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明
(陇南市文县第四中学 甘肃 文县 74640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化元素进行融入,并引导学生发现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东西,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认识,并通过课堂上所学来的物理学知识来解释说明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物理现象,进而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渐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是纯粹的科学且逻辑比较强,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联想和深刻的领悟来掌握所需知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公式都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验而得到的,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仅仅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很难正确掌握所需物理内容。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搬进课堂进行讲解,那么就会促使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基本的物理法则,甚至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来理解所学物理知识[1]。
首先,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充分反映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性,并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生在学习能力和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大部分的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却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进而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物理教学的科学性。
作为学生清楚地知道,从了解水的三种形状,到万有引力、天体,最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物理学知识,这是一个逐步的学习过程。然而,很多物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将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塞进学生的脑海里,更糟糕的是他们甚至会省略掉一些实验,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老师根本不在乎学生有没有把他学到的东西消化掉,只是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如果教师继续采用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任何的兴趣。
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而作为学生,则会留意到教师的一些细微之处,通过观察教师的生活和教学的点滴在心中给教师作出评估。如果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上课不认真,到时候别说是理解物理知识的重难点了,就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物理问题也很难理解。其次,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开展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往往是被动的,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趣味性和知识性场景的创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科学、有效、有趣的教育导入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长期的学习活力。因此,教师提供有趣、高质量的导入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绩效。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能够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能力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物理知识点和物理现象。物理学中生命的内涵和生活的例子清单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例如,通过讲解静电产生的原理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冬天我们穿化纤的衣服时,会发出"咔嚓"的声音,而在黑暗中脱衣服时,也会看到闪光[2]。我想很多同学都经历过这种现象,但是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原理,这就是摩擦起电的原理。通过解释这一现象的摩擦起电原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探索产生了亲切感和兴趣,学生当然可以在课堂上专心学习,且在讲解完相关原理和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通过统计生活现象,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知识,也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和使用知识。初中物理教材中介绍的题目大多是活生生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难度大的特点,进而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因此,老师可以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实践所有在物理课堂上可以直接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知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分析等来掌握这些相应的物理知识,然后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去。具体观察事物的物理特征,深入分析探究这些事物的物理本质,提高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实效性,利用生活实践对学生所学物理知识重点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比如:电磁炉作为电磁动力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之一,老师可以将其作为案例直接引入到应用物理学的课程中来。电磁炉巧妙的运用电磁加热原理,让食物迅速加热甚至变熟,大大缩短了做饭时间,在市场上深受好评。其内部的构造和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内部采用使用寿命长且耐冲击的耐热材质陶瓷板,在下方瓷板安装一个发热电磁线圈,通过调整线圈的使用率,可以产生不同的温度,帮助食物迅速变热。可以让同学们设想下,通过这个原理我们还能可以做到哪些功能。掌握了初中电磁炉的基本使用工作原理以后,学生也有机会对初中电磁学的基本知识要点有所新的了解,这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直接引入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的一大好处。但是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都是用来检验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是否正确。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实验,老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就像是工厂里的工人,一遍又一遍的参与"流水线"工作,进而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还是一头雾水,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地主动参加实验,主动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工具。比如,在《走进实验室》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说:"各位,是我们以后经常来的地方,请大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请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呢?"在学生观看和选择时,老师在向学生解释他们所见到的实验设备,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初中物理实验的内容。
在初中物理课上,传统的物理练习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让学生做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这样做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长期下来,会让学生感到烦躁、枯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家庭用电》课程中,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家中的线路构成、判断火线、零线、安全用电知识,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门课程,就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此基础上给他们安排一些生活任务,加强对学生知识的内化。特别是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线路,把家里的线路构成都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检查家里的线路是否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这样既能丰富学生对所需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使得生活化教学策略落到实处[3]。
目前的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都是由科学家们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归纳和提炼而成的,而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作为切入点,将与课程相关的生活片段进行剪辑和修改,让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融洽。利用生活化教学方进行物理教学,既可以有效地减少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难度,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地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进而促使学生的生活和物理教学内容真正融为一体。
从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初中物理教师的年龄偏下是一个普遍现象,有些老师甚至在刚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进而缺少教学实践,很难使得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仅能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浅显的讲解,很难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所以,要使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得到切实落实,必须提高全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学校应该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除了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初中物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物理小发明,使物理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
综上所述,针对物理知识抽象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而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呈现、作业安排等环节上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而缩短物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差距,充分发挥物理知识的实用意义,使物理知识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达到逐渐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