺序进行预习,而不能跳读,直接阅读结论。在明确了要求之后,学生需要思考预习单上提出的几个问题:随意地剪裁出一个三角形,你可以将这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再随意拿出一个三角形,你可以通过裁剪和拼接的方式,将这个三角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这两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思考形和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在阅读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节奏进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之后,学生开始阅读正式性的材料,通过阅读材料解决上面的问题,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此外,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过程大于结论”的观念,让学生学会享受预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养成积极的预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
在课堂上,有效倾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信息,更可以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碰撞,使学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尤为注意学困生的问题,纠正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一些陋习,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倾听的方法。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准备。倾听习惯不好的学生大多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将课本、草稿纸等都准备好,以免因为这些小动作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展开相关的训练工作,让学生做到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端正的坐姿;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做到眼睛注视发言人的一举一动等等,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最后,教师要精心地设置课堂问题。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倾听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更值得倾听和思考。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环环相扣的课堂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较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倾听意识。
比如,在教学“数轴”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简单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1+2=?16+17=?……在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又向学生提出问题:那么1-2=?16-17=?……这样的翻转提问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新鲜的,很快地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之后,在学生的好奇心下,教师再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是数轴,学生可以学会用图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倾听的意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发言,坚决避免“一言堂”的问题。这样,学生为了更好地表现自我,在倾听时也会更加认真。
课堂记笔记是提升听课质量的关键所在,并且可以使学生的课下学习也更有效率。但是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效率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有用的技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首先,学生可以先听讲,之后将需要记住的东西记在书上或者练习题的旁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记笔记只是辅助学生听课的一种手段,学生的主要活动还是思考,因此绝不能因为记笔记而耽误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如果不向学生强调这个原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因为记笔记而顾此失彼的问题,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其次,在做题过程中记录的笔记要独立完成。对于知识点的笔记,一般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学生的完成效果大多比较理想。但是在练习题完成中涉及到的知识则比较复杂,并且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思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习题的笔记,尽量做到不看教师的批注,独立地完成,在笔记中批注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最后,学生的笔记一定要简洁、直观。数学语言有着简洁美的特点,学生可以用简单直观的符号和图示表达出复杂的数学观念,这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学生的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因此,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明白的、喜欢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单元复习过程中,其中一个学生使用了思维导图简单快速地记录笔记。学生以“平行四边形”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扩展:中点四边形”作为思维导图第二层的关键词……这样的笔记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在用笔记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快速地回忆起自己学到过的重要知识。再比如,在《二次根式》的教学中,笔者在黑板上写着的一个结论为“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但是一个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就使用了符号的方式,使用了“√a中,a≥0,且√a≥0”这样的方式在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并且也使得学生的笔记更有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合作当中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但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并不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活动取得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教师要从习惯养成的角度逐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首先,教师要建立合适的分组制度。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学习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可以混合在一起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让小组内可以充满不同的声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合作讨论内容的难度,在恰当时候将优等生分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讨论问题过难而出现优等生“一言堂”的情况。
其次,要明确小组合作讨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是在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进行合作,否则学生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比如,在教学“矩形的性质”时,教师将五个人分成一个小组,让学生共同思考问题:矩形的角有什么特点?矩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从图形上来看,矩形有什么特征?这三个问题并不困难,学生之间可以分工合作,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承担一个任务,从而使合作学习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求,做好合作学习和其他教学手段之间的有效整合。在合作学习中融入其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更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学生个别学习、班级授课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开放性,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富有生活气息,养成积极客观的数学学习态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思考,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逐渐地学会从数学的角度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基本素养得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养成应用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帮助下形成良好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比起让学生直接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应当更加强调学生在能力、素养上的提升,用有效的方法开发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获得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用点滴的积累构筑学生的能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对学生应当养成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进行分类,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有效的措施,落实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
[1] 贺彦强.初中数学课堂中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8(11):143.
[2] 裴阳阳.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3] 罗晓艳.刍议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04):213.
[4] 余莉莉.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G424.21
A
1002-7661(2022)16-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