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观察

2022-03-16 09:53王晶沈阳医学院临床教学实验中心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根治术胃癌切口

王晶 沈阳医学院临床教学实验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的7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姓氏进行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胃肠激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肠蠕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分析,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改善结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既可改善手术指标,又能减轻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改善胃肠激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应用。

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胃部肿瘤,多数胃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至中晚期时,胃癌患者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此时,胃癌多采取根治术治疗,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1]。以往,胃癌根治术多以开腹手术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手术创伤的影响,不仅会增加患者应激反应,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影响预后[2]。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用于胃癌患者中,通过弥补常规开腹手术的不足,有效缩短预后时间,促使患者转归[3]。本次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取7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12月~2019年1月选择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的7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姓氏进行编号,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2~72岁,平均(57.33±6.85)岁,病程1~22个月,平均(15.38±2.67)个月。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0~73岁,平均(57.85±7.11)岁,病程1~23个月,平均(15.07±3.11)个月。统计处理两组基本资料,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经相关胃镜、病理组织检查,确诊胃癌者;年龄未超过75岁者;患者腹腔内无血性积液、肿瘤破裂;胃癌处于进展期;有手术适应证者;研究前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者;肿瘤直径超过10cm且有远端转移现象;手术禁忌证者;家属不愿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平卧位,全麻,做5~6cm切口于脐部上方,切除大网膜,游离幽门下的脂肪与组织,切开肝脏与胃韧带,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在脐上做小切口,置入Trocar与腹腔镜,建立好气腹压,保持气腹压在12mmHg,分别于右腋间线肋缘下2cm处及左右锁骨中线平平脐上2cm处,置入10mmTrocar,作操作孔及牵引孔,对结肠系统进行剥离,直至前叶至腺包膜上缘,之后用超声刀,将胃短韧带离断,根据可吸收夹做夹闭,切断胃网膜血管,对淋巴结进行清扫,之后于腹正中,作5cm的切口,拉出病灶并将其离断,重建消化道,置入引流,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手术指标统计对比,即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手术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2)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统计对比,包括C反应蛋白、NO、白介素-6、ET等水平;(3)观察患者的胃肠激素指标,内容包括:胃动素、消化道激素、生长抑素;(4)并发症统计对比,包括渗血、胃乏力、切口感染;(5)生存质量统计对比,即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角色、认知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肠蠕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手术指标比较(±s)

表1.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手术切口(cm) 手术出血量(mL) 肠蠕动恢复时间(d) 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62.77±48.15 5.75±1.25 104.35±71.18 2.66±0.57 3.88±1.08 9.75±1.16对照组 202.01±49.53 16.11±1.20 189.27±67.75 3.58±0.66 6.77±1.25 13.15±1.27 t 3.3607 35.3714 5.1125 6.2413 10.3499 11.6944 P 0.001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2.2 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s)

表2.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 NO(μmol/L) 白介素-6(ng/mL) ET(ng/L)观察组 治疗前 28.22±8.52 12.15±3.12 51.11±10.32 1.36±1.08治疗后 13.00±4.75 11.04±4.42 37.50±8.81 0.74±0.35对照组 治疗前 28.31±9.01 12.50±4.05 53.12±10.45 1.44±1.10治疗后 21.15±7.59 17.61±5.15 43.65±14.60 2.20±1.84 t两组治疗后 5.3850 5.7272 2.1337 4.6116 P两组治疗后 0.0000 0.0000 0.0365 0.0000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渗血3例、胃乏力2例、切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22.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4 胃肠激素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情况更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见表3。

表3.胃肠激素情况(±s)

表3.胃肠激素情况(±s)

组别 胃动素(ng/L) 消化道激素(ug/L) 生长抑素mg观察组 175.89±30.27 30.15±10.39 20.29±4.27对照组 26.50±27.26 39.57±11.39 17.52±4.25 t 21.6961 3.6148 2.7201 P 0.0000 0.0000 0.0083

2.5 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生存质量比较(±s)

表4.生存质量比较(±s)

组别 生理 心理 社会 文化 角色 认知观察组 23.15±0.33 22.31±0.50 22.30±0.35 22.31±0.66 22.46±0.63 23.01±0.37对照组 17.01±0.70 18.55±0.26 17.20±0.65 16.25±0.61 18.11±0.51 17.59±0.68 t 46.9381 39.4713 40.8701 39.8916 31.7498 41.420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高发性的恶性病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中排到第四位,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疾病新发病例已超过100万[4]。在我国,该疾病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表现,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北部分地区发病率相对高于其他地区,患者年龄多为5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患病占比略高于女性[5]。胃癌发病原因与胃黏膜上皮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胃病的发作则与患者自身的精神压力骤增、日常饮食不科学、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具有直接性,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发病率愈加提高,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早期胃癌发作表现并不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溃疡、炎性反应,例如:恶心呕吐、上腹部持续疼痛等,跟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胃癌表现,此时患者发现身体不适,检查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即使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并不显著;同时因胃癌患者病程的发展,淋巴结会出现转移现象,所以手术期间淋巴结的清除也会影响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此类疾病,早发现早治疗[6]。

在胃癌治疗中,手术根治术已成为治疗胃癌的常用手段,在手术中,将胃癌肿瘤组织全部切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极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虽然手术治疗能够较好清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长,但胃癌手术治疗期间造成的创伤影响,也会使患者在术后存在较明显疼痛感与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这些因素都相对制约了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因此临床近年来也在不断探寻新的手术治疗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与远期疗效[8]。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其通过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患者预后效果。在临床上,最早为20世纪90年代,由Goh等人首次运用全腹腔镜技术为1位胃溃疡患者进行了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并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为腹腔镜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运用中,提供了良好参考案例[9]。在1995年,由Watson等首次完成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使其手术治疗优势被进一步体现,拉开了临床腹腔镜技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序幕[10]。到现阶段,临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发展已趋于成熟,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疾病已发展至进展期,因此临床认为该术式在治疗期间,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第一,在手术治疗期间应切除足够范围的病灶标本,保证浸润型肿瘤的标本范围超过其边缘的5~6cm;第二,进行足够的淋巴清扫;第三,整块切除肿瘤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第四,无接触的隔离原则[11]。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肠蠕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对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更为理想。在胃癌手术中,手术作为应激源,会对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治疗及预后。腹腔镜的应用,可以减轻对机体的损伤,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有效减轻对腹腔脏器的损伤,从而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预后,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免疫功能影响小,进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再者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治疗,手术视野清晰,直视病情,可快速完成手术,不仅有效防止了临床上切口过大或者血流量较多的问题,而且术中超声刀的运用,也可彻底做好局部切割,有效减少对周围组织产生的损伤,所以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除此之外,胃癌机体炎症反应变化与患者损伤、范围等联系比较直接,故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通过胃大部分或者部分及周围组织切除,有效清理淋巴,防止癌细胞扩散。由此可知,腹腔镜手术可以尽早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体质,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为提高预后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虽具有独特使用优势,但其操作期间还是存在外科手术的治疗共性,也容易在术后引起气腹类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神经损伤并发症等,影响患者恢复。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不仅需做好患者术前评估,保证其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还应在治疗过程中融入快速康复理念,做好治疗准备,减少对患者健康组织的损伤,为其术后提供身体条件[12]。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根治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发挥了重要意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显著,其可促进转归。

猜你喜欢
根治术胃癌切口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