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安 陈积龙/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元竹镇畜牧兽医站 22540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致病性的传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出现和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其对雏鸭的危害比较大,呈现隐性发病或者散发性的特点,随着鸭年龄的增加,死亡率明显降低。为此,养殖户应该高度关注该病,做好预防工作,保证鸭群的健康生长。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从当前的报道情况来,压肝炎病毒主要包括I 型、II 型和III 型血清型。其中的I 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广泛分布,是引起鸭毒性肝炎的致病病原。调查研究显示,鸭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比较强,在自然环境下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能够存活37d 以上,在56℃的条件下能够存活60min 左右,在4℃的环境下能够存活至少2年。通常情况下,选择2%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h 能够灭活。在15℃~20℃的环境下,使用2%的氢氧化钠经过2h 能够灭活,也可以将其放在0.2%的甲醛溶液中浸泡30min,也能够将其灭活。
2.1 传染源携带病毒的雏鸭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带毒的野生水禽也是主要的传染源。有些成年鸭感染病毒之后不发病,也会成为传染源。
2.2 容易感染的动物任何年龄和任何品种的鸭都能染病,尤其是对雏鸭的感染性比较强,在自然条件下,火鸡和鹅不容易感染。
2.3 传播的途径鸭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带病鸭和带毒的鸭会直接污染饲料或者饮水资源,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播。此外,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也能传播该病。
2.4 流行的特点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危害三周龄以内的雏鸭,有些成年鸭可能不发病,但是体内会携带病毒。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和地方流行性的特点,在一年四季都能发,而在寒冷的冬季更容易感染。
2.5 发病的原因养殖管理中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会导致该病的话,此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元素也会增加发病的概率。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造成该病的发生。
鸭病毒性肝炎的潜伏周期比较短,通常为24h,突然发病会增加死亡率,高达100%,有很强的传播速度。不同年龄的病鸭死亡率存在差异性,雏鸭染病之后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通常情况下,一周龄以内患病鸭的死亡率高达95%以上,甚至100%。结合发病的症状可以将该病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3.1 最急性型该种类型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病鸭没有出现任何的症状就突然的死亡。
3.2 急性型该种类型的患病鸭在感染之后的2~3d 可能死亡,病程时间为一周左右,死亡率约为10%~90%。该种类型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患病鸭不愿意走动,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双腿痉挛和抽搐的现象,且不断的转圈,表现为明显的神经症状,最后身体衰竭死亡。有些体质强壮的雏鸭感染该病之后食欲不振,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患病鸭在病死之前会排出黄白色或者绿色的粪便。
对病死鸭进行解剖可发现内脏的病变部位明显,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甚至有出血点或者出血斑。肝脏明显肿大,表面为淡红色,出现大小不同的出血点。有些患病鸭的肾脏部位肿胀和出血,胆囊肿大明显,里面含有褐色或者茶绿色的胆汁。有些患病鸭的胰腺发黄或者出血,心外膜明显出血。通过镜检能够发现患病组织明显坏死,淋巴细胞侵润,内脏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脾脏部位会出现坏死症状。
第一,鸭瘟。在感染该病之后,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死亡,而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危害1~2 周龄的雏鸭。第二,鸭霍乱。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鸭都能染病,而青年鸭和成年鸭的感染率更高,3 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病。第三,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主要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身上,病症状为眼和鼻部位的分泌物增多,出现痢疾。第四,雏鸭副伤寒。该病主要危害2 周龄以内的雏鸭。患病鸭流泪和眼睑浮肿,眼部有脓性的结膜炎,分泌物明显增多。第五,曲霉菌病。发病之后患病鸭呼吸困难,呈现张口呼吸的特点。对1~5 日龄的雏鸭的危害比较大。
6.1 病毒分离实验在无菌的状态下采集患病鸭的血液,或者将患病组织制作成悬液,之后接种在鸭胚尿囊腔中,对鸭病毒性肝炎进行病毒分离试验。
6.2 鸭胚鉴定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鉴定是否存在病毒,可以将分离的病毒放入青霉素或者链霉素,经过处理之后接种在鸡胚中,经过5~6d 之后能够出现明显的病变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滞,体表出血和水肿,说明病毒已经在鸭胚中大量的繁殖。
6.3 动物接种法分离出来的病毒给容易感染的雏鸭接触,如果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呈现阳性可以确诊。
6.4 荧光抗体试验需要在无菌的状态下采集患病组织,并且制作成涂片,然后选择荧光抗体的方式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处理的切片,如果出现荧光即可确诊。
7.1 做好管理工作为了有效的预防该病,应该加强对雏鸭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做好4 周龄以内的雏鸭的管理,要控制好饲养的密度,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保证营养的均衡。加强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定期的清扫和消毒,做好生产器具和饮用器具的消毒工作,并且能够轮换的使用消毒药剂,提高消毒的效果。针对进出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和车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防止车辆或者饲料携带病毒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做好种鸭的合理引进工作,在引种之后要进行隔离观察,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够混合饲养。采取严格的分开饲养管理制度,针对4周龄以内雏鸭,应该采取隔离饲养的措施,加强饲料的管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雏鸭的整体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保证水源的干净卫生,禁止饮用污水或者露天的污水。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减少应激反应,要做好定期的驱蚊虫和防鼠工作,有效的抑制病毒的扩散和蔓延,从而减少该病的发生。
7.2 做好免疫接种从当前的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情况来,免疫接种仍然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案。第一,针对母鸭,在母鸭开产前的12 周、8 周、4 周可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时间高达7 个月左右。为了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可以再次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并且能够保证整个产蛋期内母鸭的后代的雏鸭能够携带母源抗体,时间为两个星期左右,能够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第二,针对已经携带母源抗体的雏鸭,在出生后的7~10d,可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提高免疫的效果。第三,如果雏鸭没有母原抗体,在出壳之后的一个小时可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也可以注射病毒性肝炎抗血清或者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雏鸭肌肉注射0.5mL,间隔10d 之后,可以再次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提高免疫的效果。
7.3 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管理方式,如果需要引进鸭种的话,必须选择正规的厂家和渠道购买,在鸭种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充足的饮水供应,尽量缩短运输的时间,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在购买完成之后,应该对鸭种进行单独的隔离,并且观察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混合饲养。鸭养殖场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并且做好分群管理工作,提高防治的效果。
7.4 严格的消毒饲养人员应该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在养殖场的大门口设置消毒池或者其他的消毒设备,定期的更换消毒药品。对养殖环境也要经常彻底的消毒,针对病死鸭,应该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法,采取深埋或者焚烧的方式,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7.5 治疗措施养殖场一旦出现鸭病毒性肝炎,要及时的采取隔离的措施,并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可以选择抗毒消炎的方式。第一,为了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和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可以选择肌肉注射康复鸭血清,每只鸭注射0.5~1mL;注射高免压血清,每只鸭注射0.5~1mL;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鸭1~1.5mL。在注射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头孢克肟和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的药物,目的是预防继发性的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的概率。第三,可以选择抗微生物药物,采用饮水或者拌料的方式,能够避免细菌性继发感染。可以选择头孢克肟,按照体重喂服,每天1~2 次;选择多西环素或者米诺环素,每天1 次即可;选择氨基糖苷类药物,采取拌料喂服的方式,连续未敷3~5d,每天2 次即可。第四,可以选择磺胺类的药物,如磺胺嘧啶和磺胺对甲氧嘧啶,每千克饲料用药2000g 左右,提高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