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菖蒲塘村旱灾成因及防减措施研究

2022-03-16 03:50:00郭文轩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塘村旱灾菖蒲

郭文轩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菖蒲塘村位于凤凰县廖家桥镇,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00 m左右,全村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菖蒲塘、樱桃坳、长坳、马王塘。共辖15个自然寨,23个村民小组,710 户3 035 人,全村人口以土家族为主,占总人口的2/3。

1 菖蒲塘村旱灾成因分析

根据凤凰县气象灾情资料,1986—2021年,全村干旱和特大干旱分别发生了21和5次,正常年份仅为9年,干旱发生年份占总年份的75%,属于干旱频发地区。干旱的频繁发生使菖蒲塘村的旱情十分严重,例如1992年,全村发生特大干旱,村内2座水库及全部蓄水池干涸,农田受灾面积达到300余hm2,水稻大部分绝收,全村2 000余人、1 300余头牲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1]。

菖蒲塘村旱灾以夏秋干旱为主,据资料统计,1986—2021年,全村共发生夏秋连旱18次,占干旱总次数的70%。夏秋干旱一般集中在6—7月,一般持续时间可达70 d左右,菖蒲塘村的干旱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菖蒲塘、长坳2个片区,樱桃坳和马王塘片区受灾较轻,在全村干旱的地域分布上,中部、北部地区重于东部、南部地区。

1.1 自然环境

菖蒲塘村的常年干旱,与其所处的武陵山区南段十分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1.1 气候条件武陵山区南段持续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菖蒲塘村常年干旱的主要原因。每年6月以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武陵山区南段上空的冷暖空气不易交汇,整个7—9月菖蒲塘村的总降水量仅有300 mm,且由于天气晴朗,蒸发量较高,导致地表干旱的发生。

菖蒲塘村的降水分布受到境内地形、海拔以及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地域差异及季度差异。4—6月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45%左右,而在7—9月的需水高峰期,降雨量仅占全年总雨量的25%,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1.1.2 地理条件首先,地质条件。菖蒲塘村的降水集中在4—6月,如果该村土地可以将雨季降雨有效储存起来,旱季就不会出现严重的旱灾。究其原因,与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关系。菖蒲塘村地处岩溶地区,土质以红色石灰岩为主,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这种灰岩受季风、水源等自然环境的长期侵蚀,十分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区域内峰峦、溶洞等密布,当降雨时,雨水会沿着地表裂缝和洞穴垂直渗入地下,导致该地地下水水位极低,地表水严重缺失,易形成岩溶干旱,造成该村旱季水资源短缺[2]。

其次,该村的地形特点也是干旱发生的重要因素。菖蒲塘村所在的武陵山区南段,地形分布十分复杂,且菖蒲塘村由四村合并重建,不同片区之间相隔较远,因此其地形特点不尽相同。以村境内的菖蒲塘片区和马王塘片区为例,菖蒲塘片区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平均海拔仅有200 m左右,马王塘片区位于菖蒲塘片区以南的坪地,平均海拔近400 m。由于山脉对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的地方雨量更多,导致两地年平均降水量相差近100 mm。

最后,该村长期缺乏自然水源。村境内虽有沱江流过,但仅限于马王塘片区以南的一小片河谷地带,对于大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地带的菖蒲塘村其他地区而言,耕地难以得到有效灌溉,且取水困难。因地质条件较差,该村地下水水位极深,造成打井十分困难,仅有的几口浅水井因水质较差,无法满足需要,其旱灾的受灾范围基本上覆盖全村。

1.2 社会人为因素

除了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外,人口增长带来的山地开发和开荒毁林、盲目逐利导致的极为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也是菖蒲塘村旱灾频发的重要诱因。

1.2.1 人口和农田的增加改革开放后,菖蒲塘村迎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期,至2014年,全村人口已达3 355人。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开垦新的农业用地成为现实需求。20世纪80年代开始,菖蒲塘村开始大力种田垦荒。在全村所在的狭谷地带农业用地已趋近饱和的情况下,村民开始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半山地种植水稻、玉米的粮食作物。这些地方因为地势高,该村农业灌溉水资源又非常缺乏,而水资源丰富的河谷和盆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极少,逐渐增多的人口只能向山上开发。在菖蒲塘村,可以看到很多山坡上的梯田,这些山区的农田灌溉在降水充沛的雨季尚能解决,但一旦到了枯水期,取水就是个大问题。人口的增多迫使人们向取水难的山地开发,大片山地农田在降雨少的年份自然易发旱灾且损失惨重,造成菖蒲塘村整体旱灾面积的扩大和损失程度的加深。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旱灾导致的农业减产极易引发大范围的粮荒,从而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基本生计保障。

1.2.2 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大量的毁林垦荒。县境内气候湿润,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适宜杉木、马尾松、麻栎等植物的生长。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大炼钢铁运动,大量的树木被作为燃料来源而被大量砍伐,造成了森林植被的破坏,全村森林覆盖率一度降到了10%以下。二是因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人们开始向山区开发,开垦田地,大量树木被砍伐,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1984年调查,全村水土流失面积17.33余hm2,占全村土地面积的40%左右。其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23.33 hm2,形成“大雨大流失,小雨小流失,无雨干流失”的恶性循环,致使全村大部分山地梯田土地贫瘠,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1.2.3 单一的农业生产体系以上提到的旱灾原因大都具有某种破坏性,例如毁林垦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确实每天都参与其中却没有被发觉,甚至干旱的连年发生也没有引起当地居民对一些耕作传统的反思。首先,随着人口增多,山区、半山区被开垦成梯田进行耕种,而人们又沿袭以前的耕种传统,继续种植耗水量很大的水稻等农作物。为了保证水稻在山区梯田中的正常生长,就需要大量、持续的灌溉,这样的农业灌溉方式不仅加剧了山区的水土流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旱季到来、降雨减少取水难的情况下,山区的农田就极易发生旱灾。20世纪80—90年代,菖蒲塘村开始大量种植烟叶、柑橘等经济作物,成为凤凰县烟草和水果主产区之一。一方面,柑橘属于需水量很大的果树,被人形象地称为“抽水机”,成片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物就难以得到地下水的有效涵养,造成灌木、草类减少,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这些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减少粮食作物在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造成粮食作物的比例和产量都相对下降,在旱灾发生时加剧市场上粮食供应的局部紧张程度,也使得菖蒲塘村在旱灾发生后面临更大的粮荒威胁。

2 菖蒲塘村旱灾的防减措施

针对菖蒲塘村旱情逐年加重的不利情况,该村历届领导班子积极探索防灾抗旱的有效途径,从增加水资源储备这个核心要素入手,菖蒲塘村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中修建一批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并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种合适的经济作物品种,实施多项惠民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应对干旱的能力。

2.1 兴修水利

菖蒲塘村地处偏僻贫困的湘西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前,该村没有修建水利设施,百姓只能到附近的乡镇挑水度日。20世纪50年代开始,针对全村因没有自然水源而导致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短缺的情况,菖蒲塘村开始逐步发展引水工程并修建储水设施。1956年,建成樱桃坳水库,极大地缓解了樱桃坳用水紧张的情况。1983年,在马王塘建成小型水库一座,使该村因极度缺水而废弃的北坡山地、谷地得到重新耕种。但离水库较远的菖蒲塘、长坳2个片区仍缺乏稳定水源。从1980年10月开始,根据湖南省水利厅关于水轮泵“四査四定”具体要求,在凤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菖蒲塘村启动了提灌工程,对所有水轮泵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3]。采取“应当报废的报废、应配套的配套、应当更新的更新”的办法,至2001年,全村共安装水轮泵30台,还购置了10 kW内燃抽水机、20 kW电动抽水机30多台,建成30 kW级电灌站3座,可有效灌溉农田153.33余hm2。菖蒲塘村还在全村修建人饮蓄水池3座,普通蓄水池5座。通过以上措施,基本保障了该村的人畜饮水供应,使全村70%以上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2.2 农业减灾

2.2.1 修建农田沟渠1998年,针对当时因全村广泛种植柑橘、水稻等需水量较大粮食经济作物而引发的农业生产用水紧张问题,菖蒲塘村在全村部分地区修建水泥渠。至2018年,菖蒲塘、樱桃坳2个片区50%以上耕地修建了灌溉水渠;2020年,菖蒲塘村启动农田灌溉地下管道工程,计划依托现有水资源,将农田灌溉范围扩展至全村。目前,该项目以率先在缺水最为严重的长坳片区率先开工,预计至2023年,可基本解决该片区长久以来的农田用水问题。

2.2.2 更换种植品种20世纪80年代,菖蒲塘村受到干旱缺水的影响,水稻收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村民不得不重新种植玉米、番薯等抗旱作物以保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粮食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大环境下,菖蒲塘村开始寻求致富新路,1988年开始引种蜜橘,到1998年,全村柑橘种植面积已达320余hm2,占全村农业用地面积的80%。但持续性的农田干旱也一直成为该村果树种植业发展的一道桎梏。

1998年开始,柑橘批发市场供求出现失衡。至2001年,大部分果商停止了当年的柑橘收购,导致菖蒲塘村大批成果无法售出,沉重打击了该村的水果种植业。面对严峻形势,菖蒲塘村从2001年开始,在全村大面积换种优质猕猴桃品种“米良一号”,这种猕猴桃需水量少、抗旱能力强,口感清甜,产量高,非常适合该村的环境条件。至2018年,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366.67余hm2。与此同时,菖蒲塘村结合形势,从2018年开始引进蜜柚种植,建成蜜柚核心产业园33.33余hm2,开始发展水果多样化种植。

2.2.3 科技创新为了培育出适合菖蒲塘村种植的优质猕猴桃品种,一直以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等多所机构和高校派驻工作组进驻廖家桥镇,为菖蒲塘村猕猴桃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并培育出了抗旱、耐涝、抗病性强的无籽猕猴桃等新品种,在各级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的推动下,菖蒲塘村的猕猴桃种植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以“传、帮、带”的形式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和本地土专家的迅速成长。现全村已有各级科技示范户13户,中、初级农技师近70人。

2.3 政府干预

2.3.1 退耕还林1978年开始,在经历大炼钢铁严重破坏森林植被之后,各级政府开始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并逐渐恢复植树造林,全村开始了有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1981年,森林覆盖率恢复到了19.65%。1984年,随着林产权属的确定和原木价格的上涨,村民造林信心提升,种树育林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988年,凤凰县实施“五十工程”,计划在1995年和2000年前后,完成消灭荒山和绿化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开始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大工程,菖蒲塘村抓住机遇,开始大量造林。到2001年,森林覆盖率达39.57%。2001年,菖蒲塘村开始种植杉木、麻栎、枫香等地方优势树种,到2015年,全村完成造林121 hm2,森林覆盖率从39.5%上升至58.3%,建成了菖蒲塘森林保护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强了水土保持能力,又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农民生产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增长。

2.3.2 自来水工程菖蒲塘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村里的7座人饮蓄水池,供水效率低,水质较差。2017年开始,菖蒲塘村开展自来水家家通工程,由凤凰县自来水公司统一调配,并入城镇管网。至2019年,全村自来水管道实现了全覆盖,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满足了广大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2.3.3 农业合作社在种植大户及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菖蒲塘村成立了猕猴桃和金香柚子等果业合作社,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生态水果产业基地,增强了全村农业生产的组织性。并与凤凰县惠农公司合作,通过指导猕猴桃种植和培育,对果农实行保底收购对全村猕猴桃种植提供技术和政策扶持,猕猴桃的网销价格达到4~6元/kg,这样既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又提高了菖蒲塘村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4]。

3 菖蒲塘村旱灾防减的不足及建议

目前,菖蒲塘村的旱灾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全村大部分人口已摆脱了吃水、用水难的困境,基本可以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但目前该村仍然存在诸如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主动防灾预警机制欠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旱灾防减体系,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提升。

3.1 整备完善现有的水利设施

樱桃坳水库和马王塘水库因使用时间较长,库内水源渗漏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应该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周期性检查,及时排除风险,确保水源安全。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增加工程蓄水量。

3.2 构筑灾情监测及应急机制

现有的旱情信息采集、传递、分析及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没有必要的墒情监测手段,难以为科学的抗旱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要大力完善非工程措施。第一,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抗旱规划和抗旱减灾预案,务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加快防旱抗旱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抗旱功能。加强旱情监测、分析、预警、会商和评估,作出科学的抗旱指挥决策。第三,要切实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抗旱服务水平,以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形式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为抗旱减灾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3.3 建设高效、节能的抗旱工程

在猕猴桃果树种植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后,如何高效、精准地确保农田用水供应成为当前全村防旱抗旱的关键命题。作为湖南省农业示范村在财政上得到重点扶持的有利条件下,菖蒲塘村可大力发展果树喷灌、滴灌技术,依托农田地下管道,实现节水型农业。

3.4 促进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目前,菖蒲塘村的果树种植仍以猕猴桃为主,农业生态较为脆弱,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剧烈冲击,如严重的自然灾害、市场不景气等,可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后果。应发展多种水果及耐旱经济作物种植,结合菖蒲塘当前实际,可以大力发展蜜柚、黄金茶种植等,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4 结束语

菖蒲塘村曾因一系列自然和社会因素,导致“十年九旱”,经济发展迟缓,在村委班子和上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菖蒲塘村及时改革弊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转型、科技兴农、成立产业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带领全村百姓克服种种困难,基本上解决了缺水问题,建立了应对干旱的初步防控体系。今后,菖蒲塘村还需要不断完善旱灾预警及应急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更好地对症下药,尽最大可能避免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全村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塘村旱灾菖蒲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42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环球时报(2020-06-30)2020-06-30 05:16:50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58
室雅菖蒲清
旅游(2018年6期)2018-06-08 11:15:18
在灯塘村(外一首)
诗潮(2017年5期)2017-12-01 04:49:28
葫芦岛市旱灾风险评价
养菖蒲
中华手工(2016年9期)2016-11-10 11:56:07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当代贵州(2015年23期)2015-06-13 09:52:17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中国水利(2015年7期)2015-02-28 1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