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蕾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215000)
问题指引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活动组织的时候,让问题作为教学的“引”,借用问题形式将要教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或是借用问题模式一步步引导着学生思考.此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里的运用范畴十分广泛,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运用.坚持问题引导,学生既能够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问题处理过程中积聚丰富的解决策略,将数学思维能力调动起来,从而为之后运用数学解决具体问题夯实基础.
华罗庚说过,人们之所以认为数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对数学研究和实际生活相脱离.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看重对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特别是构建问题指引情景的过程里,应当选择比较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展开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着学生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里,助益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千克的认识》教学,千克这种质量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应当根据这一现实,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结合问题指引学生展开关于质量单位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大象和蚂蚁进行拔河的视频,使得学生思考:蚂蚁在进行比赛初始就会输给大象吧!此处就是将千克这种抽象的重量单位概念和有关知识适当转化为学生在常规生活中能够遇上、比较熟悉的具化动物形象,可以消除学生对未知知识的一些陌生感.一旦学生对蚂蚁和大象的力气力量分析出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知悉和了解到肉眼观察的方式,也能够了解可以运用体重计的方式予以测量,如此就能够了解到各个物体的重量,进一步将这堂课的学习主要内容引导出来.教师可在导入新课环节部分,让学生们猜一猜自己准备的一包红枣、一袋膨化食物,哪一个更重?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当中,根据自己以往的实际生活经验,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学生在生活当中比对这两个物品的实际轻重已早有体验,因此教师在问问题的时候,学生心中已然有答案了,在熟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新知的情感,这不但非常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此激活生活经验与数学思维,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数学.
每个数学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教学重难点,这是课堂上教师需要着重讲解透彻的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问题情境设置时,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让问题围绕着教学活动而服务.所以,在具体情景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遵照学生的知识储备,适当深化问题,以问题情境指引,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成效.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可能性》教学的时候,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需要思考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能够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相关的知识,同时能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问题进行简单的解决,培养一定的思维、解题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问题模型的建构适当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系统性的建立对“可能性”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为各个小组分配外形、质量都一致的球10个,在球上需要依次标记上数字1-10,使得学生能够在盒子里按顺序放入5个小球.教师提前准备好指引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事先设定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学生需要遵照教师给出的具体范畴,对于选定的小球对应数字做好调整,如此既能够将事件出现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获悉,同时也能够获悉一旦限定条件出现变动,相同事件出现的确定性、不确定性等完成相互变动.利用这样的方式,数学教师们能够助力学生养成比较全面的数学思维,进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科中算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科知识,而在教学中老师应当预设教学可能的难点,利用问题指引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问题引导下明白和解决这些知识难点.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可能的学习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兼顾到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进而助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比如,对苏教版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有关问题讲解的时候,教师的问题指引可以采用建模形式,将鸡、兔转为比较容易操作的数学模型,建立科学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此种教学情境里,按照鸡、兔脚的数量,合理分析和理解“鸡兔同笼”中详尽的鸡兔数量.在教学中设置对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能够由各个视角对问题展开分析,“你们可以用假设法,先假设脚都是兔子的,那么会有几只兔子呢?”而在学生求出答案之后,教师又可以趁着学生兴奋之时继续引导,“刚刚是假设所有的脚都属于兔子,那么倘若假设脚全都是鸡的,那么能得到一样的答案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实际尝试了假设法,以实践能够了解到对于鸡兔同笼问题能够假设全都是其中一种动物的脚,然后判断究竟是多了几只或是少了几只脚,而后除以鸡和兔的脚相互间的差,由此就能够得到动物的具体只数.等学生们解决完鸡兔同笼相关问题的知识点后,教师可进一步扩大有关此内容的知识面,例如和平小学有5名同学去参加数学竞赛,一份试卷共20道题,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一道不但不得分,还要扣去3分,这3名同学都回答了所有的题目,小明得74分,小华得22分,小红得87分,他们三人共答对多少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鸡兔同笼问题当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应用于此题当中,并推导出正确答案.教师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难点有技巧性地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这些问题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与思维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数学知识实际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所以在展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里,教师们要求对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予以重视,在教学设计上选定适配的教学素材,构建趣味性强的问题指引,助力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互动活动里,充分接收和掌握到对应的数学理论知识,自此,学生才能够收获更多,进一步培养数学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位置确定》有关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对于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有很多,可以选择趣味性的直观体验去展开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进寻宝类的游戏化问题情境里,要求一位学生在教室里找到老师提前藏好的物品,一旦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对应的物品之后,再为学生供应适配的指引信息,按照老师给出的行、列位置信息,逐渐缩小物品的具体范畴,尽可能将找寻的难度适当降低.待到游戏结束以后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形式里,究竟是哪一种形式更为容易,为什么?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打造出问题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的全过程里逐渐学习和掌握住对应的数学理论知识.自此开展的数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成效提升,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这种趣味性的直观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位置空间的数学概念与知识体系,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与掌握有关位置确定的重点理论知识与内容.在课本第51页“练一练”这一模块儿当中,问题是以哪儿为观测点?灯塔二在轮船的什么位置?又需测量哪些数据?……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当中去交流,互相测量并共同完成计算.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充分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动手,勤思考.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而小组讨论更是能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前提下必能让题目越解越顺,越解越有趣.
学生无论是从课堂上还是课堂外积累的知识,无非是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如何更好应用于实践当中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现如今所有学科中,数学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因此小学数学的教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书本上所标注的重点知识,更要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以致用,在实践当中不断检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加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设问要在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在生活实际当中会遇到的相关问题.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在课堂之前准备一包糖果,将糖果袋中所有的颗数告知学生,再问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分三颗糖,那么这包糖果够不够呢,如果够的话还剩余几颗呢?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教授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知识点、计算过程与技巧.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去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也能在实践当中去反复的思考与锻炼,在这种问题与实际情形结合的情况下,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思考领会与理解,不但能将此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对该重点内容的把握更上一层楼.
在问题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主动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学合理的问题指引、带领学生在题目当中去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能够利用问题指引形式为学生呈现新知识,运用问题指引形式有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运用问题指引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此才能够推动学生在问题指引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好问题,进一步为数学运用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