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水祥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200)
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与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督导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发展趋势。
据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督导工作认识理解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不够深入的现象,同时还出现在统一性、关联性不足等问题,如在督导工作开展前,未能对督导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及制度学习;督导过程中,督导评价交流虽有,但不能切中要害;督导结束后,无法及时准确反馈督导意见。而课程教学中客观的评价与反馈又是高职督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科学地反馈足以让教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当前,南京高职院校教学队伍构成基本由校内专任教师、部分双肩挑教师及校内外兼课教师构成,而当中监管情况较为复杂的是校外兼课教师、校内双肩挑教师的重心在行政管理工作上,因此学校监管较为宽松,督导重心就转移至专任教师身上,已影响教学督导工作的平等性与公正性。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发展时间并不长,相关督导制度也不够完善,仅靠督导人员自身主观判断来监督、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公正性,也容易让教师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
其次,督导队伍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在聘用监督人员时,以临退休中层干部、年龄较大的教师担任,在教学设计能力与理念、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无法给出高水平的反馈建议。
最后,督导人员配比严重不足。督导队伍中非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少,人员结构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繁重的教学督导工作要求,导致督导人员无法面面俱到,阻碍教学督导工作的正常发展。
教学督导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高职学校通过有效的监督,合理地疏导来达到提升学生满意度,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但在反馈交流时,督导无法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表现如下:
(1)督导工作仍聚焦在课堂,忽视了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发展建设等工作,仅发挥督导的“督教”功能,未能体现“督学”功能。
(2)在督教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其一能够查找问题,但不能提出相对合理全面的改进建议,其二是碍于情面不愿发现问题,导致督导工作实效没有发挥。
(3)虽已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但两者职责划分不够清晰,不能充分互补发挥1+1>2的效果。
督导人员在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过程中,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教师技能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往往忽略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导致部分课堂中教师只专注自己讲,学生未能有效吸收。学生的参与交流与反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此外还在部分实训课程的督导开展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甚至部分教师还认为实训课程不需要教学设计,完全忽略教学方法有效引导,缺少教、学、做有效的统一。
众所周知,高职教学督导是一所高职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关键所在。在教学督导机构的职责、服务对象、重要性与队伍配备等方面,上述方面已影响了高职教学督导职能的发展与提升。 结合部分院校反映情况进行精炼,提出“全面整合”与“多重联合”的策略,有效发挥高职教学督导的效能。
1.积极有效地沟通与疏通教学责任部门与辅助机构
教学质量督导是高职院校确保教学正常高效运行的监管机构,在教学督查过程中整理并汇总了一些问题,考虑到职能归属权限影响到教学决策的充分发挥。督导部门清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症结所在,在教师个人提升培训计划时要能提供有针对性的督导意见。还有如教学设备运行保障,不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配备方式形式各异。
教学督导队伍配比与构成不科学,时常出现跨学科督评现象。因此设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队伍,有利于更专业化、科学化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与扩充,也可以缓解督导配比不足的问题。校级督导与院部督导可根据课程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和指导,有利于院部二级督导对本部门教师的监督。融合学院专业学科群督导模式,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督导水平。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学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完成。教学督导机构在此环境中应与各行政职能部门、教学部门互相沟通、交流、配合协作。
2.建立校院二级教师考核考评机制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年度考核考评过程中未能采纳教学督导部门的建议,导致对院部及教师的教学管理与辐射缺乏影响力与威慑力。长此以往,教学督导效能与举措容易被形式化、边缘化。在调研中,各院校对教学督导效能落实途径主要有:(1)将教学督导考核纳入教师年度绩效工资评价指标中;(2)实行三新课程(新教师、新开课、开新课)审核制度;(3)本年度教学综合评教不合格的教师,院部与学校逐级交流谈话并据个人情况作重点关注与监察或停课处理;建议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能根据不同占比引入校级教学督导反馈评价、院部考核意见及学生反馈意见综合后与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同步,是针对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客观科学性建议和改进方法的一种尝试与创新。[1]
教学督导机制要求高职教学督导部门在教学督导工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挥监督、指导、评估与反馈等作用。创建高效督导工作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激发师生的潜能的制度保障。
1.实行督导与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
建立以校级督导、院级督导、校外督导专家团为核心,同时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委员会与同类高职校组成联合体的新教学督导模式。在分配任务时,能充分考虑到专家熟悉的专业领域和院部专业群课程情况进行合理化安排,确保督导的科学性、公正性 。此外,还可在各督导小组中增加1到2名行业督导,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发现职业教育与行业用人单位需求岗位之间的差距。这种督导模式,以校校联盟促动校校之间的教学督导上新台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管理,是今后督导工作机制创新的途径。
2.完善教学督导的联动与整合机制
教学质量管控责任重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急需建立一种全新机制,以深度联动督导、教务、人事、学生、设备资源等协作与配合,做到督导前充分沟通、督导中协助参与、督导后及时评价反馈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更为深远。
当前,多数高校教学督导仍停留在课堂督教环节,随堂听教师一节课,就给出评语与结论,这种督导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健康发展。还有在督导中囿于学科限制,对授课教师的指导意见关注点不一,使督导实际成效很难得到教师认同。以下三个方面创新和改进高职教学督导方式。
1.明确目标,深究关键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关键在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细查探究,才能真正发挥督导作用。而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是敢不敢发现问题,要紧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督导检查,要敢于动真格,真发现问题。二是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督导工作的开展包括在教学实施中了解各个环节与步骤的具体内容,能够针对师生双方各自及交互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议和研判,形成能够直接开展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三是对发现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方案。教学督导要集思广益经常交流探讨分析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并尽快协调解决。
2.多种督导方式融合
当前,高职院校督导大部分仍以期初、期中、期末等周期性时间范围为主,但不排除教学部门提前准备形式应付之嫌。所以高职教学督导能够根据教学动态感知结合学生状态反馈进行针对性地突击督导检查工作。还要有计划地将部分督导常规性工作下沉到二级学院的课堂、学生中间。同时,还要不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交流会,听取对督导及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在督导与纠正工作开展的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学督导的成效。
3.反馈解难及时,巩固督导成效
首先,大部分高校教学督导反馈不及时。及时、客观、科学的督导反馈具有积极引导作用,能促进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所以充分发挥教学督导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强化等功能,完善与健全教学督导评价机制体制。
其次,针对督导反馈中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剖析问题根源的研究和处理。二级学院、教师、学生及管理部门,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行之有效的举措,建立督促整改督办机制,提升督办成效。
最后,要强化督导成果的运用。对督导表现优秀的教师颁发“优秀教学奖”,要把教学督导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进修、评优及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参考,提升教学督导成效。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督导工作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督、评价和引导这一环节关注度还不够。教学督导的重心在“督教”上,如此教学督导的重心错位失去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初衷。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授课水平直接相关,但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上。
因此,教学督导在严格督“教”的同时,还要能关注和了解督“学”的情况,要能够密切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状态情况,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课程设计上狠下功夫,还要在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变化上下功夫,教学不仅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它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能够深度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要求与困难,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立、自律的过程。[2]
总之,学生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全程参与对象和直接受益方,教学督导应更多地将注意力倾注在学生学习成效上。督学的首要任务应从课堂教学入手,深入课堂中观察与倾听教师、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不同诉求与反馈,并注重督促学生形成优良学风,以督促学。学生教学反馈也有利于客观公正评价高校教育教学,反过来实现“以学督教”,这对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大有裨益。
总之,教学质量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督导人员也是普通教师,伴随高职院校更为科学化、专业化督导体制形成之际,也为督导人员提供了学习与提升的平台。高职院校可定期组织督导人员举办专题研讨班,集中培训,校际间的调研走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新的督导方法与技巧,重在更新督导理念,提高教学督导水平。还可参加全国性、国际性教学督导学术会议,开阔视野,促进思考。特别是要通过定期组织的督导交流活动,逐步学习教育理论,围绕教学督导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开展调查、研究和凝练,形成丰富多样的实际案例,通过校内循环沟通与校外联盟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教学督导人员的培训与提升,探索出符合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督导保障体系,为确保和满足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做出教学督导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