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光源 王向珍 尚 爻 孙莹炜
(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6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育部也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过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研究与实践为路径,以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关键,以强化课程建设为核心,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在实践探索中,本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围绕“教师-课程-学生”三个维度开展教学改革,努力做到教师有能力,课程有引力,学生有动力。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3]。
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体教师深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均严格要求自己,身正为范[4]。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5],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理想信念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在牢牢扭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教学的基础上[6],要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不断反思教学模式和教育实践,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社会调研及教学成果申报活动,以赛促教,提升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科研是反哺教学的重要途径[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全面辩证地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把握理论问题,在理论钻研中磨炼自己[9],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引领学生未来发展之路。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10],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实践中拓展思维和视野。教师利用假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认识,拓宽思路和视野。
着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2.1.1 “专题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围绕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工作实际设立专题,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课堂集中讲授,既能够突出教学的热点、重点、难点,还能够和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如专题《青春之问:人生观与人生价值》,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生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认识和解决人生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再如《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在讲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结合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活动,课程邀请参与阅兵的我校毕业生走进课堂,以亲身经历为大一学生讲述参与国庆阅兵的所思所感。2020年,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战“疫”故事,阐述抗“疫”精神,传递抗“疫”正能量,努力探索将抗疫实践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课程将疫情中所涌现的医护典范,所呈现的中国制度优势,所蕴含的爱国情感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
2.1.2 “专业特色”:坚持因材施教,实现思政教学与医学教育同向同行
针对我校学生是医学专业的特点,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内容讲授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案例素材,提升讲授的吸引力。如在《大医精诚:医术、医德、医风》《健康中国:医疗实践中的道德要求》等专题中充分结合了医学专业特色,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既保障一般知识点的传授,又能够深入医学院校学生专业需求,真正地实现德育培养和医德修养相得益彰、思政教学与医学教育同向同行。
2.2.1 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内容,讲“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目标已集中于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为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强化理论学习,花大力气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直面理论难点和现实热点,深刻准确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同时,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吸收和借鉴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11],推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2.2.2 将“一二三三案例教学法”融入日常教学,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二三三”案例教学法。“一”,即一个案例贯穿课堂始终,将“一”个案例讲深讲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 “二”,即两个要素,亦即理论内容和教学要点,对每个案例的分析都会围绕这两个要素展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三”,即三个问题,也就是每个案例都会以三个问题链的形式提出,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第二个“三”就是要打造“三度”课堂,即打造有高度、深度、温度的“三度”课堂,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在积极探索和丰富课堂教学载体方面,通过情景剧、公开课、微电影、公众号、案例教学等方式方法创新教育教学。
2.3.1 “小班研讨”——强化学生对热点难点问题理论探究
小班研讨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环节。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主动参与,促进其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切实提高大学生对参与度、投入度、满意度。在小班讨论过程中,结合课程发挥大学生自己的创意和兴趣特长,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歌舞、小品、朗诵、辩论、演讲等形式深入理解了课本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实践,学生们对于小班讨论的形式认可度较高,并且实现了全员参与的效果。
2.3.2 “5 min小讲台”——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专题,例如“来自诺奖的启示”“我心中的英雄”“我家长的红色文化遗产”等,在每节课开始的5 min内,鼓励同学对专题内容进行讲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指导。这一做法使学生由听课者成为了主讲人,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热情,得到了普遍好评。
2.3.3 “课堂小短剧”——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小短剧教学活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每个教学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同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中任选一词进行展示。通过课堂展示,实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热起来的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温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学生们在演讲和情景剧的展示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主动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将医学梦与中国梦真正同频共振。
2.3.4 “主题小演讲”——助力医学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在“医学梦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中,更好地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解决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等一系列人生课题,每名学生都在经过各自的思考后,展示了自己的医学梦,憧憬了在未来新的征程中各自的理想目标,诠释了实现目标的途径,为今后的学习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2.3.5 “微信小短文”——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针对本校学生的上网习惯以及常用手机应用软件开展调查,最终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搭建了课程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根据课堂的教学进度,适时推出学生广泛关注的微信小短文,鼓励学生将对课堂内容的所知、所想、所悟以留言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号上展示。此外,公众号还会结合校庆、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适时开展微言微语征集活动,例如“母校,我想对您说”就是用这种活动引导学生抒发和凝固对学校的爱校情,公众号也会配合学校的一系列校庆活动做好宣传展示,让学生们从学校的发展历史中感受国家的支持、发展与强大,进而迸发浓浓爱国之情。一系列栏目的推出,不仅配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将讲授知识生活化的呈现在微信公众号上,还将课堂空间延伸到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在实体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和人生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小课堂远远不够,理论需要走出课堂[12]。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视野,树立看社会、看发展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教师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引领学生成长。一方面组织带领学生先后前往上海市中共一大会址旧址、河北省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现场教学;另一方面,注重把握重大展览、历史回顾等资源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学习《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真看、真想、真用,不仅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还能将理论知识在社会大课堂中加以运用。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提升青年学生理论素养,强化对青年学生的理论引导,为青年学生增强理论思维务实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责任[13]。在第二课堂中,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论难点,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多角度、多视野充分了解和全面把握理论难点的历史缘由、现实表征及当代价值意蕴,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第二课堂通过回应学生提出的理论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热点中发现理论基础,从理论思考中解答现实疑惑[14]。例如,2020年,通过对防疫抗疫一线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的讲授,引导学生在防疫大考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引导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在中国人民心中积淀起来的最纯朴、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5]。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就需要在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注重发挥青年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悟典型人物、体会典型事迹、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荣誉感,在实践中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焦光源:提出研究思路,参与研究实施;王向珍、尚爻:参与研究实施;孙莹炜:参与研究设计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