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军
(陇南市成县西关小学 甘肃 陇南 742500)
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应出台的相关教育政策,使得各学段的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义务阶段的小学教育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小学语文学科一直以来在所有学科中都占有较大的主导地位。对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高年级乃至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育新时期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多种灵活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课文中,基本上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且都描绘着特定的情景。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1],带领学生进入到文章中,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比如小学教师在教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了五彩缤纷的秋天图片以及一些优美的秋天视频:有黄黄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麦穗、橙红色的果树……使学生充分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到今天所学的主题是关于秋天,一起来走进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呢?仔细阅读文章吧。同学们在底下七嘴八舌的讨论道:“因为秋天的雨,把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因为秋天的雨让枫叶变红了。”“秋天的雨使果子都成熟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意思。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指向性的引导学生阅读倒数第二自然段,提问学生:“为什么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文章的魅力,同时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充分锻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非常关键[2],教师要及时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比如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这一课时,学生一看到秘密瞬间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七嘴八舌的讨论到:“宝葫芦有什么秘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通过仔细阅读完《宝葫芦的秘密》一文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的问题:“宝葫芦是什么?”“宝葫芦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作者为什么想要一个宝葫芦?”“如果我有保护,我想要用它做什么?”……这样,学生大脑就会不断的进行思考,并想从阅读中获取答案。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很快就能解答心中的疑惑。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小学生可以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此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3]。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够健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爱贪玩等特点。而小学语文的一些文章相对来说,比较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注力,有些课文趣味性和故事性没有那么强,很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上课方式十分枯燥乏味[4],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加上其本身注意力集中时间就短,所以容易出现教师上到一半时,许多学生就已经没有耐心听讲,从而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师愈发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5],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文章阅读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以此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变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担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高,怕学生对文章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大大削减,最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通过教师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理解文章意思,并在此过程中发散思维。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回答。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留相对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小组成员的思考力,利于每个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程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展新型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6],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具有较大的威信,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学生非常被动的学习语文,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自身不理解或者老师有讲错的知识点,学生不敢提问甚至不敢对教师提出质疑,从而使得师生关系十分僵硬。因此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采用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教师主动放下自身的威严,无形之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对文章进行分段落理解分析时,就是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也有所加强,非常有利于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7],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守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谈话法和讲授法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直接将文章段落理解分析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容易导致出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讲台上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学生却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制定不清晰也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问题之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这三个目标缺一不可。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空有其名,流于形式。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主次关系混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时,往往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小学教师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因而在课堂教学时,往往是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思路灌输给学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十分被动的学习。其次,教师制定阅读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比如,在关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时,教师所描述的概念目标过于笼统,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影响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往往会照搬传统的教学目标,并没有思考其是否符合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能否很好的理解和接受。
目前,教师教学内容过于笼统,也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因。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文章的讲解不够透彻,对于文章的拓展讲解较少。许多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不会仔细钻研教材,对于文章中心思想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设计不够深入,从而容易导致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其他问题,教师不能及时的进行解答。同时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时,容易曲解文章本来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缺乏正确的认识。
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也是影响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合理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段落意思。因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会设置大量的问题,认为问题设置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大多数问题是与课文相关填空题,这种题型相对简单,但是却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文中寻找答案,这无形之中浪费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就需要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情况,从而容易使教师误以为学生已经掌握好了文章的意思,影响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效率。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必须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多种灵活的阅读教学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通常是谈话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在这种传统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到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且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和提问精神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教师要创新多种阅读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教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时,由于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纳米技术,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是空白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了解纳米技术。在学生对纳米技术有一定了解之后,带着学生一起进入到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地位相对低下,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才是自我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阅读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指导,以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想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三维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要重点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制定。首先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要分年级段进行设计。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可以放低要求,设置为简单的字词的掌握;对于中年级,可以稍微提高一点要求,设置为简单的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按照三维目标进行高标准的设置。同时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进行灵活的设置。由于小学课文的类型偏多,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制定明确的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前,要仔细钻研文章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总体脉络和中心思想,并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需要在课前仔细备课,精选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要仔细备课,在备课时要对文章进行反复的推敲和理解,把握文章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要对整本教材的各个单元内容、文章类型、中心思想等进行合理的分类标记。另一方面,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都要仔细钻研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整体脉络、各段落含义及文章的最主要思想。同时,教师在对文章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可以对文章进行一些拓展,提出具有深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的问题设定往往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想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要重视起阅读问题设定的重要性,合理设计适量的阅读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设定的阅读问题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阅读问题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提出一两个与课文相关的阅读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从而由一个问题引发多个维度,深层次的问题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要分层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考虑到全体同学,首先提问相对简单的问题,确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以此循序渐进,不断对学生进行拓展问题的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锻炼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关键的教学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在新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应停留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主要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改变传统守旧的阅读教学方式,创新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真正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