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邦德, 马 平, 杨开明
(贵州省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安顺561000)
蛋鸡产业是安顺市的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脱贫攻坚时期在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农村工作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为了理清发展思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时期再添新功,现将全市蛋鸡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提质增效对策报道如下,为蛋鸡产业更好更快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据安顺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资料,我市自2016年实施“禽蛋倍增”计划以来,蛋鸡产业以“生态牧养、集约化生产”2种养殖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1年末全市蛋鸡存栏达302.48万羽,禽蛋产品5.01万t。
1.1 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蛋鸡产业主要集中在贵黄、清黄公路沿线的镇宁自治县、西秀区、平坝区,3个县区养殖量在255.96万羽,占全市养殖量的84.62%,形成了较集中的优势区域。存栏5 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8个,占全市蛋鸡存栏的89%,蛋鸡产业已成为我市畜牧业集约化程度最高的产业,规模化率排全省前列。全市规模养殖的蛋鸡产蛋量达16~20 kg/羽,产蛋期死淘率在8%以下,各项技术指标处于省内行业中上水平。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户)基本配套建设了鸡粪有机肥生产车间,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1.2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促进了禽蛋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养殖品种上:立足市场需求,从传统的地方品种向专门化的罗曼粉、海兰灰等粉壳蛋鸡品种转变。在产品研发上:立足我市生态气候资源,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推广生态牧养方式,开发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鸡蛋。在品牌建设上:着力打造鸡蛋生态品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建了“瀑乡鸡蛋”和“黔山屯”月子蛋等品牌。
1.3 经营主体多元化结合资源、市场、效益等优势,我市因地制宜发展三大养殖模式。一是引进和培育大型养殖龙头企业。实行工厂化、自动化养殖模式,生产效率高,主要以镇宁自治县的康泰养殖场、恒康养殖场为代表,存栏量达到全市总存栏量的40%。采取自动化蛋鸡饲养设备,实行全封闭、全自动饲养管理。二是发展适度规模家庭牧场。以恒盛、利民等22个养殖场为代表,存栏量占全市总存栏量的45%。以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夫妻为主,实行家庭化管理,管理成本低,规模大多在0.5万~3万羽,形式较为灵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三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金鸡农庄公司、康泰等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和“五统一”养殖模式,积极发展优质肉鸡养殖项目,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目前在全县8个乡镇(街道办)的35个村建立了优质肉鸡养殖场,发展代养户550人。其中大营镇建成优质鸡养殖圈舍4.1万m2,猴场镇建成优质鸡家庭农场3.5万m2,火花镇建成优质鸡家庭农场1.3万m2,宗地镇建成优质鸡家庭农场1.6万m2,坝羊镇建成优质鸡家庭农场0.5万m2,全县共建成优质鸡家庭农场11万m2,单批可存栏肉鸡110万羽,年可出栏肉鸡300万羽。除了乡镇投资建设的近11万m2养殖大棚外,公司共投入资金9 695万元,投入鸡苗277万羽,实现产值1.3亿元,养殖场结算代养费1 108万元,按照“721”分红比例,共提供分红资金775.6万元,享受分红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1 340户,养殖解决就业人数550人,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2.1 发展环境好,容量大我市森林覆盖率较高,一是工业欠发达,很多原始林地未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得到较好的保存;二是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较大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三是近年来经果林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经果林面积达10万hm2,增加森林覆盖率近5个百分点;四是我市的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以及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的部分乡镇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大力建设草山草坡,牧草覆盖率不断提高,增加了草山草坡的载畜量,适宜发展散养蛋鸡。因此,在我市发展林下、草山草坡规模生态散养蛋鸡,环境容量大,发展前景好。加之我市工矿企业、化工企业等加工企业少,环境基本上未受到污染,而且蛋鸡养殖密度较低,大型蛋鸡养殖场(户)少,利用蛋鸡养殖密度高的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区向低密度地区转移的机会,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工厂化养殖与林地、草地散养协调发展,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
2.2 市场空间大,市场前景好2017年据被调研企业的民间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本地居民对鸡蛋的消费并非处于一个刚性的需求,鸡蛋消费年均总量在12.25万t,全省1 500万羽蛋鸡产能基本实现省内供需自给自足[1]。因此,在蛋鸡养殖发展较为滞后的贵州,发展蛋鸡养殖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
2.3 政策环境好,发展势头强2019年,安顺市成立了以市领导领衔的生态畜牧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生态畜牧工作专班,抽调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专人负责发展蛋鸡产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相关政策,强化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加快蛋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扶持规模蛋鸡养殖场(户)发展。全市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时期都将发展蛋鸡产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蛋鸡存栏逐年增加。
3.1 规模蛋鸡场少,蛋鸡体量小我市在实施“禽蛋倍增”计划后,大力在高速沿线、西秀区、平坝区、镇宁自治县等地区发展绿壳蛋鸡、林下蛋鸡等养殖,蛋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蛋鸡养殖底子薄,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少,全市蛋鸡存栏量仍然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2 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1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我市由于蛋鸡产业起步晚,本土企业还没有壮大起来,目前仍没有1个国家级蛋鸡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只有2个,缺少行业火车头的带动,蛋鸡产业发展“跑得慢”。
3.3 链条不完善,防疫风险高在整个蛋鸡产业链条中我市处于养殖的中低端环节,缺少专业蛋鸡饲料加工厂、蛋种鸡场、青年鸡场、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导致在蛋鸡养殖产业中缺少主导权、话语权,整个养殖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养殖收益低,而且在跨区域引种过程中疫病风险大,防疫成本高。
3.4 现代化设施养殖比例低,经济效益不高虽然我市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9%,但存栏50万羽以上的养殖场只有1个,基本上以3万羽以下的小规模场为主。小规模场资金有限,很难采购现代化蛋鸡养殖设施,大多采用人工喂料、人工捡蛋、人工除粪等传统养殖方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应,管理成本高,生产标准难以统一。
3.5 饲料运输距离远,养殖成本高由于我省的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大部分需要从省外购入,且只能靠陆运,饲料原料运输成本高,如玉米、豆粕运费比广东、广西高192元/t左右,比湖南、四川高156元/t左右,比云南高60元/t左右,从而拉高了养殖成本[2]。
3.6 创品牌意识不强,知名品牌少全市蛋鸡养殖以中小规模场为主,主要工作和精力大多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拓展销路,对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投入不大。目前全市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鸡蛋品牌基本没有,只有“瀑乡鸡蛋”和“黔山屯”月子蛋在省内稍有影响。
4.1 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持续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和“大招商、招大商”的发展意识,积极做好引进全国蛋鸡养殖龙头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品种、技术、标准、品牌优势,深度挖掘我市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在镇宁自治县打造“黄果树蛋谷”,实现我市蛋鸡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坚持培育本地企业,通过项目申报、金融支持等方式,大力扶持本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快企业成长步伐。
4.2 狠抓要素保障,多措并举确保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各县(区)比照市级成立县级家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产业专班,负责辖区内家禽产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发展等工作,已经设立专班的配齐配强专班人员,建立1支专职、专业的产业发展队伍,并将禽蛋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压紧压实产业发展任务。二是加强资金投入。通过争取省级家禽产业发展资金,申报“四化”中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基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组建SPV项目公司融资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蛋鸡产业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本注入蛋鸡产业发展。三是组建蛋鸡产业大数据平台。牢固树立产业大数据思维,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推动建立蛋鸡产业大数据交易平台,整合国内国际最先进的蛋鸡生产要素,把最好、最先进的蛋鸡种源、饲料原料、养殖设备、技术支持、粪污处理、产销衔接等要素应用到我市蛋鸡产业上,推动蛋鸡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行业管理,组建安顺市家禽产业协会,提高行业自律和管理水平。
4.3 狠抓产业链条,加快补齐产业短板一是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蛋用种鸡祖代场和存栏10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场(年提供1 200万羽蛋鸡),以及年出栏500万羽青年蛋鸡养殖基地,在满足我市蛋鸡发展需求的同时,外销周边市、县,补齐我市蛋种鸡领域空白,形成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二是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资源,打造生态蛋鸡养殖基地,既可解决养殖用地难题,又能快速扩大产能,提高我市蛋鸡存栏量。三是以生博饲料厂等现有饲料加工厂为基础,鼓励和支持企业新增蛋鸡饲料生产设备,办理生产许可证,生产蛋鸡专用饲料,延伸产业链条。四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蛋品深加工,开发液蛋、蛋粉及鸡蛋干等食品。
4.4 狠抓产销衔接,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实现产销顺畅衔接是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牛鼻子”。 一是要不断扩大三大市场份额。即主攻省内市场、省外市场、黔货出山进军营三大市场,按照“省内省外并举、线上线下协同”的思路,切实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持续推进“七进”(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商超、进社区),鼓励支持蛋鸡企业到鸡蛋主流消费城市、大型物流市场设立鸡蛋专销区。不断拓宽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渠道,推进可视化线上交易平台建设,提升线上市场份额。二是要加快我市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打通流通堵点。通过申报实施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项目、培育市场主体,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蛋鸡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渠道拓宽。三是要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依托安顺市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突出产品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优势,打造1批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品牌提升价值、扩大销量[3]。
4.5 狠抓服务,构建高质量支撑体系一是要切实加强技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通过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邀请东西部结对帮扶城市专家,组织农业农村部门业务专家及安顺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蛋鸡养殖专家集中研究解决蛋鸡全产业链和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育1批能力过硬的产业发展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蛋鸡养殖能手。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管。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产业链、信息链、证据链、视频链有机整合,加快建设质量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加快构建面向所有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经常性开展质量监管监督检查,组织广大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做到全覆盖。健全蛋鸡产品质量标识和企业“黑名单”制度,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3]。三是要切实加强疫病防控。全面提升蛋鸡疫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能力,加强对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和指导,提升免疫抗体检测水平,防止重大疫情发生,守住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