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峰, 徐 强, 贺兴江, 韦小平*
(1. 正安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正安563400; 2. 正安县市坪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正安563400; 3.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正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重要交汇区域,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辖20个乡镇(街道),154个村(居),国土面积2 589.79 km2(2019年正安县自然资源局资料),其中耕地面积57 898.6 hm2,森林面积165 591.4 hm2,森林覆盖率63.94%;植物资源2 500余种,其中中药材204科、1 524种,是贵州省的中药材重点生产县之一[1,2]。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蜜蜂)建设项目将正安县纳入示范县建设。根据项目建设要求,项目组于8—9月通过实地走访、抽样和收集乡镇(街道)统计资料的方式对全县特色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现结合相关调查情况,将蜂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主要灾害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正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生态环境良好。县域内蜜粉源植物丰富,有蜜源植物81科、171属、253种,能形成商品蜜的有油菜、乌桕、柑桔、洋槐、盐肤木(五倍子)、黄荆条、椿、泡桐、紫云英、野菊花、乌泡、酸浆、鸡骨柴、虎杖、枇杷等10余种。其中乌桕流蜜丰富,是中蜂的主要越夏蜜源。无大面积有毒有害蜜源分布,有利于小转地放蜂。据初步测算,流蜜盛期载蜂量可达10万群以上。2021年全县有养蜂户8 070户,养蜂9.92万余群(中蜂9.5万余群,意蜂0.42万群),年产值约16 000万元。据正安县气象局观测统计,2020年平均气温15.5 ℃,与30年平均值相比偏低0.7 ℃,年度最高气温35.2 ℃(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9 ℃(12月22日);全年总降水量1 583.8 mm,比历年平均偏多530.4 mm;全年日照时数826.3 h,与30年平均日照数相比偏少16.2 h[1]。全县海拔高差悬殊大,最高海拔1 837.8 m,最低448 m,高差1 400 m,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750~900 m之间。小气候复杂多样,立体农业气候明显。据观测记载,1959—1985年的27年中,主要灾害天气有旱灾、低温、绵雨、冰雹、凝冻等。春、秋季节低温多雨,盛夏多伏旱,冬季局地有凝冻[2]。全年降水量多数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对蜂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灾害风险。县域内对养蜂产生较大影响的灾害归纳起来有气候灾害导致的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冻,以及蜜蜂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等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灾害因素采取应对措施。
2.1 气候灾害灾害天气是养蜂生产最大的致灾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汛期灾害
2.1.1.1 致灾因素放蜂地都在山区,在大流蜜期多转场放蜂。夏、秋季汛期突发暴雨形成洪涝灾害,导致人、蜂受灾,此时也正是蜂群度夏和采蜜季节。
2.1.1.2 应对措施转场前一定要调查了解预转场地基本情况,随时关注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因气候突变引发洪涝及地质灾害导致蜂场及人员受损。蜂场地选择、蜂箱摆放及帐篷搭建应在地势高、水流通畅、背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安全地带,防止水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不得选在水源下方、山谷底、河谷平地和河边坡地,以及易滑坡地方和常牧地带。同时,蜂箱摆放应左右平衡、前后水平或前略低后略高,避免箱内积水。此外要防止蜂箱受水、风、牲畜放牧的影响。
2.1.1.3 灾害处理(1)汛期若遇洪水袭击,首先要沉着冷静,快速往地势高处转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考虑蜂场财产。灾后及时处理蜂群,保护蜂群健康,使蜂群迅速恢复群势。同时清洗处理被毁坏的蜂具、巢脾及其他生活用具、用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场地受损严重的要重新选择放蜂场地,转地抢抓生产,弥补损失。转移的蜂群待雨停、洪水退去后再按原来位置安置蜂群。(2)当蜂群部分被水淹泡时,建议原地不动采取措施,请蜂友帮助在短时间内(0.5天)更换受灾蜂群的蜂箱、巢脾。对受损的无王蜂群根据群势采取合并或者补充预备王,有王的弱群及时合并。清洗消毒并替换蜂具,巢脾作化蜡处理。蜜、粉缺乏的蜂群应少量饲喂补充。(3)当蜂群全部被水淹泡时,建议将受损巢脾和蜂箱及时运送到1 km外的安全地方。快速清理受灾蜂群,更换蜂箱、巢脾,并根据受灾情况及现存蜂群群势,对无王蜂群采取合并或者补充预备王,有王弱群及时合并。清洗消毒替换蜂具或销毁,巢脾作化蜡处理。同时根据蜜粉源情况及时补充饲喂[3]。
2.1.2 高温干旱灾害
2.1.2.1 致灾因素高温干旱天气多发于夏、秋季,早春偶发,常导致蜜源植物花期缩短,泌蜜量减少,繁殖受限,产量降低。早春出现高温干湿天气易致蜜源植物花期缩短,繁殖受限,在低海拔地区常发生断子现象,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夏、秋季常出现阶段性高温伏旱天气,影响蜜源植物花期、泌蜜量和蜂群产量,严重影响蜂群度夏。随着季节的变化,高温干旱气候的持续还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影响蜂场安全。
2.1.2.2 应对措施高温干旱季节要时常关注气象信息,采取相应措施。(1)早春季节要针对外界蜜源情况对蜂群进行补饲,增加营养,促进繁殖,为秋季采蜜做好准备。(2)夏、秋季要适当拉宽蜂路,注意防暑降温,保持箱内散热通风。盛夏伏旱季节还要考虑饲料和水的补给,确保蜂群安全度夏。饲料可以补给花粉、糖浆或蜜粉脾。饲喂蜜粉脾时先割开蜜盖,喷少许温水,放在边脾位置即可;饲喂蜂蜜浆时,补饲按蜜水1.2∶1,奖励饲喂按蜜水1∶1.2~1∶1.5,饲喂量以缺蜜情况而定,一般在每框500 g左右;饲喂白糖浆时,补饲按蜜水1.5∶1~2∶1,奖励饲喂按蜜水1∶1.2,每框100 g左右。饲喂要选在晚上,防止糖浆洒落在外,滴洒在蜂箱外的糖浆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同时缩小巢门,防止盗蜂发生。干旱天气常引起外界水源不足,影响蜂群对巢内温湿度的调节,尤其是盛夏季节特别突出。因此,在高温干旱季节要给蜂群喂水,喂水方式有多种,一般采用巢门喂水器喂水[3]。(3)蜂场多在林下及灌木林边,应注意防火,加强用火、用电安全,严防森林火灾。
2.1.3 连绵阴雨、低温凝冻灾害
2.1.3.1 致灾因素县域内低温凝冻气候主要发生在早春和冬季,早春主要是倒春寒,冬季常在局地发生凝冻,通常无大面积凝冻灾害发生。阴雨天气多在秋季,正是蜜源植物处于大流蜜期的阶段,常造成蜂群减产甚至绝收。2020年秋季受连绵阴雨影响,导致县域部分蜂农“颗粒无收”。低温、连绵阴雨及倒春寒天气都会使蜜源植物泌蜜减少,影响蜂群采蜜及生存,危害程度因发生季节不同而异。冬季蜂群越冬安全受到威胁,倒春寒影响春繁,秋季连绵阴雨导致蜂群采蜜减少影响蜂农收益。
2.1.3.2 应对措施越冬前做好补饲和蜂群保温工作,补足蜂群越冬所需饲料便可安全越冬。箱内保温可在纱盖覆布,在隔板外填充保温物;箱外保温可铺上稻谷草等保温物将箱底垫高,蜂箱大盖上覆盖保温草帘。早春季节蜂箱内必须要有适宜繁殖的温湿度,确保蜂群能正常繁殖,同时确保饲料充足,抓紧培育幼蜂。2—4月份是繁蜂的重要时期,也是倒春寒易发时期,要做好应急预防工作。若遇倒春寒,要及时做好防寒保暖。若遇阴雨连绵天气,要及时补充饲料,抓秋繁,确保蜂群越冬。
2.2 环境污染正安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放蜂场地多在林区,工业污染较少。环境污染地主要是非煤矿山及养殖场、人口密集区。
2.2.1 环境污染对蜜蜂的影响矿山附近主要是灰尘、废气、噪声污染。一方面影响蜜蜂生存,造成蜜蜂死亡或寿命缩短;另一方面,蜜蜂采集灰尘沉积的花蜜、花粉会影响健康和幼虫生长发育,还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蜂产品质量[3]。养殖场周边的粪污排放,人口密集区的灯光、噪声及生活污水污染都会对蜜蜂的生存繁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这种危害是隐形的、长期的,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处置,常引起蜂群繁殖受限,出现蜂巢内有卵无蜂的现象,导致群势下降[3]。
2.2.2 应对措施选择放蜂场地时应远离工矿区、畜禽养殖场所、人口密集区域,避免对蜂群产生危害。应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水污物、有清洁饮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放蜂,这也是提高蜂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
2.3 病虫敌害我县境内以中蜂养殖为主,多小转地饲养;意蜂较少,多追花夺蜜大转地出境饲养。病虫危害致灾主要有疫病、虫害,其中虫害严重的主要有巢虫、胡蜂、蚂蚁、蟾蜍。
2.3.1 疫病养殖中蜂疫病危害较少,只要加强管理,饲喂强群,随时保持蜂多于脾,疫病就很少发生。境内仅2014年在安场、碧峰、杨兴等地发生中囊病,2016年后多地零星发生斯氏蜜蜂茧蜂危害。在饲养过程中随时观察蜂群变化,及时做好疫病防控。蜂箱摆放要远离污物污水排放地,以防蜜蜂采水感染病菌、虫卵。春繁期间要缩脾压蜂,防止保温不足发生应激性立疽、烂子病,意蜂加强治螨。
2.3.2 虫害中蜂虫害主要是巢虫,危害很大。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之一,以蜡屑为食,蛀蚀巢脾,危害幼虫。一种是小蜡螟:生活在蜂箱的底部,一般不上脾,以蜡渣蜡屑为食,对蜂群影响不大;另一种是大蜡螟:常在蜂箱内外的细小缝隙内产卵,幼虫行动快速,上脾蛀食巢脾,取食蜜蜂茧衣、蜕皮及蜂,咬伤蜂蛹致受伤或死亡而出现白头蛹。预防措施:一是保持饲料充足,蜂脾相称,去旧脾,换新脾,杀虫除卵灭源清除危害,对旧脾可采取化蜡埋渣;二是在越冬前、开春后将空蜂箱打扫干净,清除缝隙中的虫卵,在春繁期间陆续更换,并在箱内投置巢虫清片。通常是将巢虫清片投置在箱底和悬挂于巢脾间,每箱2~3片。清除蜂箱缝隙内的虫卵可以采用火烧法和滚水法烧烫清除。
2.3.3 敌害
2.3.3.1 胡蜂胡蜂是蜜蜂的天敌,属杂食性益虫类。县境内危害中蜂的胡蜂有2种:1种个体较大,攻击性较强,当地称“地马蜂”,筑巢于地下、树洞中;1种个体稍小,筑巢于树干上,偶尔也在屋檐、窗台上筑巢,当地称“牛角马蜂”“花夹”,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胡蜂每年7—10月份出巡捕食中蜂,严重的地方也潜入蜂场,进入蜂箱捕食蜜蜂,致中蜂飞逃或被全巢捕杀[4]。预防措施:选择蜂场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了解,尽量远离胡蜂生活栖息地,避免蜂群遭受损失。蜜源好的地方蜂场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缩小蜂箱巢门开口,最好使用圆形巢门,防止胡蜂攻入箱内;二是在8:30~11:30和17:30~19:30对胡蜂进行人工驱赶捕杀,注意人的安全防护工作;三是用胡蜂灵(又称毁巢灵)扑杀胡蜂,或用糖醋液诱杀胡蜂。扑杀胡蜂方法:在蜂场内用细线系1粒肉悬挂于树枝上,待胡蜂采食时用棉花或毛笔将胡蜂灵涂抹于胡蜂背部,胡蜂将肉粒带回巢内喂食幼虫时,也将药液带回巢内,导致接触的胡蜂及幼虫中毒死亡。诱杀胡蜂方法:用适量糖、醋加水配成糖醋液备用。用可乐瓶之类的塑料瓶将中上部剪断,然后上部翻转放于瓶内,再将配制好的糖醋液倒入其中,放置于蜂箱盖上,胡蜂采食糖醋液即可被淹死于内。
2.3.3.2 蚂蚁蚂蚁的危害是养蜂生产中最为烦恼的问题之一。蚂蚁进入蜂箱,上脾偷食蜂蜜、花粉、幼虫,围杀蜜蜂,并在箱内和盖布上产卵繁殖,使蜂群受惊扰,严重的可致蜂群逃离,给蜂场造成恶性损失。特别是对中蜂的影响较大,如果群势不强、群势小于4脾的蜂群会因为缺蜜或经不住骚扰,导致蜂群混乱不安、逐渐衰弱甚至死亡,或者发生逃离现象。预防措施:一是清除蜂箱周围的杂草,垫高蜂箱,并在蜂箱四周撒食盐;二是采用支架垫高蜂箱,将支架腿放入盛水的容器中,隔断蚂蚁爬行路径;三是找到蚂蚁窝洞口,将灭蚁灵投放在洞口附近,蚂蚁会将其拖进蚁窝内,全巢杀灭;四是用烟叶和水按1∶1比例浸泡15~30天,将烟叶水浇于蜂箱四周[4]。
2.3.3.3 蟾蜍俗名癞蛤蟆,常在黄昏时爬出觅食,进入蜂场会捕食蜜蜂, 1只蟾蜍1次可以捕食数十只甚至上百只蜜蜂,对蜜蜂危害大。预防措施:一是经常清除蜂场周围的杂草、杂物,保持干净整洁,让其无藏身之地;二是垫高蜂箱,并在傍晚时巡视查看,一经发现及时清除。
2.4 农药危害大量研究证明,农药除可直接杀死蜜蜂外,还可能会对蜜蜂的觅食行为、生长发育、幼虫孵化及其他生理机能造成影响。
2.4.1 农药的种类及中毒机理农药种类很多,其中杀虫剂对蜜蜂毒性较大。蜜蜂通过采集或巢内清洁活动,吞食、接触和嗅吸等方式引起中毒,一方面破坏蜜蜂的正常生理机能,造成蜂群繁殖受限;另一方面损害成蜂消化系统,造成麻痹或肌肉毒害,无法获取所需的营养,导致腹部膨胀、脱水死亡;同时还侵害蜜蜂的神经系统,导致各器官失去功能而死亡。外勤蜂中毒较轻时,会将受农药污染的花粉、花蜜带回蜂巢,引起内勤蜂和部分幼虫二次中毒。
2.4.2 应对措施(1)平时的应对措施:转地蜂场到达目的地后,要主动向地方基层组织报备,加强沟通协调,求得支持与帮助,监督农药的合理施用,尽量做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蜜蜂授粉采蜜互不影响。同时,蜂群放置要与种植蜜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2)用药期的应对措施:政府层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林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蜜蜂可以给植物授粉,是1项支农措施,会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维护植物多样性。花期施药会驱散或毒害授粉昆虫,影响植物授粉,导致结果少或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同时农药残留也有害于身体健康。基层农技部门既要监督农药的合理施用,也要指导好科学施药,兼顾养蜂生产。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尽量提倡生物防治方式与加强田间管理来消除病虫害危害。在用药上,不要施用毒性大的菊酯类、有机磷、有机氯杀虫剂,尽量选择对蜜蜂低毒的杀菌剂,如:石硫合剂(45%结晶粉或29%水剂)、80%代森锰锌等,以保护蜜蜂的安全。在用药时间上,尽量避开农作物花期,错时施药。必须在花期施药的,尽量选在蜜蜂出巢前的清晨和归巢后的晚上。在用药方法上,一是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添加石炭酸、烟碱等趋避剂,以减少蜜蜂采集活动;二是采用对蜜蜂相对安全的水悬液喷雾施药。必须施用残效期长的农药时,可以对蜂群采取幽闭(关闭蜂箱巢门)的方法。幽闭蜂群通常在施药前1天晚上待蜜蜂归巢后进行,幽闭前要保证巢内有充足的饲料,做好遮阴、通风,保持箱内黑暗、安静。遇高温天气时还要给蜂群喂水、降温,必要时可以用保鲜袋盛糖浆或清水放置箱内补充饲料和饮水。幽闭时间长短根据用药残效期而定。如果幽闭后蜂场周围蜜源花期即将结束,蜂群无法继续利用,则应及时搬离转场。
2.4.3 中毒急救
2.4.3.1 中毒认定蜜蜂农药中毒多为采集蜂。蜂群发生农药中毒会突然发生大量死亡现象,且强群多,弱群少;箱内蜜蜂会跑出蜂巢在箱体、地面及附近树枝上结团,且性情突然变得急躁,追逐攻击附近人畜。中毒蜜蜂蜜囊内常含有花蜜,后足携带花粉团,在地面翻滚打转;死亡蜜蜂双翅张开、腹部内弯,吻外伸。开箱检查,提起巢脾时可见箱底有许多死蜂,蜂体、蜂脾潮湿,工蜂无力附脾,脱落箱底。
2.4.3.2 中毒急救措施早期发现,立即幽闭蜂群,出现幼蜂和哺育蜂死亡应立即转场,对中毒蜂群采取抢救措施。抢救方法:(1)无法确认中毒农药种类的,可饲喂稀糖水,糖水比按1∶4配制,在稀糖水中可加入甘草汁或仙人掌汁,也可饲喂甘草水[5]。(2)对确认中毒农药种类的,可采用特效解毒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用0.1%阿托品或0.1%~0.2%碘解磷定喷脾解毒;有机氯农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对中毒蜂群可在稀糖水中加入0.1%食用碱及维生素C含量高的苹果汁、刺梨汁等喷脾[5]。(3)及时换脾清除余毒。及时将中毒蜂群的边脾换出,加入未污染的巢脾,并对新加入的巢脾采用糖浆灌脾处理补充饲料;对污染严重的子脾则与换出的边脾一同处理。将巢脾浸入2%碱溶液中,使脾上的花粉软化,然后用摇蜜机将受污染的残留饲料及水摇出,晾干备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