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作文题精选精析

2022-03-16 08:55:44张东河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渣作文题学霸

张东河

1

【题目来源】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

春光复始,适常如斯。二十一世纪已过完21 个年头,我们,即将告别高中,开启另一段人生。展望未来,把握当下,回顾过往,岂能无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导语,指出离别是人生常态,引用三句诗词说明人们对于离别有不同的态度。用“其实”作转折,引出中心句“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然后用“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对中心句进行阐释。“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阐释句)暗示考生所写内容不能纠缠于离别的悲伤,而应放眼未来,健康向上。第二部分是背景语:2021 年过去,2022 年重启。高三学生即将迎来高考,开启新的人生。意在引导回顾过往、观照现实、畅想未来,激发写作欲望。第三部分是要求语,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要注意两点,一是“你”当指本届高三考生,二是文体只能是记叙文或议论文。据此可知,写作应当紧扣“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来展开。在文体选择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和喜好、擅长确定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选定文体后,文章内容与语言表达等都应有鲜明、典型的文体特征。记叙文可写考生本人告别与重启的人生经历,写出感悟和改变,视为契合题意;只写离别或只写重启经历而无感悟,则视为偏离题意。议论文写对告别与重启的思考,既可从大处着眼,写时代与世界的变迁、进化,写国家、民族之间的对抗与和解,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写家乡的发展变化或个人的蜕变新生。要注意结合命题背景、紧贴现实来谈,不宜抛开现实或个人实际泛泛而谈。

2

【题目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 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导航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只需打开导航软件,人们便可以按照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于是,有人说从此天下再无“路盲”。

然而时下也有一些青少年,一味盲目追星,把明星偶像当作自己的导航仪。须知,过度依赖“导航”,会使人思想简单、思维懒惰,变成另一类“路盲”。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正确导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情境材料第一段以导航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引出人生需要正确导航;第二段以一味盲目追星为例,指出“过度依赖导航”这种错误的“人生导航措施”的危害。据此可知,写作这道作文题,在构思立意时应当围绕“人生导航”这一特定情境来展开。任务指令的关键语句是“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正确导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词语是“如何”“人生导航”。这两个词语提示考生,确立论点应该从“怎么办”这个角度来切入,也就是思考为自己人生导航的措施。“青年”说明文章面向的对象是青年,因此语言要贴近青年,内容要能够指导青年;“联系材料”要求“为人生导航的措施”不能脱离材料泛泛而谈,“措施”要出自材料;“感悟和思考”,提示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做到文中有我。

行文构思上,可以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议论。开篇可以从生活中与导航相关的现象、事例等引出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如“正确选择人生导航的标准,引领人生”“切勿过度依赖‘导航’,理性追求偶像”;最后回扣观点,绾结全文。

3

【题目来源】河北省保定市2022 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国维曾说,古今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

其实,做学问如此,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就,甚至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百年奋斗历程,无不是从这三种境界一步步走过来的。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新时代的高中生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专注投入地奋斗,这样才能最终享受功到事成的喜悦。本题材料选择王国维有关做学问的著名论述,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个人成功,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体现了考试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材料中的第一种境界是说要树立远大目标、明确奋斗方向;第二种境界是说要专注奋斗、锲而不舍地追求;第三种境界是说豁然开朗的顿悟、功到事成的喜悦。前两种境界是因,最后一种境界是果。材料第二段提供了立意的角度,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来谈,也可以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来谈。

立意示例:1.树立理想,重在行动,收获成功;2.求索,奋发,复兴;3.有志有专有恒,方见灯火璀璨;4.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就伟业。

4

【题目来源】2022 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

1956 年2 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

2021 年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的关键句为第一则中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第一则材料对这一句话进行了注释。第二则材料指出董必武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题词就是出自这一句话。第三则材料指出众多参观者在这一句题词前久久驻足,颇有感触。可见,这句话集中反映了材料的中心意思。这句话的引申义为:前程远大的事业,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微不足道,但是完成的时候成就一定会变得巨大。

作文材料采用的就是引申出来的意思。那么,如何理解材料二(董必武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题词)和材料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后游人在题词前的久久驻足)的关联?这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正如庄子名句的内涵所表达的:任何伟大的事业,在一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需要心怀信仰和理想,保持昂扬的姿态,只要日拱一卒,久久为功,那未来一定是美好且光明的。新时代的“赶考”人会继续被这种精神所鼓舞。

从导语的“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应为议论文。具体行文时,考生可结合党的百年奋斗的里程碑式事件与成功经验,回答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什么能够做到“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同时,还应结合新时代新的征程与挑战,表达不改初心,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

立意示例:1.实现远大目标,从细微处做起;2.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

5

【题目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所使用的词语,显示着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文化品位及审美趣味。在校园、社会、家庭和网络等各种交际场合,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使用“学霸”“学渣”这两个词语,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请就此写一篇主题班会发言稿,向班级同学表达你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写作任务要求颇为具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文体格式要求是主题班会发言稿,写作对象针对的是班级同学,议论话题要围绕“使用‘学霸’‘学渣’这两个词语”这一现象,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这道题可以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思辨能力。从思想层面来看,使用“学霸”“学渣”这两个词语背后是无知的傲慢和对人的歧视,其“思想境界、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文化品位及审美趣味”都存在问题。从思辨层面来看,这一现象的背后有教育、文化、传统、现实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原因,需要去挖掘;如何对待或改变这一现象也需要从多角度思考。本题关注点应该在使用“学霸”“学渣”这两个词语的行为是否得当这一话题上,如果考生写“‘学渣’也可以逆袭为‘学霸’”“‘学霸’‘学渣’没有统一的标准”等,则应看作偏题或跑题。

参考立意:1.语言背后的歧视要不得;2.无知的傲慢 无德的歧视;3.“学霸”“学渣”莫出口;4.这样说话是精神伤害;5.“学渣”仅仅是自嘲,称人“学霸”实为敬慕。

6

【题目来源】成都石室中学2022 届高考专家联测卷(五)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感受到痛苦,那么你还活着。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那么你才是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理解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他有着与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法)勒内·夏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作文题所提供的两则名言材料都围绕着“痛苦”的话题展开。这里所提到的“痛苦”可以是生命中的挑战与挫折,可以是人生中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处境,也可以是生命中不期而遇的苦难,还可以是人类所面对的不完美的世界。从列夫·托尔斯泰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痛苦对于人的意义。痛苦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它让人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同时也倡导具有同理心,能感知并分担他人的痛苦,从痛苦中去升华人的价值。从勒内·夏尔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痛苦是与人的精神成长相伴随的。痛苦并不意味着失望,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应当从痛苦中生长出与痛苦相称的力量,从而变得更强大、更坚韧。写作时,要紧扣痛苦和生命之间的关系,联系个人的经历与当今时代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力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有力、表达有启发意义。

7

【题目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2 届高三模拟试卷(一)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材料三:

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法国]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以上几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的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引述了三则名言,审题时需要把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异处,从中提取出合乎立意指向的观点。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当“孤立个体”“融入群体后”其个性、思想被湮没、被取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当代公民应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既能集思广益又学会斟酌取舍,进而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做一个既有主见又善于听取意见的人……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甚至是人类的前途命运。

8

【题目来源】2022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 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网络社交需要,短视频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新宠”。据统计,截至2020 年6 月,青少年作为我国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据了总量的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有人认为,短视频给青少年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青少年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现象,你所在的班级最近准备举办一次辩论赛,辩题是:短视频的火爆究竟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丰富(正方),还是精神文化的匮乏(反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请就你支持的一方观点写一篇开篇陈词,注意立场鲜明,做到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情境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就辩论赛中自己支持的一方观点写一篇开篇陈词,也就是写一篇发言稿。所供材料交代了写作的具体情境,主要分析了短视频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短视频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使之成为青少年的新宠。从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占比大,观看的次数多。命题材料的情感倾向并不明显,它只是客观地分析了短视频与青少年的关系。

写作任务给出了辩论的两个观点:短视频的火爆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丰富(正方);短视频的火爆体现了精神文化的匮乏(反方)。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写作,但要写成辩论稿的形式。注意只能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辩论时力求观点鲜明、例证切实、论证有力,也可以破立结合,将立论(确立己方观点)与驳论(反驳对方观点)有机统一起来。

例如,选择正方(短视频的火爆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丰富)观点,可以从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做分析,再结合数据、事例进行分析证明。如果你选择反方观点,则应从揭示短视频的弊端入手,分析其碎片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从而证明短视频的火爆其实体现了精神文化的匮乏,还可提出使精神文化丰富起来的措施,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红色旅游等。

猜你喜欢
学渣作文题学霸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从“学渣”逆袭成“网红”
惊呆了 真正的学霸竟然都是“玩”出来的
我是『学霸』
“学霸”进行时
“学霸”“学渣”有话说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班级充满相对性
我是学渣千秋叶工作室
学霸的幸福生活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