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超/浙江省临海市畜牧兽医所 317000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且会对生猪养殖造成较大的冲击。为保证生猪养殖市场的稳定,消除消费者内心的商品安全恐慌感,则需要契合非洲猪瘟病毒的发病特征与传染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技术方案与对策,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病毒,保证养殖户生猪养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非洲猪瘟属于一种特殊的DNA 病毒,且该病毒中的结构蛋白质较多,并拥有极高的抗原性急性传染病特性,在病毒传播过程中,会对寄生体产生严重的损坏,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与防控,避免对动物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2.1 临床诊断在生猪养殖管理工作开展阶段,一旦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则会出现特别的临床症状,且与一般生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相似性。为此,在实际诊断工作开展时,一旦出现诊断失误问题,将影响到后续生猪的养殖管理。在生猪患有非洲猪瘟病毒后,将会持续高温4d,且生猪的猪毛逐渐减少,并且出现明显的病斑。病猪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猪瘟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非洲猪瘟的腹腔淋巴结出血较为显著。
生猪养殖工作开展阶段,养殖人员为生猪注射相关的猪瘟疫苗后,则可以出现较好的免疫效果,使得猪瘟病情不再出现。若生猪在注射猪瘟疫苗后,生猪群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急性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则可以初步判断为非洲猪瘟。
2.2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工作开展时,主要基于临床诊断,开展生物学诊断分析。通过对实验室诊断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实验室诊断工作多样化且简单。在实际非洲猪瘟实验室诊断时,可采取不同的诊断技术路径,如免疫荧光实验措施、动物接种实验措施。在相关实验室检测诊断工作开展时,应当采集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血液,并制备相关的青霉素、链霉素等,为后续实验室操作提供支持。
若工作人员采取动物接种试验诊断时,为保证实验室诊断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应当对未注射猪瘟疫苗的易感染生猪采集血液,并采集已经注射过猪瘟疫苗生猪的血液,对发病期间的变化进行观察。若在5d 之后,两种样本出现相关的发病症状,则可以判断相关生猪患有非洲猪瘟。该种实验室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较高,但由于诊断时间较长,在诊断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很多病猪死亡,或大量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为此,在实际应用时,应当进行慎重考虑。
若工作人员采取免疫荧光试验诊断技术方案时,需对生猪的临床诊断进行判断。在生猪出现相关病情的临床症状时,则需要及时制作白细胞涂片或血涂片。在对病猪进行剖检时,则需要制作淋巴结切片,并利用非洲猪瘟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处理,工作人员可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测记录。若在实际观测中,发现淋巴细胞内核的附近存在荧光颗粒,则可以判断病猪患有非洲猪瘟病毒。免疫荧光试验工作开展的诊断效率高、准确性高,在实际实验室诊断工作开展时得到广泛应用。
3.1 加强专业知识宣传在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综合防治时,应当不断加强非洲猪瘟专业知识的宣传工作,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措施,使得养殖户了解非洲猪瘟防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有效提升养猪户的综合防治意识后,才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如定期开展生猪养殖技术讲座、录制短视频、为养殖户推动专业养殖文章、及时总结养殖错误行为。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规范生猪养殖的流程与模式,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治管理。与此同时,在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时,应当不断提升检疫工作水平,对患有非洲猪瘟的病猪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对外扩散。为杜绝非法商贩进行生猪走私,应当对生猪检疫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实现对生猪养殖的量化管理,精准追踪每一头生猪的出栏与交易,避免市场中出现病猪。
3.2 重视生猪检验工作非洲猪瘟作为外界传入的病毒,对我国生猪养殖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为避免更多的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国内,则需要重视疫区相关生猪产品的检疫工作,将非洲猪瘟病毒进行有效防控。在实际防控管理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契合疫情发生的具体变化,及时更新防疫的名录,实现对动物产品的有效检疫管理,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鉴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染力的特殊性,基于疫情防控的需求,需要加强对进出口岸的检查工作力度,设定科学严谨的隔离检验流程,严格控制疫区产品的流向,避免相关病毒传入我国市场,影响到生猪养猪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进出口岸检查过程中,为杜绝不法分子进行生猪走私,应当对来自疫区的船舶、航班等进行检查,避免入境人员携带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动物产品。一旦发现相关产品,则进行现场查封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依法处理。与此同时,在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出储备工作流程、相关设备仪器进行有效采样检查,及时发现阳性样本,实现对全面消杀处理。
3.3 落实基础防控措施
3.3.1 封闭化养殖封闭式养殖管理,作为非洲猪瘟基础防控工作开展的重点,应当合理发挥出封闭式养殖工作开展的现实价值。在实际工作开展阶段,应当严格控制外来人员与车辆,及时开展消毒杀菌工作。外来车辆主要包含饲料运输专用车、生猪运输专用车等,在进入养殖场前,应当对相关车辆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与此同时,外来人员进入时,需要及时消毒杀菌,如兽医站工作人员、养殖管理工作人员等,通过穿戴消毒衣物,避免带入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建构科学严谨的生猪养殖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对生猪的封闭式养殖管理,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病毒传染的风险。
3.3.2 完善生物安全防线鉴于生猪养殖工作开展的特殊性,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冲击,应当不断完善生物安全防线。如养殖户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隔离防护措施,避免生猪养殖过程中,接触到野猪、蜱虫等传播媒介。通过在生猪养殖区域,定期开展杀虫消毒工作,有效杀灭病毒的传播媒介。在定期驱虫、灭鼠工作的开展下,有效隔绝病毒的传播寄生体。由于患有非洲猪瘟的病猪排泄物、污染物,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进而导致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扩散。若养猪场出现了非洲猪瘟病毒后,必须迅速对其养殖区域进行封锁,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有生猪进行扑杀处理,杜绝污染物或污染源扩散。在无害处处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养猪场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
3.3.3 禁止利用泔水和餐厨垃圾在我国生猪养殖工作开展时,部分养殖户利用泔水喂食生猪,而生猪食用了被感染的食物或污染物,将导致生猪感染相关病毒。通过对我国生猪养殖市场中,非洲猪瘟的发病诱因进行归纳可知,很多的生猪感染非洲猪瘟,都是由于错误的喂食方式导致,且利用餐厨垃圾与泔水喂食生猪,可使得生猪的发病率高达97%以上。为此,在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时,应当要求养猪户进行科学规范养殖,杜绝利用泔水喂食生猪。通过对泔水源头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避免泔水流入到养殖市场。基于科学严谨的餐厨垃圾监管责任制度,实现对相关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打消养殖户利用泔水喂食生猪的想法。
3.4 其他防控措施
3.4.1 加大疫苗研发力度在防范与控制非洲猪瘟病毒时,仅依靠局部的扑杀工作,无法对非洲猪瘟进行全面彻底的处理。为此,在非洲猪瘟病毒防控时,应当不断加大疫苗的研发力度。通过有效的疫苗接种,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才可以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影响。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疫苗研发的投入力度,统筹相关的生物医药资源,组建优秀的疫苗研发专家团队,并主动与国际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尽快研发出非洲猪瘟的疫苗,实现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有效防控。
3.4.2 开展防控技术培训在国内进行非洲猪瘟防控时,应当实时跟踪了解国外疫情的具体变化,并对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基于数据模型的推理计算,客观认识到外部输入的防疫风险,进而对防控策略进行有效完善优化,保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为不断养殖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疫情防控认知,则需要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学习动物疫情防控的专业知识,保证养殖人员具备对疫情的有效处理能力,实现对疫情的精准发现与管控。为避免非洲猪瘟病毒出现大面积的扩散,在实际工作开展阶段,应当不断加强相关部门、机构的协同合作,并执行科学合理的疫情应急处理方案,保证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疫情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处理,提高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综合防控能力。
笔者以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控工作为例,简单阐述了该病毒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方式,并论述了综合防控的具体措施,旨在说明非洲猪瘟防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在非洲猪瘟防控时,不可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契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非洲猪瘟综合防控体系与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优化,为我国的生猪养殖市场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