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椿湘
(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小学 江苏 南通 226500)
受新课改影响,近年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整体水平虽然实现了较大提升,但在教学要求随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学问题也同样随之逐渐暴露出来,并使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方面,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是遇到了不少困难,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需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体裁、主题、中心思想等设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后续的具体教学设计提供重要方向与依据,但由于当前有些教师缺乏深入研究课文的兴趣,总是习惯于按照教辅材料中的提示来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其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都显得比较宽泛且缺乏针对性,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不仅会影响后续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可能会使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受到阻碍[1]。另外,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存在着教学目标表述过于空泛的问题,虽然能够在教案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但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却是以熟悉、理解等模糊性词语为主,给教学目标的落实执行带来了很多困难。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对于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只有从大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符合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并保证教学内容与教材中课文密切相关,才能够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提升,尤其是在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相对有限,课堂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很多教师为保证教学时间的充裕,通常都只是以教材中课文为核心展开阅读教学,很少会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这虽然能够有效避免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提供保障,但却会使学生阅读量及能力素养的提升严重限制,并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在新课改要求得以影响下,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基本都会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情况,以尽可能提升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固定,个体差异也已经比较显著,因此无论做出怎样的教材内容选编,都可能会出现学生对部分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的情况,而其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可能会随之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在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还习惯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直接解释,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中心思想、情感内涵,但却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过于被动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兴趣提升同样非常不利[2]。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中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过程、结果展开合理价值判断的活动,不仅能够将每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情况明确下来,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优化提供支持,同时也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并对学生起到有效激励作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然而在相关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由于自身对教学评价的认知存在偏差,常常会将教学评价看做是例行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并以学生学习成绩或回答问题的对错作为教学评价依据,评价方式也大多是以简单的口头表扬为主,因此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无论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激励,还是对教学策略的优化,都很难发挥出其应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就必须要从教学目标设计入手,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具针对性,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升。例如在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虽然需要面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因此不同维度下的教学目标同样还需做出明确的主次划分,力求与学生学习情况相适应。如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设置“帮助学生掌握‘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等词语与字词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核心教学目标,并在基础知识教学与学习方法传授上投入较多的教学时间;而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不够理想,则可以设置“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志向及其立志原因,掌握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技巧要点”等类似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当然,阅读教学虽然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主,但其他教学目标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不仅要以实现核心教学目标为首要教学任务,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3]。
在网络教学资源异常丰富的信息时代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会出现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效率受限较大,如果将课外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往往很容易出现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而要想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自然也同样需要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入手,借鉴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对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合理调整[4]。例如在进行《示儿》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古诗创作背景、诗人陆游的生平经历等方面的学习资料成立起来,以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微课视频等形式提供给学生,鼓励其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完成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使学生能够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在完成《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鼓励其通过阅读书中散文的方式来了解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待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再组织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展,为学生阅读量与阅读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同时也能够避免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问题的情况下,要想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样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稳定,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同时还必须要保证教学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并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及阅读兴趣长期保持下去。例如在进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各小组学生以课文中故事为剧本,积极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将课文中的某个情景生动展现出来,之后再鼓励所有学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打分,评选出分数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在表演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感受到李大钊先生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能够因成功完成表演而获得成就感、自豪感等良好体验,并实现语文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教学评价缺乏实效的问题,教师还需通过实行过程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等措施,对教学评价方法加以优化,使教学评价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在评价标准方面,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课文背诵情况、生字生词掌握情况等学习表现,同时还要将诵读课文时状态、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探究时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学习情况纳入到教学评价范围中来,以实现有效的过程性评价[5]。而在评价方式上,除了简单的口头表扬,教师还可以利用班费购买一些零食、文具等作为学习奖励,并组织学生进行“最佳演员”(情景表演活动中)、“课堂纪律模范”等称号的评选活动,使教学评价的激励效果能够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的教学问题,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对于教师来说,只要能够从教学目标细化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学评价方法优化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问题仍然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