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丹 刘玉洁 魏倩倩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5)
辅修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辅修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后可获得另一学科的辅修学士学位。本科生辅修第二专业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还能弥补学生高考时没有考到心仪志愿的遗憾;在修读双学位的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现在用人市场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如果一位同学主修工科,同时辅修了经济学课程,他的知识体系将会更将的宽阔,在招聘时相对更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深化高等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以及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影响和意义。新媒体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更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我们要更好的承担高等教育的使命,要适应这一变化,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和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实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缩小成就差距。
辅修双学位学习成果强调的不仅仅是通过学业的考核,学分的完成,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完善的知识体系。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无论是在教育革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方面,还是在教学支持设备的更新完善方面,都能为辅修双学位的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时间资源和课程资源。
辅修学生的学习指导,是一个从学生产生兴趣至学生完成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辅修双学位教育尚未建立合理完善的培养制度体系,较缺乏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宏观的引导和指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报名之初没有很好的途径对辅修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从本专业老师那也很难获得相应的指导,容易造成盲目选择。尤其是因自身基础较弱而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造成无法适应辅修双专业课程的学习强度。并且在辅修双学位课程设置上面,基础理论课占据绝大多数,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性的推广。最终造成部分学生不得不放弃辅修双学位学习,无法完成学业。
(2)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理念。面对在网络科技支持下的新颖、多样、开放的课程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和交流方式,一时难以很好的适应,也会导致在辅修教学环节中出现教师或学生角色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放有余而收不足”,学生在课堂“漫无目的学习”抓不住重点的情况。
(3)辅修双学位课程的设置重点应在于平衡好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二者之间的关系,而目前高校以教室的课堂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针对辅修学生的课程安排时,往往没办法兼顾辅修学生的特殊性。在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经常会存在时间安排冲突,实践类课程受到忽视等问题,进而往往会造成学生无法合理分配时间,不能正确处理主修和辅修课程学习的关系,主观能动性降低,个性化培养不足,导致辅修双学位教育的质量下降。
辅修双学位教学模式应以时代特征和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辅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推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法,以线上线下互动来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完成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高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下的教学需求,在加强“互联网+”意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网络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应用互联网技术强化教学效果。将辅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多地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模为思想点”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探索教学理论及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中,辅修双学位教学模式的创新趋势将集中表现为:创设多样化、课程边界拓展化、理论实践相结合。辅修双学位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更具有开放性,辅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结合主修专业的内容并评估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等条件来灵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和方法等。通过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方法,以此摆脱空间和时间上教学模式的约束,更为合理的安排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课程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学习实践等教学活动。
这种交叉混合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方法可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质,以此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可以更好地扩充、弥补师生交流的局限,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辅修双学位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从狭义的封闭学习模式转换为空间和时间相对自由的开放学习模式,帮助辅修双学位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与者。教师作为施教方,学生作为受教方,在完整教学过程中,计划的调整、意见的反馈,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影响。网络评价数据产生后,学校的教育教学部门实现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与监督。评价数据产生后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不断探索最佳方案,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学手段等,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建立同行评议、专家组听课制度,以此加强教师责任心,从而从多维度保证辅修双学位的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网络学习可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学生在主修专业的课余时间,通过运用各类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辅修专业的学习。同时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及时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完善课堂学习的不足。硬件条件包括网络平台、免费上网资源等;软件条件包括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识、网络平台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能力、学生互联网学习的主动性与自学能力等。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高校教育有MOOC、微课和网络课程等形式,众多高校提供各自的特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开放大学。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主修专业背景,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科学合理的安排双学位的课程。
新媒体技术良好的互动性特点在教学管理环节得到充分应用,可为学生日常管理提供新的选择和便利,将在辅修双学位的教育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院系,具有分散、不易召集的特点,而新媒体可以建立起强大的沟通网络和信息渠道,能够帮助辅修学生更全面的获取辅修专业的信息,包括培养方案、专业特色、就业升学情况、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新媒体技术使得辅修教育环节教务信息的发布、传递和反馈等环节时效性更强。新媒体引入使学生的管理模式及理念会发生极大的改变,管理人员可以运用移动端快速准确的为广大师生服务,高校可以构建相应的教学平台,辅修学生则可通过移动服务平台获取教学管理信息,及时掌握学校教务信息。新媒体图文并茂、开放多样的形式,必然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这个管理环节中,可使用交互式的方式紧密联系各方,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管理。教务管理人员可随时共享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条线共同合作配合,能确保各种教学管理信息及时传播,从而提高日常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