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李 智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不但可以从中考和高考中英语学科所占分值可知,而且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社会对英语教育需求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不断变化,教育部多次修订、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学习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社会需求、社会实践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英语学用能力等应成为目前的教学重点。
2009年,厦门大学举办了具有先进创新意识的首次全国性口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随后,全国范围的口译大赛不断推广,全国口译大赛、中华口译大赛以及各地各级翻译协会举办的口译大赛遍地开花,涉及英语和多个语种[1]。起初,口译大赛仅局限在普通高等英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翻译学科建设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以说这是高校在人才培训过程中,展现学生的中英两种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方法,是高校口译和英语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2018年,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不同地区的翻译协会也举办了不同层级的青少年口译比赛。此类竞赛主要针对12~18岁中英双语优秀的初高中在校生,通过源语复述(英文)、主旨口译、英译汉、汉译英、对话口译、演讲、抢答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考查参赛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词汇应用能力以及双语转换能力等。另外,在原本针对高校和社会的一些口译认证测试中,也开始出现初高中学生的身影,参与人员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构成了各阶段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在青少年阶段举办口译大赛,也正是围绕这一主导思想展开的,比赛以其自身特点,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口语、听力、语法、语用等,深入强调应用先行,以赛促学。
主题语境一致。在青少年口译比赛中,主题并非与高校口译比赛一致,后者倾向于国际时政、首脑发言、经济、科技、环保等较为严肃的话题。在青少年的比赛中,主题贴近生活,多与国内要闻、中国文化、人文地理、饮食健康、旅游等相关,涵盖在课程标准的三大语境主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
语篇类型相似。口译比赛中,主要考查听说能力,口译材料以音频和视频为主,一般不包括读写类文本。以听辨对话、口译段落为主,考核选手的听力、口语、双语转换等能力。听懂英文是基础,母语和英文表达是口译的重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所给标准化课程案例和教学过程中,都有类似的对话和短篇。
语言知识学以致用。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其中学生需要能够听懂、使用对应级别的词汇,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高中阶段从基础课程到选修课程需要掌握2000~4200个词汇和短语。高中毕业时,完成提高类选修课的学生基本可以达到英语四级的水平。比赛中,源语复述(英语)、演讲(英语)等环节,充分考查了学生英语语音水平、词汇丰富性、语法准确性以及灵活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在英译汉、汉译英和对话口译等环节,不仅考查了上述内容,也考核了学生母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对应的语用知识(对话口译中表达是否地道等)。
文化知识内容丰富。青少年口译大赛具体涉及到国际文化、中国文化内涵、双语交流等多种文化知识,其对选手的要求与两个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一致,即选手需要顺畅地在双语间进行切换并遵循不同的文化进行表达。
强调语言技能实际应用。两个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听、说、读、看、写,口译要求的比两个课程标准更高。事实上,在口译比赛中,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这与传统的英语学习不完全相同,或者说,英语说得好不等同于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口译员。做好口译还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如学生需具有较高水平的双语能力、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丰富的百科知识、专业主题知识、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及心理综合能力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如笔记记录、信息综合与重组、口译应对策略[2]。
学习策略综合应用。根据两个《英语课程标准》,这一内容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在比赛中,只能看到部分学习策略的综合应用,例如选手听到不熟悉的词汇、话题和内容时,是否可以镇定地在现场根据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对词汇进行猜测,对口译内容和主题进行联想、推理和判断。
青少年阶段的口译大赛中,我们看到了选手们的出色表现,同时也对教学产生了一些反思。英语学习不是为了学而学,也不是为了教而教。在教与学中,学生和教师体会到英语是一门有用的语言,不再是试卷上一排一排挠头的选择题,也不仅仅是教案上一行一行的语法规则,而是能够活跃在工作应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了解国际时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等,让语言应用更加有用武之地。这些都需要有良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口译比赛就是这样一种要求基础扎实,源于语言应用的展示性比赛,这正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具体体现。
不同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和对应教学任务与口译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是基础,在这一阶段进行口译教学的难度会非常大,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听、说、读、看、写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学习兴趣,打好学习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施教。
在高中英语教育中,继续夯实基础,拓展词汇和所学内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还给出了可参考的课程设置。根据不同学生的升学要求和个性发展,课程分为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值得一提的是选修课包含实用类和拓展类课程。其中,实用类课程包括职场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英汉互译;拓展类课程包括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文体与修辞、英语文学赏析、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戏剧与表演、英语演讲与辩论。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多门课程都会涉及到口译或与其相关的内容,如英汉互译、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等,可以作为引导性课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口译是较高级别的英语能力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较难实现,在高中阶段后期是有可能做到的。英语教师可在教学中适当渗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视频、音频、网络会议,播放博鳌亚洲论坛、政府工作报告答记者问环节、陪同口译现场、口译大赛录像、访谈专业译员等等,观摩专业的职业译员和与学生类似的学习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切实了解什么是口译,这项工作具备什么特点和职业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高校和各级翻译协会举办全国性质的口译大赛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青少年口译大赛方兴未艾,是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此类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